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張毅 發自北京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王世春11月22日指出,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不斷發展,國外對中國商品采取以反傾銷為主的貿易救濟措施越來越多,成為中國企業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的主要障礙。預期今后一個較長的時期,中國商品將繼續成為國外反傾銷的主要對象,貿易摩擦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王世春說,自1979年至今,共有34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673起針對或涉及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案件600起,其他案件73起,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了中國約191億美元的出口貿易。美國、歐盟、印度、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亞、南非、墨西哥、加拿大、巴西成為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措施調查的前十位國家或地區。
王世春分析認為,當前我國與國外的貿易摩擦有四大特點,一是貿易摩擦數量居高不下,二是貿易壁壘形式不斷翻新,三是涉及行業廣泛,四是形式多樣化。他說,這些對華貿易救濟措施,使我國的出口受阻,相關產業受到沖擊,涉案企業損失嚴重,還引發就業等社會問題。
他說,預計今后一個時期,國外對我國商品采取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的大要案將會增加,紡織品和機電產品會遭受更多的反傾銷調查和特保措施,反傾銷仍是主要手段,但特保措施依然存在,反補貼成為新的手段。我國的出口環境有可能進一步惡化。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1月23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