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9日,在智利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新西蘭總理克拉克舉行會談,共同宣布盡快啟動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區談判。
自1972年建交以來,中新雙邊關系不斷發展,經貿合作日趨緊密。2003年,中新雙邊貿易總額達到18.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2002年增長30.7%。2004年1月-9月,中新雙邊貿易額為18.6億美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長40.4%,其中中國對新西蘭出口
7.58億美元,同比增長33.3%,自新西蘭進口11.02億美元,同比增長45.8%。目前,中國是新西蘭的第四大貿易伙伴。新西蘭的乳制品、羊毛、原木、鋸材、紙漿和種牛等已成為中國的主要進口來源地,而中國的紡織品、服裝、鞋類、家用電器、自動數字處理設備和家具等產品在新西蘭也廣受歡迎。
在中新雙邊貿易快速增長的同時,兩國的相互投資也在不斷擴大。截至2004年9月底,新西蘭累計在華投資930個項目,協議金額9.43億美元,實際投入4.4億美元,主要涉及農林、輕工、紡織、冶金、食品加工、醫藥、計算機等領域。中國對新西蘭的投資也呈增長態勢,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對投資新西蘭產生了濃厚興趣。在人員交往方面,中國與新西蘭已相互成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國。2003年,中國有7.5萬人次訪問新西蘭,新西蘭來華人數超過4.3萬人次。同時,新西蘭也是中國學生留學海外的主要國家之一,截至2003年,有5萬多名中國學生在新西蘭留學。
中新雙邊關系的持續發展為深化兩國間的互利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3年10月,胡錦濤主席對新西蘭進行國事訪問,有力地推動了兩國全面合作關系向前發展。兩國領導人還就商簽中新經貿合作框架達成共識。2004年5月,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與新西蘭貿易談判部部長吉姆?薩頓共同簽署了《中國-新西蘭貿易與經濟合作框架》。新西蘭正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雙方同意就建立中新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開展研究,并爭取在2005年初開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框架》的簽署表明了兩國希望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進一步加強雙邊經貿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繁榮的良好愿望。
《框架》簽署后,中新雙方于2004年5月底正式啟動了自由貿易區的聯合可行性研究,并于9月底完成了《中新自由貿易區聯合可行性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對中新兩國的經濟結構、資源稟賦以及在貨物、服務和投資等領域的現行政策進行了客觀分析,并通過經濟模型的評估,全面衡量了雙方實現貨物、服務和投資自由化的影響,探討了促進雙方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加強經濟技術合作的方式與途徑。
研究報告認為,中新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有利于雙方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更好地利用雙方在經濟上的互補性,促進雙邊貿易增長,實現共同繁榮的目標。在貨物貿易領域,雙方通過進一步降低和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相互開放市場,可以讓兩國人民享受到更低廉的價格以及多樣化的商品。在服務領域,雙方將通過改善市場準入條件,促進相互間人員的資格認證,推動兩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在投資領域,雙方將通過加強投資促進和保護方面的合作,建立更加透明和便利的投資體制,提高兩國投資吸引力,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投資機遇。此外,自由貿易區還將為兩國在海關、檢驗檢疫、知識產權、中小企業等領域建立合作平臺,促使雙邊經貿活動更加活躍。研究報告最后指出,建立中新自由貿易區將產生雙贏結果,因此建議兩國政府盡早啟動談判。
中新兩國領導人根據聯合研究報告的結果,并從兩國關系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做出了啟動中新自由貿易區談判的決定。隨著這一決定的宣布,中新自由貿易區的談判與建設進程將拉開序幕。相信只要兩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談判,加強合作,中新自由貿易區一定能夠實現互利雙贏,為不斷深化中新經貿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編發:范嵬 信息來源:國際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