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調查顯示:特色農業成為河南省農業結構調整重要方向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4日 11: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在前幾年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中,河南大部分地區并沒有以犧牲糧食為代價,而是因地制宜,發揮優勢,使特色農業成為河南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就此問題,近日河南省農調隊與方城縣、博愛縣進行了聯合專題調研。

    一、兩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一)特色農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方城縣圍繞強力打造全省煙椒強縣、小雜果大縣、種草養畜示范縣和以裕丹參為主的中草藥基地縣,特色產業培育取得明顯成效。2003年底全縣煙、椒、果、藥、菜等特色產業總面積已達到70多萬畝,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近一半。其中以桃、柿為主的林果業面積已達到14.7萬畝;小辣椒面積達到21.2萬畝;瓜菜種植面積21.3萬畝;以裕丹參為主的中藥材達到3萬畝;發展牧草3.27萬畝;煙葉種植面積7.7萬畝;加上其它特色農業如食用菌等,特色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近50%。

    博愛縣已形成了張茹集鄉鮮桃園區、界溝鄉葡萄園區、寨豁鄉小雜果基地、孝敬鎮萬畝蔬菜生產基地等四大特色農業區,初步形成了以蔬菜、鮮果、葡萄、小雜果等為主導產品的特色農業體系,并按照標準化生產、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要求,形成了特色產業和產品優勢,取得了規模效益。截止2004年6月界溝鄉葡萄栽培面積已達1.15萬畝,總產量達1.2萬噸,已成為界溝鄉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張茹集鄉無公害鮮桃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形成了遠近聞名萬畝無公害鮮桃基地。2003年3月被焦作市命名為特色農業鄉鎮,2003年8月完成省級無公害鮮桃基地認證。全鄉鮮桃上市時間從5月下旬到10月上旬,長達5個月。這兩大系列品種最高畝產量達4000公斤,效益最高達4500元,僅鮮桃全鄉總收入1800萬元,占全鄉農業產值的21%。博愛縣蔬菜主要在孝敬鎮,該鎮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蔬菜生產專業鎮,是焦作高新農業示范園區所在地,總耕地面積3.7萬畝(含灘地0.9萬畝),其中蔬菜種植面積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1%,現有日光溫室2200座。2003年,全鎮蔬菜、食用菌二大主導產業產值達到1.05億元,占全鎮農業總產值88%以上。

    (二)科技水平推動特色農業穩步發展

    方城縣以科技為先導,始終將良種、適用技術貫穿產業培育全過程。一是煙、椒、果、藥、菜等特色產品良種普及成效明顯,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二是模式化栽培取得新進展。在林果區,統一推行果/藥、果/草、果/椒間作技術,推廣果樹保護地栽培2萬多畝,提高了林果業的集約化水平和畝效益。三是適用技術推廣力度加大。煙葉和小辣椒推廣了平衡施肥技術,煙葉漂浮育苗和營養缽育苗達到5萬畝,建設國際型優質煙葉示范區9000畝。

    博愛縣先后與河南農大、省農科院等十幾家科研院所、重點院校建立了橫向聯系,得到了技術支持,為全面推廣標準化、模式化種植和無公害生態農業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僅2003年一年,就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137個(項)。其中,“豬――沼――蓮――魚――菜”五位一體、溫棚種植生態模式,平均畝效益達1.6萬元,最高效益可達2.5萬元,較原有溫室蔬菜效益提高了30%,農戶每棚每年節約肥料、農藥、生活用煤等費用800元。

    (三)特色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競爭力不斷增強

    幾年來,方城縣依靠科技進步,改造傳統農產品,傳統與特色并重,規模與品牌共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初呈端倪,涌現出了一些獨具特色的名牌產品,并且都在市場競爭中展現出一定的優勢和潛力,具有一定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2003年煙葉被上海煙草集團公司確定為優質煙原料基地,煙葉生產在全市綜合評比連續五年位居全市第一,“方城金葉”深受市場的青睞。方嬌“牌小辣椒和”裕丹神“牌裕丹參在國家商標局注冊。方城小辣椒品質超過國家一級標準,產品經轉口暢銷美、日、韓等十多個國家和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享有”方城辣椒甲天下,質優味美譽南國“的美稱,每到收獲季節,外地客商云集,全縣每天都有3000余輛機動車,5000多人參與小辣椒的購銷行動,繁榮了當地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丹參在國家商標局注冊的同時,獲國家原產地域保護認證。認證”博望坡“牌無公害蔬菜遠銷武漢、北京、西安等大城市,經濟效益良好。

    博愛縣柏山鎮貴屯村林果大戶郜希利投資40萬元創辦了50畝生態果園,被省農業廳經作站列為黃河以北新品種示范基地,他引進的”果樹―――韭菜“套種模式,僅韭菜一項每年畝效益可達5000元,這一套種模式很快得到了推廣。

    (四)農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

    博愛縣在”公司+農戶“、”集團+農戶“、”公司+基地“模式的推動下,鑫達食品有限公司、焦作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界溝鄉農業開發公司等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以農村經營能人自辦服務實體為補充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龍頭企業群體迅速成長,并覆蓋了博愛縣的各個農業產業區域,形成了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機制。在”農“字號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農業產業化的鏈條被拉長,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大大加快。目前,博愛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0家,年銷售總收入達2億元,帶動農戶2萬戶,該縣75%的農產品實現了就地轉化增值,平均增值率在45%以上。

    方城縣圍繞主導特色農業的建設,健全和完善一批銷售服務網絡和加工龍頭企業。止2003年底,全縣涌現出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年交易額超1億元的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組織36個,其中加工企業26個,專業銷售市場10個。全縣共有成員數量在100戶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8個,共帶動農戶16.7萬戶,占全縣總戶數的70%。這些產業化龍頭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上連市場,下連千家萬戶,將分散的小農生產整合為強有力的生產銷售組織,在全縣發展訂單生產面積26萬畝,組織各類農產品出口創匯500萬美元以上。

    二、在特色農業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一)在栽培方面,經營管理粗放,效益不高,質量欠佳

    特色農業重種輕管是農民的普遍心態,目前,兩縣特色農業生產大多是以戶為單位的分散栽培方式,集中成片統一管理的大型現代化園區沒有,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不健全,新技術沒有得到充分推廣與應用,大多數農戶靠的是傳統經驗,栽培技術水平較低;在成熟季節,各家各戶采取”三輪車十自由市場“的流通方式,造成無序競爭,互相壓價。基層領導往往抓生產多、抓流通少;抓項目多,抓效益少;抓計劃多、抓服務少的”三多三少“現象,服務農民的意識跟不上,再加上農民的小農意識沒有完全消除,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與市場經濟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二)農業標準化生產意識淡薄,標準化規模較小、程度較低

    目前博愛縣只有四個鄉鎮進行無公害生產,取得了省級認可。其他9個鄉鎮剛剛起步,且還沒有制定具體的博愛縣特色農業產品技術操作規程和特色農業產品市場準入制度,距真正的標準化還有一定差距。另外部分農民對標準化科學生產的認識還不到位,還有農民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高毒農藥。

    (三)缺乏信息引導和市場服務,生產存在盲目性

    一是許多農民從事農產品開發只隨季節轉,不跟市場走,缺乏信息引導和市場觀念,出現清一色的單一產品。二是農副產品銷售服務體系不健全,政府服務不到位。表現在各級政府和農業服務等部門圍繞農副產品銷售缺乏信息引導,缺乏銷售服務,同時缺乏龍頭企業的有效帶動,農業生產難以上規模上檔次,農業產業化進程舉步維艱。如大棚蔬菜是一個技術含量要求高的種植業,但根據對方城縣博望、城關30戶的調查,70%的農戶反映,他們仍以傳統的耕作為主,新技術學不到或學不會,老技術又不管用,同時缺乏正確的市場信息來源渠道,不能及時了解外地市場的行情和銷售信息,處于自產自銷的狀態,影響了菜農的經濟效益和蔬菜產品質量的提高。

    三、對特色農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特色農業發展應堅持的原則

    一是堅持資源合理配置,發揮區域優勢的原則。特色農業的發展,要堅持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發揮區域生產優勢。二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三是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以土地資源為主,揚長避短,培育適合本地種植特色產品。四是堅持保護農業生產資源和環境的原則。五是堅持農業產業化的原則,區域特色農業結構調整要適應農業產業化的要求,認真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增強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二)強化質量意識,提高特色農業產品的質量

    積極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抓好標準化生產試點工作。通過示范帶動全省特色農業發展,大力推廣無公害特色農業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標準化生產技術,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無公害蔬菜、水果生產基地,逐步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兒益,增強特色農業產品的競爭力。

    同時,還應加強特色農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工作,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應加快籌建各地特色農業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鼓勵和扶持特色農業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特色農業產品經營銷售場所建設,建立特色農業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點,開展特色農業產品質量檢測。

    (三)農業結構調整政府應當加強引導

    一個產業的形成離不開政府的行政干預和引導。首先,政府應在引導和服務上下功夫,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對本地的結構調整調什么、怎么調做到心中有數,拿出”點子“,供農民在結構調整中選擇。其次,政府有關部門要圍繞農業結構調整戰略,制訂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搞好宏觀調控、產業導向、區域規劃、大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和財政的支持等,以保證農業結構調整的有效進行。再次要站在大市場、大流通的高度,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力量,組織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開放式的信息網絡,使之成為市場經濟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及時捕捉復雜多變的市場供求信息,為分散的農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四)調整農業結構必須與當地資源優勢結合起來

    調整農業結構不能只在面積增減上做文章,也不能一陣風,一個模式。而要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在突出地方特色上下功夫,打好優勢仗,走好特色路,避免結構趨同性。從鄉鎮村區域范圍和基層微觀經濟單位講,要堅持專業化,特色化,突出發展重點,農業結構的調整,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各種優勢,通過揚長避短,從優去劣,確定當地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以優勢為立足點制定新產品、新產業發展重點。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河南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東航客機在包頭墜毀
胡錦濤出席APEC峰會
巨能鈣被檢出含雙氧水
有影響力企業領袖評選
國足告別2006世界杯
廣州車展美女圖450張
經典兩廂車狂熱貼圖
今冬采暖季節實用攻略
新北京規劃為宜居城市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