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殼牌在挑戰什么?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5日 08:56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董小榮

  廣東惠州大亞灣,正在興建一個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的石化項目。

  這座總投資43億美元的世界級石化項目,由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的殼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與中海石油化工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一家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承擔,雙方各占
50%的股份。

  據悉,項目的主體施工從2003年開始,預計2005年底投產,投產后可年產石化產品230萬噸,主要是具有廣泛民用和工業用途的乙烯及丙烯衍生產品。

  不久前,國內曾傳言世界石化巨頭殼牌“準備退出”惠州的合資項目。然而,在大亞灣4.2平方公里的工地上及其附近的社區內,記者不僅看到這一迄今國內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已見雛形,并且因其在社會、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形成的巨大效應而大開眼界。

  在考察殼牌南海石化項目的三天中,記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資本都是追逐利潤的,可為什么一家跨國公司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還要自覺地對社會、環境、效益提出那么高的標準?它不怕賠錢嗎?它提出的那些標準對政府以及中國企業到底提出了什么樣的挑戰?

  殼牌的可持續發展并非出自政策壓力

  一提起化工廠,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濃煙滾滾、污水橫流的嚴重污染情景。但是,記者在大亞灣并沒有見到此情此景而更讓記者感慨的是發生在工地以外的事情。

  通常一個國內大項目的上馬必須通過根據國家標準制定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EIA》),而中海殼牌邀請獨立的國際專業機構,在南海石化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基礎上,根據國際環境影響標準增添了新內容,特別是加入了“社會”部分,完成了一份名為《環境與社會影響評估報告》(《ESIA》),而其中“社會”部分的關鍵點正是“賦能予人”。

  記者獲悉,項目占地內原有2707戶、8351名村民安置動遷是惠州市政府在中海殼牌的“幫助”下完成的。在移民新村,記者看到多數村民都在安置標準住宅的基礎上自己出資按統一設計蓋起了3至4層的樓房。惠州市場常委、大亞灣區委書記李秀峰認為,根據以往的經驗教訓,如果不這樣做,地方政府會有很多麻煩,代價更大。

  為移民提供住宅和生活費畢竟是政府的事,標準高低也可以由當地政府根據規定及該地區的具體區情況來掌握。但南海石化項目移民安置動遷行動的最大特點在于,它在政府和項目企業的職責或義務范圍之外,為移民提供了更多的培訓、就業機會,為移民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和生活水準賦予某種能力,也就是殼牌所說的“賦能予人”。

  中海殼牌為什么

  那么,中海殼牌畢竟是一個企業,而非慈善組織,出資費力做這類“份外”之事到底為了什么?

  中海殼牌總裁藍仲凱稱:“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圍繞著三個關鍵的支柱:人類、地球和盈利。其中的人類代表我們的社會責任。我深信沒有周邊社會的同步發展,公司就無法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如果一個企業處在一個周圍充滿憤慨、敵意、不滿或不和諧的環境中,從長遠看,它不僅難以獲得地利、人和優勢,而且還將為此支付更高的成本。”

  對此,隨同考察的中國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所所長、社會學家陸建華博士說,以往那種“先生產后生活”的觀念已經過時,人不應是發展的代價,而應是發展的動力和受益者;可持續發展固然強調的是不能以犧牲子孫后代的利益來實現目前的發展,但也不是說要以犧牲這一代人的利益來爭取未來的發展,而是要將以人為本應貫徹始終。

  殼牌給政府和企業提出了什么挑戰

  面對大亞灣的良好環境,隨行的專家和記者們最關注、也是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隨后跟進的大批上下游項目企業是否能達到中海殼牌項目那樣的環境和社會標準?大亞灣的環境會不會因為后進來的企業達不到這這樣的標準而惡化?

  隨行的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所長陳琨甚至認為,在這個世界級大型石化基地上,哪怕只有一小部分沒有達到殼牌示范的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標準,那么“珠三角”地區的“最后一塊綠洲”就將會消失。

  李秀峰代表惠州政府表示決不能讓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進入惠州,中海殼牌樹立起的社會和環境標準不會降低,為此,惠州政府正與中海殼牌共同商定一個統一的項目準入及施工、運營的環境和社會標準。

  事實上,對政府和企業構成挑戰的不僅僅是中海殼牌樹立的環境和社會標準,按李秀峰的說法:“壓力和沖擊是全方位的。”

  他坦率地說,“目前我們還不能與殼牌帶來的國際慣例或規則完全接軌”,其中包括行政管理水平、法規、招標程序、官員素質等,“特別是在觀念上”。

  那么中海殼牌的中外合資雙方之間以及與地方政府是如何在背景、觀念和價值尺度不同的情況下,就如此高的項目環境和社會標準達成共識的?

  陸建華博士認為,經驗教訓告訴人們,遵循較高的環境和社會標準,實現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可以減少麻煩,提高效率。為此先花錢是必要的,目的是為了以后少花錢;關鍵點多花錢,整體上就會少花錢。

  事實上,無論國企還是地方政府,在近期效益和長期可持續發展上,難免會傾向于選擇前者,因為任期有限,又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追求近期效益出了問題也是后任的事,這就是所謂“短期行為”。

  而中海殼牌項目特別值得一書的要點在于,當地政府和作為國企的中方合資伙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突破了“短期行為”的國內“慣例”,他們不是與殼牌就如何降低環境和社會標準討價還價以求盡量減少投入,而是認真討論如何提高標準以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達成了高度的一致。

  對中海殼牌來說,在相關問題上,與政府部門、客戶和周邊社區的協商至關重要,而且是“持續不斷的”。陸建華對此評價說,在中海殼牌項目中,人們看到了一種新型的政府、生產者、消費者和社區居民的良性互動關系,這是一種相互協調的經濟社會整體系統演進。

  國內企業、地方政府從南海石化項目上到底可以學到些什么?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冬語
聆聽冬日溫暖聲音
西游情史
大話西游短信篇章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