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駐遼寧記者喬錚、李薇報道:在今年客車業普遍增勢乏力的大環境中,丹東黃海客車以41%的高速增長成為了業內一顆耀眼的明珠,而在這光環的背后,隱藏的卻是民營資本對國有客車企業強大的改造能力。日前,民營經濟報記者采訪了這家企業。
錯失發展機遇 生產舉步維艱
黃海公司可以說是東北國企的一個典型,這是一家擁有52年歷史的老國有企業。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黃海客車曾經享譽全國大地,市場占有率曾達到30%,是全國客車行業的排頭兵。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改革的步伐緩慢,錯失發展機遇,市場份額逐年萎縮,到2002年國內市場占有率僅剩5%,行業排名下滑至第8名。同時黃海的不良資產比重過大,債務包袱沉重,至2002年10月末,黃海集團的總資產為10個億,不良資產達到4.35億,占總資產的43.5%,負債總額6.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8.4%。不良資產和負債率超過了總資產,黃海集團實際上已是資不抵債,企業的生產經營已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民營資本介入 企業重煥生機
2002年11月,丹東曙光車橋股份公司重組了處于困境中的黃海客車,但是重組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一年多以前,黃海員工聽說要被一家民營企業兼并還心潮澎湃地進行抵制,可如今他們已經樂于接受在民營企業的車間里忙個不停了。
2003年,就在曙光與黃海重組的第一年,新黃海公司全年共生產汽車375輛,比上年增長了45%,創出了歷史最好水平,黃海客車止住了行業排名下滑的勢頭,市場影響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業內人士評論說:如果民營資本不介入黃海的改革,黃海將極有可能面臨破產,市民營經濟在國企改革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黃海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起死回生,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參展馬不停蹄 復興指日可待
自今年4月下旬在深圳舉辦了面向客運、旅游用戶的客車新產品展示大會之后,僅僅隔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黃海客車公司于5月又馬不停蹄地在丹東舉辦了主要面向公交用戶的新產品展示大會。黃海客車短期內舉辦這一南一北兩個新產品展示會,用黃海客車總經理郝建軍的話說,就是要給業界一個信號:黃海復興指日可待了。黃海客車董事長李進顛也在新品展示會上稱,新黃海的中期目標是3年內進入客車行業前5名,5年內進入前3名。今年黃海的目標是保證銷量在5500輛以上,銷售額達到13億元。[記者手記]
黃海客車之所以在企業改制僅一年多的時間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人一種改制之后見彩虹的感覺,其原因有三點:一是民營資本的進入,激發了黃海客車所蘊藏的潛力。在民營資本進入的同時也引入了民營企業的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經營理念,使企業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二是依靠民營企業雄厚的經濟實力,拓寬了黃海的融資渠道使其生產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加快了技術改造的步伐,為其提升行業地位創造了條件;三是充分利用國家政策,通過重組解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債務和冗員問題,員工的精神面貌、市場意識、競爭意識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使企業發生了變化。(子琦/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