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產業紅火背后藏隱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4日 07:46 經濟參考報 | |||||||||
    煤價上漲、煤炭緊缺、電煤告急……能源的全面緊張使得煤炭行業驟然紅火起來。但在這表面繁榮的背后,煤炭產業仍面臨著許多不得不引起人們關注的重大問題。近日,剛剛從山西、陜西等地調研回京的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曾紹金司長接受了《經濟參考報》記者的采訪。     煤炭價格高在哪
    盡管今年以來煤炭價格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但對于挖煤的工人來說,這樣的上漲對他們沒有什么太大的好處。     山西省一家大型煤礦,剛剛從井下出來的挖煤工人滿身煤灰,除了張口露出的牙齒外都是黑色的。曾紹金問他每月收入多少,這位煤礦工人笑著說:“每月能掙800多塊呢!”曾紹金說,看得出這位工人對這樣的收入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煤炭的市場價格最高已經達到每噸500多元,但在坑口,平均每噸不到200元。曾紹金說,這樣的價格并不算高。現在的價格上漲是對過去煤價太低的一種恢復性增長。上世紀90年代以前,坑口煤炭的價格是每噸50元,煤礦一線工人的工資大致是噸煤價格的4倍;50年代,煤礦工人的工資大致也是這個比例;現在坑口煤的價格即使達到200元,工人的工資仍是這一價格的4倍,所以是合理的漲價。     曾紹金說,細算起來,買一斤坑口煤只需人民幣1毛錢,這樣的價格實在說不上高。這只能說明我們的資源不值錢,井下勞動不值錢。因此,應客觀對待煤炭的漲價。     煤炭漲價,對提高人們的保護資源意識無疑大有好處。只有用現代化的手法,使年產煤上千萬噸的煤礦員工保持在500人左右,勞動生產率才能提高,工人的工資才能提高,開采成本才能下降,煤的價格才能穩定。而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煤炭企業包袱太重,開采技術太落后,生產效率太低。     煤礦布局不合理亟待解決     曾紹金說,最近國家提出要加快建設大型煤炭基地,這對保護珍貴的煤炭資源,防止出現新的煤礦布局的不合理,是非常有益的。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在礦權的設置上,存在著無序混亂現象。目前國土資源部正在充分的調查研究基礎上,編制礦區采礦權的設置方案,以后所有的大煤田都要按方案來設置礦權,以避免出現新的布局不合理現象。已有的合法中小煤礦,也要按新的方案整合,或者到期不再延續,或者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整合成新的公司。現在河南等地正在按這一方案運作。     曾紹金介紹說,新的礦權設置方案不是為某個企業布局,只要是依法設立的企業、公司,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權利。因為煤炭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不是哪個企業、公司的,更不是哪個省市縣的;采礦權布局設置合理后究竟應由誰來投資,應通過市場的辦法來解決,不論企業是哪種所有制,都可以依法取得采礦權,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同時也要為一些老的大型煤炭企業的接續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保證。     煤炭產量有“水分”     據曾紹金分析,目前我國煤炭供需大致平衡。國土資源部和省兩級共批準了20億噸開采能力的采礦權,但總體來說,并沒有達到這一開采能力,其中小礦的達產能力只有50%。現在民間投資煤炭開采的積極性非常高,如果我國的煤炭總產量少一億噸,就會引起恐慌;如果多出一億噸,就會造成煤價大跌。要想提高井下工人的工資收入,使之月收入達到并不算高的1200元,煤炭的坑口價就應漲到每噸300元。如果不注意控制煤炭生產的總量,一旦出現煤炭的供大于求,將會給整個行業造成新的打擊。     我國目前的煤炭產量到底有多少?曾紹金說,2000年前后,煤炭生產供大于求,有關部門認為全國有10億噸煤就夠了,國家采取了關井壓產的措施。短短的3年過后,煤炭供應突然出現緊張,年產17億噸卻不夠用。這種奇怪的現象,依曾紹金的判斷,2000年和2003年的煤炭產量都含有一定的統計水分。今年我國的煤炭產量至多在15噸到16噸。原因是現在很多大礦在買小礦的煤,大礦報了數量后小礦重復上報,加上一些地方政府虛報的數字,使總量擴大。     曾紹金認為,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不是加快提高煤炭產量,而是為了穩定煤炭產量和供應。建設大的,必須同時控制小的和布局不合理的煤礦,達到供求基本平衡。     地方保護阻礙跨省資金流動     據記者了解,內資跨省投資中,除了中央直管的國有煤炭企業外,省屬國有煤炭企業跨省投資的規模還很小,而非國有煤炭企業跨省投資還很少出現。     曾紹金分析,煤炭企業跨省投資之所以很少出現,是由于地方保護比較嚴重。目前大型煤炭企業在跨省投資中已經遇到了地方保護的障礙。據國土資源部的調查,中央直屬企業之所以不受地方歡迎,巨大的利益之差是問題的根源所在。如果讓中央直屬企業開采和地方所屬企業投資開采,每采一噸煤地方政府大約少收入10元。一個年產1千萬噸的煤礦,一年就少收入1億元。這無疑是一個讓地方政府動心的數字。     最近發生的一件跨省投資的事例給了人們極大啟示。曾紹金說,陜西、山西將幾家資不抵債的煤礦企業轉讓給了一家中央直屬大型煤炭企業,雙方約定,企業每生產一噸煤,交給當地政府8元到10元錢,這樣,每年當地政府可得到上億元的資金。曾紹金認為,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在煤炭開采時能夠照顧到所在地方的利益,就有可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曾紹金說,實際上國外在處理利益關系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在歐洲國家,采礦權的收益70%留在當地,誰開采,誰都要考慮采礦作業地的受益問題。不能采完礦,企業獲利而歸,卻只給當地留下堆積如山的礦渣和巨大的礦坑甚至還有嚴重污染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