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新
編者按:當前,我國正大步邁進工業化時代。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日漸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企業再也不應僅僅停留在創造物質財富和解決就業問題上,還應擔當起包括保護環境和資助公益事業等內容在內的社會責任。而大中型企業的所作所為,尤其關鍵。
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殼牌),是由殼牌集團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廣東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出資43億美元興建的特大型石化企業,在其設計之初,就確立了“以關心人類、對地球負責和保障利潤”三大支柱為核心內容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并認真付諸實施,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的一致好評。記者前不久到該公司進行了實地采訪,現將所見所聞記錄如下,與讀者朋友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裨益。
在以擁有核電站而聞名中外的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畔,年產乙烯80萬噸的中海殼牌,正以穩健的步伐迅速崛起。這艘世界級的石化“航空母艦”,將沿著什么樣的路向前進?個頭不高、言談舉止幽默風趣的新加坡籍總裁藍仲凱先生,用一個較長的詞組進行概述:“以關心人類、對地球負責和保障利潤三大支柱為核心內容的可持續發展。”
人是可持續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
“請各位系好安全帶,這是公司的統一要求!蔽覀儎傇趨⒂^的大巴上坐定,負責解說的仲勇先生,就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要求大家。
“在建筑工地,工人的安全絕對是第一位的!彼榻B說,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公司在工地上設置了紅綠燈、救護中心,并定期公布安全生產光榮榜。
在工人居住的臨時宿舍區,副食品小超市、淋浴房、洗衣房、乒乓球活動室等應有盡有。路邊房旁,栽種著花草灌木,顯得生意盎然;生活區有專門的垃圾桶,地上看不到一點垃圾;大部分房間還裝著空調。公司的人員告訴我們,每逢夏季高溫天氣,中海殼牌免費為工人們發放綠豆湯和涼茶等,以防中暑。
在寬敞明亮、安裝著大屏幕彩電的餐廳里,工人們正津津有味地就餐。不銹鋼餐盤里,都是三菜一湯,有蔬菜、有魚、有肉。
在餐廳外的墻上,一個用紅漆刷的投訴電話號碼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如工資被拖欠,請撥打“工人熱線”。
“中海殼牌還管這個閑事?”吃中午飯的時候,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藍仲凱笑著說:“我們也是被逼無奈,因為有的施工單位太不自覺!彼f了這樣一件事:由于一家建筑公司幾個月沒發工資,導致工人聚眾抗議。中海殼牌把這家公司的老板和工人叫到一起,讓保安把本來要付給該公司的工程款從銀行直接提來,當著老板的面,把工資逐個發到工人手里……
“人是可持續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人為本”……在中海殼牌石油的工地上,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標語,但卻目睹了上述的事實。
對環境友好的理念貫穿各個環節
在數百個作業點和兩萬多工人同時作業的工地上,15輛灑水車巡回作業,看不到一處塵土飛揚的施工點。
工地上還會養魚嗎?一個約有1000平方米大小的水塘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我們被告知,工地上這樣的水塘共有5個,是用來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級沉淀池。原來,工地北臨丘山,南臨大亞灣,惠州夏季多暴雨,如果不采取防護措施,裹挾著泥沙的雨水將會順著地勢流到大亞灣。在沒有任何外來壓力的情況下,中海殼牌自行修建了沉淀池和導流系統,使流到大亞灣的全部是清水。
在中海殼牌,像這樣“自作多情”的故事還有很多———
工人在海灣內施工時意外地發現了數百平方米的珊瑚礁,中海殼牌毫不遲疑地請來廣東省水產研究所的專家,研究移植珊瑚方案,并出資70多萬元聘請專業隊伍把珊瑚移到了10公里外的海域,成活率在95%以上;在給靠海的一條馬路安裝路燈時,為了避免燈光打擾海龜的正常生活,只在路的南側安裝了路燈……“分外”的事想得這樣周全,“分內”的事做得就更到位。在項目施工之前,中海殼牌就請國內兩家權威機構做了嚴謹的《環境與社會影響評價報告》,并據此制定了《環境與社會管理計劃》,請獨立機構對40多項環境指標和60多項社會、健康指標進行監測。公司還把上述《報告》與《計劃》和季度監測報告一同在公司的網站上(www.cnoocshell.com)發布,以便于公眾的監督和問責制的實施。
在環境標準方面,該公司參照中國“國標”和國際標準,取其中的最高者。為把工業“三廢”降到最低,中海殼牌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工藝,實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力求資源利用最大化。就拿水來說,該公司的廢水大部分實現循環利用,單位產品的耗水量比目前國內的石化項目低20%—25%。
當記者問及中海殼牌在環保方面的投資額時,公司負責人說: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控制削減“三廢”的措施貫穿到每一條生產線,環保投資難以“拎”出來單獨計算。
生產設施與治污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營的“三同時”制度,是環保部門對企業的統一要求。但是,在中海殼牌采訪時,我們發現,該公司“違反”了這一制度:他們是“生產未動、治污先行”———一個日處理能力5000噸的臨時污水處理廠早已于去年投入運營,其任務是處理施工現場產生的生活污水。
與社區一同成長
與國內其他公司在項目設計之初只做《環境影響評價》不同,中海殼牌做的是《環境與社會影響評價報告》。他們所考慮的,不僅是要把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而且要使工廠周圍的社區從項目中受益。
中海殼牌的建設需要動遷兩個村、8000多人口。他們選擇了一種非常負責但是極為煩瑣的方式:與搬遷的農民一同成長、和諧發展。公司積極配合大亞灣區政府成立的移民安置機構,先是公布了《環境與社會影響評價報告》和《環境與社會管理計劃》,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然后在香港舉行了移民安置座談會,請國際人士建言獻策。在此基礎上,拿出《安置動遷行動計劃》,逐一加以落實。
在兩個移民新村之一的東聯村,記者看到,干凈平坦的水泥街道,整齊并排的3層半小樓,幼兒園、學校、超市、餐館、臺球室,頗像大城市的新式居民小區。在村民賴先生的房頂上,我們還看到了城市居民小區所沒有的家庭菜園。5排整齊的塑料方盆里,各種蔬菜爭鮮斗綠。賴先生告訴我們,他家有了屋頂菜園之后,一年四季基本不用到市場買菜。
“一枝一葉總關情!52歲的村民黃立榮,動情地講述了屋頂菜園“誕生記”———
移民新村建好后,中海殼牌的負責人定期“家訪”。一次,他們意外地發現:由于搬遷后農民原來的菜園子沒了,吃菜很不方便,一些農民在路邊開荒種菜。公司很快就拿出了解決方案:無償提供塑料盆和配置好的土壤,與政府一道,幫助農民在屋頂種菜。如今,有屋頂菜園的農戶,已由最開始的13戶,增加到600多戶。
比吃菜更難的是就業。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中海殼牌一方面與當地政府有計劃地開辦各種培訓班,并派出技術、管理人員幫助兩個村成立了兩家公司,盡量把洗車、安裝路燈、運輸等項目承包給他們。
更讓村民們感動的,是中海殼牌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公司為兩個移民村捐贈了課桌椅、圖書館,還在今年捐資近4萬元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重返校園。藍仲凱去年自己拿出3萬多元,為36名學生繳了一年的學費。
“自2002年11月破土動工以來,中海殼牌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得非常扎實認真,許多地方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被葜菔形N、大亞灣區黨委書記李秀峰告訴記者,“應該說,中海殼牌為惠州的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樣板,做出了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