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吉林省能源、水資源稟賦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分析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8日 13: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能源、水等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中央做出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決定為吉林經濟和社會的全面振興和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契機。從我省經濟發展看,項目建設不僅對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和振興具有重要作用,從長遠看對支撐和拉動吉林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都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但能源、水資源稟賦與經濟的關聯度較高,對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制約影響較大。本文僅根據我們掌握的一些能源和水資源的數據,試圖從總體上對我省能源、水資源狀況加以
描述和分析,僅供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參考。

    一、能源、水資源現狀

    (一)能源資源

    吉林省能源資源種類較多,煤炭、石油、天然氣、油母頁巖都有一定儲量,水電資源也較豐富,特別是油母頁巖儲量豐富,石油、天然氣可望有新的儲量發現,但就已探明的儲量看,吉林省仍屬于能源資源欠豐富地區。截止2000年底,吉林省探明的煤炭保有地質儲量22億噸,僅占全國的0.2%,遠景地質儲量約35億噸,可采儲量約11億噸,且分布不均,大部分資源集中在遼源市、白山市、延邊州等地區。煤質較差,主要為褐煤和長焰煤,發熱量一般在2600―5000大卡間,且灰份較大,市場競爭力弱,更為嚴重的是全省重點煤礦中有相當部分已處于衰老期,在國有20余個重點煤礦中,有6個礦資源枯竭,已進入破產階段。由于煤炭資源貧乏,近幾年原煤產量一直維持在2000多萬噸,受資源限制近期大幅度提高原煤產量不太現實。石油勘探工作近幾年有所突破,經國家有關部門對我省油、氣資源的綜合評價,石油總資源量約為40億噸,天然氣總資源量3100億立方米。目前,全省已探明油藏面積1300余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松遼盆地南部扶余、前郭、大安、乾安和鎮賚等縣境內,近年來天然原油和天然氣產量逐年增加,已形成原油生產能力500余萬噸,原油加工能力800余萬噸,省內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松花江和鴨綠江、圖們江等流域。到2003年,全省水電裝機容量341萬千瓦,占可開發的67%,占全省發電裝機40%以上,承擔著東北電網的調峰作用。據省電力局有關專家反映,松花江梯級電站布局已基本完成,除部分電站還有擴建能力外,再無大型水電站可新建,水電資源開發利用雖還有一定潛力,但開發難度較大,且水電主要是以調峰為主,受降雨量及季節性枯水期影響很大,供電能力難以穩定發揮。油母頁巖,儲藏豐富,占全國的56%,居全國之首。初步探明蘊藏量為174.5億噸,其低位熱值在1000-1500卡/公斤之間。主要集中在樺甸、農安和汪清縣境內。目前,除樺甸有少量開發利用外,絕大部分尚待開發利用。我省西部白城、松原地區風力資源較為豐富,作為補充能源具有一定潛力。據有關部門測算風能有效蘊藏量為6920億千瓦時/年,風能密度為60~70瓦/平方米。國家發改委已批準通榆40萬千瓦風電廠建設項目,到2010年,將建成全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廠,裝機可達48萬千瓦,年發電8億千瓦時,目前風電一期10萬千瓦的部分機組已投入商業運行,洮南、白城等地風電項目也在積極運作之中,預計還可形成10萬千瓦風電場。

    受能源資源、開發能力等方面的制約和限制,近些年來我省能源生產總體上呈低速增長的態勢。2003年,全省能源生產總量4456.82萬噸(折標準煤,下同),比1990年增長29.1%,年均增長2.0%,低于全國同時期能源生產年均增長幅度2.1個百分點;而此間全省生產總值(GDP)增長了2.3倍,年均增長10.4%,能源生產的增長速度明顯低于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速度,這表明我省能源工業供給能力還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不斷增長的需求(見表1)。

    表1:能源產品產量和比重

                   能源生產量(萬噸)          能源產量比重(%)
               總計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1990年   3452.18    2257.05    1195.13       65.4       34.6
    1991年   3608.73    2312.33    1296.40       64.1       35.9
    2002年   3891.07    1991.17    1899.90       51.2       48.8
    2003年   4456.82    2408.25    2048.57       54.0       46.0

    (二)水資源

    按國際標準來衡量,吉林省屬于中度缺水地區,其中遼源、松原屬重度缺水區,長春、四平屬極度缺水區,長春、四平、松原、白城市還屬于生態缺水區。從當前和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看,我省水資源供需形勢不容樂觀,已成為實現新世紀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制約因素。從我省水資源總體看呈如下特點:

    1.水資源總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低

    目前,吉林省在全國來講,有三個“百分之二”,即幅員面積、人口、GDP分別占全國的百分之二,而年均水資源總量約400億立方米,僅占全國的1.4%。2003年,全省水資源總量347.17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3%。其中地表水290.32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1284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占有水資源2220立方米的57.8%,耕地畝均水資源占有量為670立方米,不足全國耕地畝均占有量的47%,這說明吉林省水資源相對貧乏,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不足。

    2.時空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地區面臨的缺水形勢更為嚴峻

    從時間上看,年降水量變化大。全省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357億立方米,豐水年徑流量為463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為260億立方米。其次年內分配不均,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22毫米,約60%集中在夏季,20%在秋季,春季為15%,冬季不足5%,年內江河各月水量相差很大,最大月份與最小月份相差10―400倍。這種時間和徑流量變化與工業和城市居民用水的均衡性和水利工程蓄水的有限性的矛盾十分突出。

    從空間上看,松花江流域水資源約占全省水資源的57%,另有35%左右的水資源分布在我省周邊的嫩江、鴨綠江和圖們江等界河流域。從地理位置看,東部長白山區年降水量豐、枯變化小,而西部平原地區實際變化大,最大年徑流量與最小年徑流量相差30―40倍。水量大多集中在東部山區、半山區,中西部特別是沿京哈公路、鐵路交通大動脈的長春、四平、松原地區等重要經濟帶,又屬極度、重度和生態缺水區,受水資源的制約更大。

    從人均水資源看,地區差異較大。最多的延邊州人均占有水資源為4948.6立方米,最低的遼源市人均僅324.3立方米,高低相差15倍,詳見下表:

    表2:2003年各地區水資源情況表

    地區     水資源總量   其中:地表水   人均水資源
            (億立方米)   (億立方米)   (立方米)
    長春       27.83          15.39        390.6
    吉林       49.25          46.31       1142.5
    四平       11.21           4.13        343.8
    遼源        4.03           3.24        324.4
    通化       48.34          47.58       2140.7
    白山       58.21          57.76       4376.6
    延邊      108.26         107.51       4948.6
    白城       20.91           2.42       1044.4
    松原       19.14           6.00        689.2

    3.經濟社會發展受水資源嚴重制約,水危機已顯現

    我省近幾年來經濟和社會有了較大的發展,但經濟社會發展已受到水資源的嚴重困擾,水資源危機已顯現。由于自然降水量的減少,工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逐年增加等原因,自1995年以來松花江水量在逐年減少,松花江三湖(松花湖、紅石湖和白山湖)一直處于低水位時期。我省中西部地區農業在近5年中有4年遭受嚴重干旱,長春、四平等城市周邊水庫蓄水嚴重不足,已連續幾年出現水荒現象。由于干旱、缺水和水資源污染,使全省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二、目前我省能源、水資源利用的主要問題

    (一)省外能源調入漸增,安全隱患日漸增加

    從整個能源省內供給情況看,我省能源自給能力嚴重不足,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每年都需從黑龍江、內蒙等省大量調入能源。自1986年我省能源調入量首次突破千萬噸以來,隨著我省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能源的消耗也不斷增加,能源供需缺口成逐年擴大趨勢。2003年,全省累計凈調入能源2446.73萬噸,比2002年增長5.97%,占能源消費總量的49.0%,能源自給能力嚴重不足。能源調入量的大幅度增加,對緩解我省能源供需緊張局面,支撐我省經濟持續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劇烈,國內煤炭、電力和成品油供應日趨緊張,價格持續攀升,自去年以來國內一些省份已呈現能源緊張態勢,受部分省區能源供需緊張的波及影響,加之交通運輸條件等方面的制約,能源外購難度將越來越大,能源、交通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影響已凸顯,預計我省能源供需矛盾將不斷趨緊并進一步加劇。因此,對于我省來講能源安全問題正逐漸顯現,我們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二)能源利用水平低,節能潛力大

    近年來,我省積極調整結構,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力度,積極推進節能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等工作,能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但與全國相比能源利用水平仍偏低,節能潛力較大。2003年,我省綜合能耗產出率為5.05元/千克標準煤,大約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而我國綜合能耗產出率與國際相比,只相當于美國的28.6%,日本的10.2%,由此可見投入產出的差距之大。另據省節能檢測中心對全省200余戶重點耗能工業企業的實際監測,平均能源利用率僅為29%,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比上海市低10個百分點,比發達國家約低20―30個百分點。從產品單耗看,主要工業產品的單位產品能耗比發達國家高50%左右。可見,我省能源利用水平還很低,經濟發展中的高消耗、低效率現象還相當嚴重,節能降耗的潛力還相當大。

    (三)能源粗獷利用,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不容忽視

    我省是以煤為主要能源的省份,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總量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72.3%。從能源終端消費看,2003年全省煤炭直接消費1474.54萬噸,占全省能源終端消費總量的43.2%,而天然氣、煤氣和石油液化氣等清潔能源的消費量為128.63萬噸,僅占全省能源終端消費總量3.77%。煤炭的大量直接消費,不僅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也造成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據有關部門測算,每消耗一百噸標準煤將排放煙塵3.5噸、二氧化硫3噸、廢渣15噸。目前,排放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硫、煙塵總量中分別約有90%和70%來自燃煤。我國是世界上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省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很嚴重。據統計,2003年,全省燃料燃燒過程中廢氣排放量2456.2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3.4%。其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8.84萬噸,比上年增長0.6%。工業粉塵排放量11.57萬噸,比上年增長13.7%。從工業行業看,工業廢氣排放主要集中在:電力蒸汽熱水生產供應業、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與壓延業等三個部門,這三個部門排放的工業廢氣占工業排放量的70%以上,工業粉塵排放量也主要集中在這三個工業部門,能源的粗獷利用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日趨加劇,也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四)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下

    我省水資源利用總體上呈現耗水率高、用水效率低,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浪費現象較為嚴重。2003年,全省總用水量為106.73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占75.3%,工業用水占14.8%,居民生活用水占8.8%,其余用水占1.1%。扣除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回歸水量后,耗水總量為58.73億立方米,綜合耗水率為55%。全省人均年用水量403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為423立方米,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國際比較差距較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倍。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為171立方米,大約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0立方米。農田平均每公頃實灌定額中,水田為12750立方米,旱田為1050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26.4%,缺少具有全局性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水資源的開發仍滯后于全省經濟的發展。我省中部地區屬天然貧水區,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都相對匱乏,但該地區卻發展建設了一批如玉米加工、畜禽屠宰、釀造等重耗水產業群,產業布局很不合理,加之污染處理率和重復用水率不高,給水資源的平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此外,水資源的粗放使用和部分地區過度開發利用,也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長期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部分地區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漏斗”面積逐年擴大。據有關資料:長春、四平及松原地區由于地下水超采,局部形成較大的水位下降漏斗,漏斗面積為293平方公里,其中嚴重超采區面積達182平方公里。水污染雖有一定的治理和控制,但總體上仍趨于惡化。2003年全省廢水排放總量82491萬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31365萬噸,占38%,工業廢水處理達標率為77%。工業廢水排放主要集中在造紙及紙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與壓延業等行業,約占50%。

    三、項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及擬建項目情況

    (一)項目建設對我省經濟發展的作用影響

    項目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關鍵,項目建設是經濟工作的一項中心工作。從我省經濟發展看,固定資產投資一直是拉動我省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其中重大項目在我省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九五”以來,我省共建設了335個重大項目。如一汽奧迪A6、通鋼新增50萬噸鋼及連軋改造、吉林化纖(資訊 行情 論壇)粘膠長絲、百萬噸玉米深加工、敖東和東寶制藥改擴建、吉林紫晶液晶先導工程和以長春為中心的長平、長吉、長營等高速公路骨干工程等重大項目的建成投產不僅有力地拉動和支撐了我省經濟的持續增長,而且對調整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測算,1996―2002年我省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高達47.3%,其中重大項目的貢獻率超過了20%。此外,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轉化為消費需求,有效地緩解了我省消費需求不足的矛盾,為新世紀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的奮斗目標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二)在建、擬建項目情況

    按照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我省確定了2004年省重點建設項目100項,總投資1698.3億元。其中工業項目69項,投資1271.8億元,占74.9%。從工業項目所分布的行業看:主要是圍繞汽車、石油化工、醫藥、農副產品加工及電子等我省五大產業基地和黑色金屬冶煉、造紙等重點行業的改擴建工程。其中汽車、石化等五大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就高達47項,投資額827.1億元,分別占工業的68.1%和65.0%。我省確定的100項重大項目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將我省建設成國家新型工業基地,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服務業的基礎上,把全面提升和優化第二產業(主要是工業)作為主要任務,規劃了五大基地建設,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力圖從根本上改變我省初級產品比重大、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離最終消費遠的狀況,對進一步優化我省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把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做強做大,形成產業基地,促進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提高我省綜合經濟實力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能源、水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能源、水資源與重大項目的建設乃至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關系都極為密切。目前,我省萬元GDP綜合能耗為1.98噸,萬元GDP用水量為423立方米,也就是說GDP每增加一億元,能源消耗就增加1.98萬噸標準煤,需用423萬立方米的水。從工業生產情況看,2003年我省工業每創一萬元產值,綜合能源消耗為1.38噸,實現一萬元工業增加值需用水171立方米。從我省工業內部看,近年來通過結構調整,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工業能耗強度逐年降低,但歷史形成的高能耗工業結構還沒有根本改變。2003年全省年耗能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60余戶,其產值占全部工業的46.4%,而能源消耗卻占62.6%,平均能耗強度1.81噸,比全部工業高31%。高能耗行業特點一是大部分為基礎工業,行業較為集中;二是高耗能的行業其取水量也相對較高。2003年我省工業十大高耗能、取水行業詳見下表:

    表3:2003年十大高耗能、取水行業

         行業                 產值能耗           行業             取水量
                            噸標煤/萬元                       立方米/萬元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25.69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577.93
    煤氣生產和供應業           10.92             造紙及紙制品業   260.20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8.94             化學纖維制造業   155.78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8.40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72.28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7.11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69.71
    石油加工業                  3.30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63.65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95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59.38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2.22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37.38
    造紙及紙制品業              2.12                 飲料制造業    34.61
    化學纖維制造業              1.91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26.71

    按我省國民經濟年均增長9%的基本依據,初步預計2005年我省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5500萬噸,而省內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僅約2800萬噸,缺口將高達2700萬噸,能源供需矛盾進一步突出,對經濟的制約影響將越來越大。我們認為未來幾年能源供需矛盾將不斷趨于尖銳化,能源外購的難度也將進一步加大。能源外購首先是組織貨源日益困難,以往我省外購煤炭主要從黑龍江省購入,少部分從內蒙、山西等地購入,隨著全國能源供應緊張狀況的加劇,產地貨源將不斷趨于緊張;其次,大量煤炭的長途運輸,也很不經濟,不考慮能源價格因素,僅按目前的運輸差價計算,為調入煤炭,我省企業每年就要多支出約2億元的資金;再次,受交通運輸條件的嚴重制約,這么大的調入量,即使有充足的貨源保證,由于運力限制,仍將留下1200萬噸的缺口,目前我省鐵路運輸請車滿足率不足40%,運輸緊張狀況短時期很難有較大改觀。如能源供應不能保證,按目前我省工業萬元產值能耗計算將少創產值870億元,利稅100余億元,以目前的工業平均增加值率計算將少實現增加值260億元。另外,從水資源情況看,按我省經濟發展規劃,到2005年和2010年還分別缺水近20億立方米和37億立方米。能源、水資源供需矛盾令人擔憂!如不切實加以解決,我省經濟發展后勁將日益弱化,國民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也將受到嚴重制約和影響。

    四、幾點對策思考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持續上漲,波動劇烈,受此影響國內能源、交通瓶頸制約狀況進一步凸顯,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高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將進一步釋放,今后一個時期能源、交通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影響不容樂觀,而我省人均水資源又相對不足,這些矛盾都將對我省經濟持續增長產生重大影響。從中長期看,能源安全問題已擺在我們面前,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未雨綢繆,如何在規劃和建設項目中充分考慮能源、水資源稟賦的制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環節乃至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極深遠的意義。

    (一)全面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項目建設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理念和意識。要緊緊圍繞建設新型工業基地的目標,統籌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經濟和社會等方面關系。要從省情出發,堅持走吉林特色的發展道路,符合經濟發展趨勢,積極推進產業和科技創新,既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又要注重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我省能源自給能力較低,人均水資源相對不足且地區分布極為不均,因此各地在規劃和建設重大項目時必須要正確處理項目建設與能源、水資源的關系,統籌安排,充分考慮能源和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積極規劃安排低能耗、水耗產業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倡綠色生產,項目的布局要科學、合理。要建立穩定的能源和水資源供應渠道,以保證重大項目建成后對地方經濟的持續支撐和拉動,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能源、水資源和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我們要在項目的規劃建設中注重能源、水資源和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今年以來,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能源和交通瓶頸約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幾年對這些部門的投資不足,隨著近年國民經濟的不斷快速增長,這種瓶頸約束就凸現出來。應該看到,我省雖然是能源資源缺乏省份,但也有自己的優勢和潛力,尚待開發利用。如油頁巖、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和地熱資源等開發潛力較大。據有關部門資料,儲量居全國之首的油頁巖開發利用還不足千分之一,可裝機百萬千瓦的小水電資源利用不到30%,沼氣資源如能利用40%,就可解決全省農村生活所用燃料;我省白城、松原等地風力資源豐富,風力可利用標準近3倍且投資少、建設周期短,目前,才開始開發利用,潛力仍較大;核能是一種清潔能源,國內一些省份已投資建設,我省也要積極謀劃,近早投資建設。這些新能源都有較好的利用價值,對解決常規能源生產不足,改善能源結構,緩解供需矛盾都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們要積極組織科技力量進行攻關,加大投資力度,使之加快開發并得以廣泛利用。要在充分重視當前電力供求矛盾的同時,還要防止未來因電力項目投資過多而引起的電力過剩。電力投資的重點應是加大對電網的改造,特別是對農村電網的改造。在適當增加電力裝機容量的同時充分發揮現有發電設備的發電能力,使現有設備安全、滿荷、高效生產。值得指出的是,近年來我省油氣資源的勘探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開發前景較為樂觀,要多方籌資,加大投入,加快開發利用步伐,盡快改變我省的能源產出和消費結構。此外,還要加強對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科學優化全省水資源的時空配置,堅持以供定需的可持續利用方針。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近期,能源供需緊張與交通運輸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需求有一定關系。因此,在項目建設中還要繼續加強對交通運輸的投入,科學規劃,不斷提高運能和運力,以適應我省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所需。

    (三)項目建設中要積極采用節能、節水技術和設備,提高能源和水資源利用效率

    眼下我國經濟和社會正處于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對資源的需求進一步增加,這既是一個黃金發展時期,又是一個資源環境突出、瓶頸約束加劇的時期。因此,推進能源、水資源等資源的節約工作,提高其利用效率,已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目前,我省工業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落后,是當前制約我省工業節能、節水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項目規劃建設中要積極采用先進的節能、節水型技術和設備,要支持和鼓勵節能、節水技術和產品的推廣和應用,提高優質、清潔和高效能源的使用率,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而且還可以大大地提高工業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要通過項目建設積極調整我省耗能、水結構,逐步降低高能耗、水產業比重,提高低消耗、高產出的產業比重。要積極推進節能技術改造項目,不斷提高我省能源、水資源的利用水平,提升能源、水經濟效益,促進能源、水與經濟和環境的協調,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吉林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阿拉法特逝世
駐伊美軍圍攻費盧杰
胡錦濤出席APEC峰會
有影響力企業領袖評選
世界杯預賽國足VS香港
歌手江濤涉嫌攜帶毒品
車市“小鬼”當家?
今冬采暖季節實用攻略
新北京規劃為宜居城市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