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人民幣理財風暴正在金融業悄然上演。專家指出,銀行涉足人民幣理財市場,對信托機構造成競爭壓力是毫無疑問的。信托產品應該在競爭中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營造自己專屬性的盈利領域和手段
近期,一場人民幣理財風暴正在銀行間悄然上演。先是光大銀行搶到銀監會批準的人民幣理財第一單,陽光理財B計劃作為全新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一炮打響,接著,民生銀行推出
的民生財富·人民幣保得理財產品熱銷,僅上海分行發行頭兩天就銷售了1.5億元,達到銷售計劃的50%。此外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也有消息即將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破繭而出,無疑將挑戰人民幣理財市場原來的各種理財產品,包括信托公司推出的集合資金信托產品。
安全性與收益率
以中誠信托近期推出的低風險、高收益的創新型投資理財產品--天天朝陽·宣武門大廈信托計劃為例,該計劃信托期限兩年,預計年收益率6%,每半年分配一次信托收益。而以民生銀行的保得理財B計劃來看,綜合年收益率最高達2.943%。相比之下,信托產品較民生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有一定的預期收益優勢。
但是,銀行理財產品從構成、安全性到整個運作的方式,與信托產品還是有區別的。銀行理財產品在安全性、流動性方面占優勢。按照現行信托法規,信托產品的預期收益是不允許承諾的,投資信托甚至存在本金風險。而民生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保本金保收益,在資金運用上選擇的是當前貨幣市場中信譽級別最高國債、金融債,還有銀行票據,在貨幣市場上應該說是信用等級最高的;在流動性方面,考慮了加息的預期,產品是半年期和一年期的短期產品,并開發了產品的質押功能,通過質押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此外,門檻較低,最低起購額為1萬元。
探求新的盈利點
京城信托專家邢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銀行涉足人民幣理財市場對信托產品肯定會有影響。此前他就一直認為,信托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是非常嚴峻的,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其他金融機構的委托理財業務問題。由于金融混業經營漸成趨勢,委托理財業務已經由原來的打擦邊球或比較邊緣化的狀態下走出來了,走到公開和合法操作、規范操作的層面上來了。因此,除了原來的券商集合理財、保險公司的投資連結保險外,銀行的人民幣理財業務,包括基金公司推出的由銀行擔保的基金,實際上是在國際上混業潮流下、在新的模式下表現出來的競爭態勢,對信托機構形成競爭壓力是毫無疑問的。
邢成指出,信托產品應該在競爭中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取得自己專屬性的盈利領域和手段。這就要在產品設計、手段組合、工具的靈活運用以及投資領域等方面進一步提高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自己產品的創新力度。他認為,很重要的一個突破口或突破方向,就是逐漸向產業投資基金這樣一個理財模式或信托資金的運用模式發展,即逐漸營造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在投資領域的選擇上,要逐漸地形成信托公司自身行業性的優勢和行業性的專業優勢和領先優勢。這樣使得其他一些金融機構無法涉足,在實業投資領域、產業投資領域發揮信托行業獨到的專業獨特的優勢。
所謂產業投資信托基金的方式,它是有別于信托公司直接用自由資金去投資,或直接去組建責任公司去進行投資。它是用一種基金管理的方式,也就是用委托人與管理人相分離的模式來對信托資金進行運用。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不斷地摸索和探求新的盈利點和和信托公司的利潤來源。在產業投資基金模式的框架下,信托公司的利潤點和盈利模式應該是比較有可持續的力度的,它會形成信托公司主流的利潤來源。通過產業投資基金的運用方式可以避免過去那種單一的靠收管理傭金來獲取利潤的方式。因為這樣就可能給委托人、投資人帶來的收益、回報和市場機會,與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又有差異化的定位了,因此就可以在競爭中突出自己自身的優勢和特色。
事實上,現在已有不少信托公司在積極嘗試這種做法。如有的信托公司已經建立了類似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與一般的房地產信托不太一樣,包括在交易結構上、管理模式上、投資回報環節上、流通性和投資者的市場定位上,都不太一樣。它的模式已經脫離了原來那種簡單的房地產資金信托模式。
邢成表示,信托公司今后再做那種普通的資金信托產品就沒有太大競爭力,因為現在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可能比資金信托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低幾個點,但起碼比儲蓄利率要高,而且保底沒風險。信托產品既不能保底,而且收益又高不了多少。所以信托只有運用基金的方式,真正讓人家承擔一定風險,同時收益適當提高,形成自己的優勢。
形成專業化經營
另一位滬上信托研究專家認為,目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集合信托理財正在從外幣拓展到人民幣。商業銀行既然能搞外匯理財,做人民幣理財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面對新的挑戰,信托公司應該考慮形成和發揮專業化經營的優勢。但要有個前提,就是給信托公司足夠的時間和市場空間,那種金融混業的擠壓不要太過厲害。
這位研究人員認為,現在不少信托公司是揀到籃里就是菜,不管什么行業領域都拿來就做。今后信托業應該形成專業化經營,在某個專業領域發展。如專攻房地產的、專攻證券投資的、專攻風險投資的、專攻黃金外匯的信托公司,但共同點還是做信托業務。現在其實已經有點苗頭,浙江的某信托公司就提出方向是做房地產信托,河南有兩家信托公司著重做基礎設施信托。
他表示,做大信托規模,收取手續費是行得通的一種盈利模式,現在擔心的就是,信托公司如果在還很弱小的時候就遭遇強大的競爭對手,如銀行、券商等,那就很有可能被扼殺在搖籃中。上海證券報記者朱兆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