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大宗交易大多只賺不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4日 11:17 上海證券報 | |||||||||
    自從推出大宗交易制度以來,大宗交易成為機構資金進行市場運作的一個操作手段。雖然從理論上看,大宗交易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和減少市場波動風險,但是真正使用大宗交易操作方式的畢竟還是少數。我們統計了今年下半年以來滬深兩市出現股票大宗交易的只有21起,對此我們進行簡單分析。     一、多數大宗交易都發生在同一證券公司的不同營業部。在21起大
    二、大宗交易金額相差很大。在這些大宗交易中我們發現,實際發生的金額有很大區別,中國聯通(資訊 行情 論壇)的大宗交易規模都在1000萬股以上,而特變電工(資訊 行情 論壇)的大宗交易數量只有30萬股。乍一看似乎并不滿足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大宗交易 A股數量在50萬股以上的規定,但仔細計算金額,還是超過了304.8萬元,符合交易金額超過300萬元的有關規定。從大宗交易金額的巨大差異中也可以看出不同機構對某一個股的持倉量有巨大區別。     三、大宗交易價格一般低于當天收盤價。統計數據顯示,除了發生在8月17日的宇通客車大宗交易價格7.39元高于7.36元的當天收盤價以外,其它大宗交易價格都低于當天收盤價。     四、接盤資金都有一定的短線利潤空間。數據顯示,在大宗交易發生之后的行情中,這些個股都出現了更高價,因此接盤資金應該有一定的短線利潤空間,我們不排除這些機構進行減持操作的可能性。但如果持籌至今,則接盤機構的命運可謂是冰火兩重天,21起大宗交易中12起盈利,9起發生虧損。再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9·14"行情啟動之前進行的大宗交易一般都有一定的浮動虧損(宇通客車及中集 B除外),而在"9·14"行情啟動之后發生的大宗交易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浮動利潤,這應與市場環境有密切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