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鄉鎮企業改制中資產流失的成因及對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9日 17:36 經濟參考報

  目前鄉鎮企業普遍實行了產權制度改革,為鄉鎮企業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然而,從我們對全縣鄉鎮集體企業改制審計調查的情況來看,在企業改制中存在著集體資產流失的現象,亟需加以防范和遏制。資產流失的成因

  一是財務賬目不清。少數企業在改制前財務不審計或不全面審計,不清查企業的往來,不核實企業的資產,導致賬外資產隱形流失。如有的企業將購置的小汽車、摩托車等貴重
商品只作費用列支而不作固定資產登記,甚至將這些資產處置后的資金轉到賬外,形成“小金庫”。也有企業對一次性攤銷的低值易耗品不作實物登記。

  二是資產評估不實。鄉鎮企業的資產評估一般由鄉鎮資產評估小組操作,評估結果由鄉鎮政府確認。由于種種原因資產評估不夠全面,存在著不估、低估、漏估的現象。評估小組往往只注重對廠房、設備等有形資產的評估,而忽視對企業品牌、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的評估,造成評估后企業資產低值、減值,無形資產無價值。

  三是損失審批不嚴。在資產的損失審批方面,不履行正常的審批程序,有些資產評估小組對企業申請報廢的資產擅自核銷,對查出的財產損失隨意處理;相關的部門為了使企業改制后能“輕裝上陣”,對企業申報的損失額悉數審批,甚至對某些不符合核銷條件的呆賬、壞賬也大開“綠燈”,造成集體資產的“合法”流失。

  四是產權界定不明。由于鄉鎮企業產權關系不夠明晰,產權邊界模糊,產權責任不明,因此在產權界定方面表現出隨意性,不規范。各方面不是想給企業“輸血”,而想“抽血”,都想分一塊、占一股,形成了許多“名堂股”、“花樣股”,變相減少了集體資產,給資產的保值增值帶來難度。

  五是產權交易不規范。有的企業在產權轉讓過程中審批不嚴,轉讓方產和價格不合理,忽視了無形資產的轉讓;或借用裙帶關系對資產過多地剝離,廉價出售;或憑借掌握企業核心技術及銷售渠道而壓價購買,造成了存量資產在轉讓、出售過程中的流失。遏制資產流失的對策

  針對此現象,遏制集體資產的流失,我們認為應采取以下防范對策:

  1、加強產權管理,明晰產權關系。企業改制時要嚴格按照“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進行界定,理清產權關系、財產來源和投資渠道。加快建立規范的出資人制度,切實履行出資人職責,實現鄉鎮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對企業已形成的存量資產除職工集資、投股和社會法人參股等界定為出資者所有外,其余原則上應屬公有。

  2、加強評估管理,提高評估質量。由于鄉鎮企業的資產評估缺少相應的可操作性的法規,可參照國務院頒布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進行操作。要加強對鄉鎮評估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評估人員的素質。對資產總額較大的企業,要委托具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可的有評估資格的社會中介組織進行評估,以確保評估質量。

  3、加強資產管理,履行審批制度。對企業申報的財產損失要按程序、按權限嚴格審批。對符合財務制度規定的壞賬、呆賬核銷時,要做到賬銷案存,特別要防范和制止各種逃廢金融債務的行為,把好資產損失審批關。加強集體資產的投入管理、存量經營管理和權益分配管理,維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4、加強市場管理,規范交易行為。要加快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搞好閑置資產的合理流動。對“先售后股”和售租結合的企業,其資產在轉讓、出售過程中要嚴格按規定操作,并做好產權轉讓、出售資產的回收和管理工作,回收的資金應由鄉鎮集體資產委員會管理。通過產權市場轉讓、出售,使集體資產向高效益領域轉移,為集體資產的最佳優化組合和配置提供有利的條件。實行有償使用,規范集體資產營運和管理。

  5、加強財務管理,實行審計監督。改制企業要全面進行資產清查和財務審計,嚴防企業隱匿資產,逃債賴賬。做到未從事清產核資、未落實金融債務、未進行財務審計的企業不得進行改制。要加強對改制企業的審計監督,建立和健全科學的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指標體系和考核制度,找出企業資產、財務管理的薄弱環節,有效地防止和遏制集體資產的流失,促進集體經濟發展。(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審計署或所在審計機關的觀點)(來源:國家審計署網站)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維他小子
營養健康維他小子
張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