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外資保險擴張步伐明顯加快。根據WTO協議,2005年我國保險業在產品、服務、實力等方面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3年前的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時作出承諾,入世3年后我國所有保險及相關服務業將取消地域限制,并允許外國保險公司向外國人和中國公民提供健康險、團體險和養老金/年金險服務。這意味著,屆時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我國任何一個城市開設分支機構,
并且外國壽險公司可以從事所有與中資壽險公司一樣的業務。而這之前,外資保險只被允許在15個開放城市設立分公司,業務范圍也受到很多限制。
當初業內普遍認為,入世給中資保險業帶來很大壓力,一方面外資保險的快速涌入將使中資保險不可避免地失去一部分市場,另一方面外資保險為盡快實現本土化經營必定要吸引我國的各種人才,導致中資保險人才流失。在壓力下,中資保險公司唯有利用這3年的保護期,加快主體建設,轉變經營觀念,縮短雙方的綜合實力差距以迎接挑戰,F在3年過去了,中資保險準備好了嗎?記者采訪了一些業內人士。
外資跑馬圈地 中資實力壯大
業內專家指出,要在全面開放后占據主動,首先是要加強保險市場主體的培育。從今年初開始,外資保險明顯加快了擴張步伐,幾乎每個月都有外資保險公司新開分支機構。僅僅在9月,就有首創安泰人壽、中宏人壽、中英人壽、信誠人壽等數家外資壽險宣布分公司籌建或開業。
財險方面,由于今年6月開始施行的《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允許外國財產保險分公司改建為獨資財產保險公司。目前,德國安聯、美亞、香港民安、東京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上海分公司、三井住友上海分公司等多家外資財險分公司,都已向保監會遞交了改建成獨資公司的申請。
與外資保險大舉開疆辟土有所不同的是,中資保險業主要是立足已有的市場主體,通過海外上市擴大主體規模,同時儲備市場新興力量。據了解,本土壽險業目前已經具備相當大的規模,以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平安、太平洋為主的第一梯隊地位穩固,新華、泰康、太平、華泰、天安等組成的第二梯隊成長迅速。今年以來,民生人壽、生命人壽、東方人壽等也相繼籌建或開業,將構建成本土保險業的新梯隊。
保險專家郝演蘇認為,盡管入世后外資確實加快了重點城市的擴張,但在取消地域限制之后是否會全面布點還有待觀察。中資保險公司已經擁有龐大的機構網絡,經營區域幾乎遍及全國各地,業務員廣泛地深入到市場中去,在客戶中已有一定的知名度。這是中資保險的優勢。對于外資保險而言,他們要想建立起經營網絡,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一般新設立的保險公司需要5至8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盈利。現在的外資保險很多都是中外合資方式,如果擴張過快,還需要等比例增資擴股,中方股東能否承受這種擴張帶來的成本和虧損增加還很難說。
修內功 在產品和服務上做文章
今年以來,外資保險在擴張版圖的同時,也獲得了可觀的增長速度。據保監會統計,外資保險在中國的增長速度,已經達到中資保險增速的2到3倍。2004年上半年,外資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7.1%;外資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1.2%。而同期,全國財產險保費收入增長只有23%;全國人身險保費收入只增長了6.5%。在開放較早的城市,外資保險的市場份額由原先的可忽略不計,增長到20%左右。
對此,專家分析,中國保險業經歷了之前每年30%以上的發展階段以后,保險公司紛紛轉變經營模式,由規模經營轉向效益經營,產品結構也在發生深層次的變化。而外資保險目前在中國還處于規模擴張期,因此增速超過中資保險是很正常的。
盡管如此,開放后外資保險的優勢仍十分明顯。特別是外資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能力強,管理經營豐富,這也是中資保險公司需要應對的最大挑戰。
種種跡象表明,面對外資保險咄咄逼人之勢,國內各家保險公司也有了未雨綢繆的舉動,開始參照外資保險,在產品和服務上做文章。如產險公司對車險條款不斷進行人性化的調整;在外資保險新險種頻出的同時,國內保險也不甘落后。像美國友邦兩年前在中國率先推出老人險后,各壽險公司也紛紛推出了艾滋病保險、新聞記者險、酒后駕車保險等個性化的險種。
還有在服務上,為爭奪保險高端客戶,有的壽險公司成立了VIP客戶俱樂部,為俱樂部會員提供免費體檢、贈送急難援助等一系列關懷服務,有的還推出了緊急聯絡人制度等新的服務舉措。
開放后 重在向對手學習
保險業全面開放,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保險公司、更多的保險產品可供選擇,那么保險市場會不會如其他商品市場一樣打起價格戰呢?
國內保險界普遍認為,外資保險更注重服務而不是比拼價格,因此到時各家競爭的重點一方面是各自內功的修煉,另一方面將是客戶服務。
保險學會有關人士表示,保險不是一般商品,洋保險沒有價格上的優勢,在保險費率相同的情況下,中資保險公司還有民族情結上的優勢。不過,如果想要長久地與洋保險抗衡,中資保險必須要提高工作效率,這包括及時出單、及時理賠等。此外,在產品設計、后勤服務上務必追求差異化、個性化,以此來吸引更多保戶的關注。
在競爭中繼續向外來的對手學習,恐怕是今后中資保險公司不可或缺的課程。一位保險研究人士說。的確,不管是財險還是壽險,國內保險公司在金融創新能力與產品開發設計能力方面都還比較稚嫩。國外保險公司在我國從事保險經營活動,使我們能近距離地學習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這對中資公司開闊經營思路,加深對保險經營內涵的理解,推動我國保險公司轉變增長方式,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和償付能力,樹立保險公司的品牌形象都將產生很大影響,將促進中資公司全方位的提升。上海證券報記者朱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