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藥業亟需重整旗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8日 07:46 中財網 | |||||||||
    在前天舉行的廣州中藥產業現代化論壇上,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指出,目前全球天然植物藥市場每年以高于全球經濟增長兩倍的速度快速增長,作為植物藥的主要市場,中國的中藥產業發展突飛猛進。     但廣東近一兩年的盈利水平卻出現下降。據林建寧介紹,廣東去年中藥工業總產值為83.96億元,目前全國排名第二,但增長速度僅為5.51%,遠低于全國15.
    品牌多但不精營銷偏于保守     林建寧認為,影響廣東中藥發展的主因在廣州企業身上。據其介紹,發展迅猛的中藥企業都有一兩個大品牌的拳頭品種做支撐,廣州雖然有王老吉、潘高壽、“白云山”等老品牌,但卻沒有較具競爭力的大品牌產品。年銷量最好的消渴丸也沒有超過4個億。     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任德權也指出,中成藥新貴的特點就是品種不多,但有幾個拳頭產品照樣能夠取得很好的業績。這非常值得同仁堂(資訊 行情 論壇)、廣藥這些有許多品種的老中藥企業學習。     另外,廣州中藥企業在營銷上偏于保守和理性,小富即安心理很嚴重。同時藥品受政府政策影響較大,但廣州中藥企業并沒在新的政策環境下及時地轉變經營理念。     體制轉變才能治標治本     廣州潘高壽藥業董事長魏大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廣東中藥企業面臨的主要壓力來自市場,廣藥年銷售達到幾個億的產品不多,但銷售幾千萬的區域產品卻很多,在華南區能夠取得這樣的業績,說明產品本身非常好。但要打造全國性品牌就必須靠營銷。     然而,由于存在一些硬性指標限制,導致企業在營銷投入上過于保守。而做市場不是馬上就能看到回報的,這樣一些硬性指標就很難達到,從而束縛了企業的手腳。要從根本上扭轉現狀,需要進行管理體制上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