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穩定與增長條約》說起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現代國家調控經濟發展的兩個主要工具,兩者一般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發揮作用。
在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內,以價格穩定為主要目標的貨幣政策由獨立的歐洲中央銀行
執行,財政政策則基本分散在各成員國內。為了避免某些“不負責任”的成員國持續出現巨額財政赤字,進而影響歐元的穩定,殃及其他成員國的經濟,在德國的堅持下,1996年6月17日的阿姆斯特丹歐盟首腦會議上通過了歐盟《穩定與增長條約》(以下簡稱《穩增條約》)。《穩增條約》進一步明確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中規定的財政赤字不能超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3%等一些財政原則,確定了財政政策協調的規則、實施過度財政赤字的條件、出現過度赤字的懲罰措施、建立預警機制監督各國財政狀況的發展等制度。
《穩增條約》規定的財政原則相當于歐盟內部的“財政紀律”,是歐盟作為國家合作組織區別于主權國家的必然要求。《穩增條約》被認為是歐盟經濟穩定和增長的根本保證,是歐元穩定的基石。
《穩增公約》中具體規定,歐元區國家的財政赤字每年不得超過該國GDP的3%,若連續3年超過這個指標,該國將被處以最高相當于其GDP之0.5%的罰款。2001年1月,希臘正式加入歐元區,在失去獨立的貨幣政策制定權的同時,其財政政策也戴上了3%這個緊箍咒。其實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為了盡快達到《穩增條約》規定的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等要求,盡早加入歐元區,當時的希臘政府就已經開始千方百計削減財政赤字了。此后,希臘財政赤字占GDP比例的一路下降,至2000年被批準加入歐元時,其財政赤字已連續三年低于GDP的3%,與之相伴的是希臘政府在財政政策上的回旋余地越來越小,這對于習慣通過貨幣貶值和財政擴張刺激經濟的希臘政府來說,實在是個痛苦的選擇。二、2004年希臘大選:“禍”起蕭墻?
加入歐元區后,穩定的歐元降低了希臘外向型企業的匯率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希臘的出口。同時,在源源不斷的歐盟援助資金和雅典奧運會基礎設施投資的拉動下,希臘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2001年—2003年GDP增速分別為4.1%,4.0%和4.3%,遠高于歐元區國家同期1-2%的平均水平,希臘政府也順理成章地交出了不錯的財政報表:2001年至2003年財政赤字占GDP比例(以下簡稱赤字率)分別為1.4%、1.4%和1.7%。2004年初,就在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希臘,關注雅典奧運會滯后的準備工作時,3月份舉行的希臘大選卻悄悄地拉開了希臘財政赤字大戲的帷幕。在這次大選中,執政的泛希社運(PASOK)出人意料地以5%的較大差距敗給在野的新民主黨(ND)。而新民主黨在選舉時就提出要對政府開支狀況進行嚴格的審計調查,于是一場財政審計風暴在新民主黨上臺伊始就刮了起來。
5月中旬,財政審計有了初步結果:2003年希臘赤字率被調高到3.2%,大大高于泛希社運政府在大選前迫不及待公布的1.7%。新民主黨將這一結果歸因于前政府故意虛報收入,隱瞞支出。歐盟統計局初步認可了這一新數據,但強調需要在軍備采購開支和社保基金收益等方面做進一步調查。
需要指出的是,泛希社運政府對2003年的財政狀況的數字是一改再改,從2003年初預計的財政盈余1%到年中預計會有0.9%的赤字率,再到10月預計赤字率從1.2%上升到1.4%,最后到2004年大選前急忙拋出1.7%,一連串眼花繚亂的數據不僅讓在野的反對黨難以信服,也早已引來歐盟方面的注意。7月5日召開的歐盟財長理事會對希臘的財政赤字問題口誅筆伐,緊追不放,要求進行更全面更徹底的審計調查。
8月13-29日舉辦的雅典奧運會暫時分散了人們對希臘財政赤字問題的注意力,可審計卻在繼續進行。在歐盟財長理事會和歐盟統計局的雙重壓力下,希臘財政狀況真實輪廓在9月底浮出水面,結果石破天驚:希臘2000-2003年實際財政赤字總額比前政府公布的數據高出115億歐元,重新計算的赤字率是原數值的2倍多(詳見下表),已連續3年超過《穩增條約》規定的3%的上限。希臘整體財政狀況比預想的要嚴峻得多,希臘再次成為歐盟的焦點。調整前調整后2000年2.0% 4.1%2001年 1.2% 3.7%2002年 1.7% 3.7%2003年 1.7%4.6%2004年 0.9%(預計)5.3%(預計)
三、審計之爭?政治之爭?
新民主黨對前政府的財政審計主要發現了以下兩個問題:一是軍備采購開支分攤問題。軍備采購開支按照國際慣例,在交貨時應計入當年財政支出,而前政府以交貨時間為軍事秘密為由,把軍備采購開支進行跨多個年度分攤,一個當年發生的支出在賬面上幾乎是被“蒸發”了。審計后,軍備開支重新計入各年度財政支出,成為2000-2003年希臘財政赤字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二是“資本轉移(capitaltransfer)”的會計分類問題。“資本轉移”主要包括希臘政府對國有企業的補貼(財政預算計作支出)和發行可轉股票債券、私有化債券等募集的資金(應計入公共債務)。在泛希社運政府的會計分類中,“資本轉移”這一項被劃為非常收支項目,即線下項目,不列入政府常規的財政預算和公共債務。這樣一來,泛希社運政府就可以通過發行可轉股票債券和私有化債券等方式把國有資產、歐盟援助資金和社會彩票等項目的預期收益提前使用,用于償債等支出而不須反映在財政預算和公共債務上。審計后,“資金轉移”被劃為線上項目,納入財政預算支出和公共債務,隱性支出和債務顯性化了,希臘公共債務和財政赤字也隨之大幅上升。
新民主黨審計中發現的軍備開支和資金轉移問題,都涉及到了財政會計方法的選用問題,也成為兩黨爭議的焦點。新民主黨采用歐盟認可的會計方法,輕而易舉地推翻了前政府的財政數據,進而指責泛希社運為撈取執政資本,在賬目上做手腳,制造繁榮假象。泛希社運則奮力反擊,聲稱其采用的會計方法為各國政府普遍采用,新民主黨的審計是關起門的審計,缺乏原則和透明度,這樣做是以損害國家形象為代價,謀取政治好處,為不履行大選前的承諾找借口。
事實上,新政府的財政審計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黨派政治斗爭色彩。前泛希社運政府在財政報表上處心積慮,攪盡腦汁是為了維護其執政地位。而新民主黨政府大打財政審計牌也有其政治上的考慮:一是可以摸清家底,為制定切合實際的經濟政策提供參考;二是可以降低執政起點,減輕上臺后執政壓力;三是可以借機打擊反對黨泛希社運,提高自己的支持率,進一步鞏固執政地位。6月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新民主黨的領先優勢從5%進一步拉大到9%。11月初公布的一次民意調查結果更是表明新民主黨領袖卡拉曼里斯的支持率高出泛希社運領導人帕潘德里歐20多個百分點。
四、財政審計:打開潘朵拉的匣子?
新民主黨的財政審計風暴還希臘財政狀況以本來面目,為自己的下一步施政找到了一個真實的基礎和起點,同時,在政治上受益頗多,可謂一石兩鳥,但也因此帶來一些不良后果。
一是來自歐盟方面的壓力和制裁。歐盟方面對希臘的不滿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希臘財政數據的可靠性,二是希臘財政狀況的嚴峻性。10月初,歐盟統計局派出調查小組對希臘1997-1999年財政數字進行審計。這一時期數據是希臘加入歐元區的依據,懷疑這一時間的財政數據其實就是在質疑希臘的歐元區成員國的資格,歐盟對希臘的不信任程度可見一斑。為了維護《穩增條約》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歐盟方面正在研究如何處罰希臘,具體結果會在12月召開的歐盟財長理事會上見分曉。
無論對1997-1999年財政狀況的調查結果如何,無論歐盟是否會對希臘進行任何制裁,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新民主黨政府在財政預算上將受到歐盟越來越嚴厲的監管,在財政政策執行上的靈活度也將越來越小,與歐盟打交道也越來越難。
二是如何修復受損的國際形象。財政赤字問題曝光后,無論兩黨以何種理由進行辯解,都已在外界形成這樣一個印象:希臘財政狀況是本“糊涂賬”。這一后果已經超越了黨派之爭,蘊含著巨大的風險。
希臘是一個既需要從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度財政難關又寄希望于吸引國外投資以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各國對外資的爭奪已經白熱化的今天,一旦包括外國政府、信用評級機構、國外投資者內的國際資本市場對希臘經濟狀況、政府信譽產生懷疑的話,這種不良影響對希臘經濟發展將產生災難性的后果,而且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消彌的。事實上,一些國際信用機構已經著手調低了希臘的信用等級,這將增加希臘政府和企業的借貸成本。
如何降低財政赤字問題帶來的不良影響,修復受損的國際形象,在國內外投資者中重樹對希臘經濟的信心,是擺在新民主黨政府面前一個非常棘手又迫切的任務。
五、再說《穩增條約》:為什么針對希臘?
在希臘審計風暴公布赤字率突破《穩增條約》的3%的上限之前,早已經有德、法等國連年犯規的先例。自2001年開始,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由1.5%一路下滑至2003年的0.5%,就業形勢不斷惡化,各成員國的財政壓力陡然加大,突破3%的上限似乎不可避免,德法等國更是已連續三年越線違規。由于《穩增條約》對財政赤字限制性的規定使各成員國無法在經濟停滯甚至衰退時通過擴大支出來刺激經濟。《穩增條約》被戲稱為“既不穩定也不增長條約”,歐盟各成員國要求改革《穩增條約》的呼聲日高,同時,德、法等國也并未因為違反條約受到任何制裁,《穩增條約》的可行性和權威性也已經遭到了挑戰。
那么為什么歐盟方面會單單對希臘發難,施加這么大的壓力呢?一方面是希臘在財政數據上造假,帶有欺騙性質,開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另一方面是希臘赤字率越線的背景與德、法等國不同。首先,希臘赤字率超過3%的同時,債務負擔率(公債占GDP的比例)也過高,2003年竟達到了109.9%,而歐盟同期平均水平只有70.7%。在歐元區國家中,希臘的這一比例僅低于意大利。2004年希臘政府預計新增債務290億歐元,實際上,1-6月就已經舉債360億歐元,預計今年公債將達到GDP的112.1%。龐大的公債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利息負擔,成為困擾希臘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患。需要指出的是,據專家分析,歐盟《穩增條約》的改革方向之一是將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掛鉤,即放松對財政赤字的限制同時轉而限制公債比例,這意味著希臘將成為極少數違約的國家之一。其次,希臘財政犯規是在GDP增長較快,經濟形勢較好的背景下出現的,這與德、法等國為了刺激經濟增長而造成財政赤字有本質上的差別。經濟快速增長通常意味著,失業率降低、政府稅收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赤字率不降反升,政府難辭其咎。
其實,希臘財政赤字問題由來已久,積重難返。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泛希社運總理老帕潘得里歐就舉債開支。此后,財政赤字狀況一直沒有改善。1989-1991年間,其赤字率曾一度高達15%-23%。90年代前期赤字率也在10%左右。1996年以來,希臘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一直高于歐盟平均水平,當時是有機會和條件解決一些結構性的財政問題的,然而為了盡早加入歐元區,前泛希社運政府卻采取了一些削減赤字的短期措施,在赤字率下降的同時,積累了許多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
與其它歐盟國家對社保、醫療體系進行真刀實槍的改革相比,前泛希社運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慮,在這方面的改革上瞻前顧后,搖擺不定,如在國家養老基金本來就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泛希社運政府竟在今年大選前通過了允許公務員提前退休和增加部分公務員養老金的法令,因此,采取發行債券等寅吃卯糧的方式化解財政收支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
執政黨在政治上顧慮重重,缺乏對結構性改革的魄力和決心,是希臘財政赤字問題久拖不決、每況愈下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新民主黨這次借機徹底掀開財政赤字上的蓋子,將問題暴露無遺,引起了希臘各界的重視,為下一步的改革和長期解決財政問題上提供了一個契機。六、2005年預算: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新民主黨政府在增強財政透明度的同時,爭取歐盟對希臘2005年預算方案的認同至關重要,這也成為近期希臘經濟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歐盟方面拒絕認可希臘明年的預算方案,并決定對希臘采取如削減援助資金等方面的制裁,那將在國外政府、金融機構、信用評級機構、個人投資者中間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近一步惡化希臘的融資環境。反之,則有可能增強他們對希臘經濟的信任和信心,使局面得到緩和,給新政府解決財政赤字問題的喘息之機。
在9月29日公布的希臘2005年預算方案中,新民主黨政府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將赤字率從今年預計的5.3%減低至2.8%,債務負擔率從112.1%降至109.5%,其中預算支出475.7億歐元,同比增長4.8%,預算收入463.1億歐元,同比增長7.2%。從這份財政預算方案看,新民主黨政府沒有打算勒緊褲帶,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而是選擇了一條通過保持經濟增長帶動稅收增加來緩解財政壓力的路子。整個預算是建立在希臘經濟明年增長3.9%的樂觀預期基礎上的。但目前來看,2005年希臘經濟增長還面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從國際上看,主要是居高不下的原油價格能否保持穩定?歐盟及世界經濟形勢能否繼續好轉?從國內來看,由于明年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投資肯定將大幅下降,私人投資和外資能否接好這個領跑棒?旅游業能否復蘇,復蘇到何種程度?航運業能否保持近兩年的強勁增長勢頭?這些問題都是未知數。因此,明年希臘經濟能否保持較快增長成為2005年財政預算問題爭議的焦點。
歐盟方面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希臘政府對宏觀經濟形勢的估計過于樂觀,把赤字削減方案建立在此基礎上不夠切合實際。歐盟在10月底發表的《秋季歐盟及成員國經濟形勢預測報告》中認為希臘在奧運會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緩,預計2005年經濟增速為3.3%,其2005年預算方案難以將赤字率降至2.8%,3.6%是更現實的目標。在對希臘2004年財政赤字狀況進行分析時,報告認為奧運會相關開支以及3月和6月兩次大選是希臘2004年財政赤字高達5.6%的重要因素,但希政府在對包括工資及養老金在內的基礎開支控制不力,也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歐盟委員會將在希臘政府提交詳細的預算削減方案后再對此形成綜合性意見。
11月5日,希臘國民經濟與財政部部長寫信給歐盟委員會,闡述了希臘削減赤字的具體措施:
(一)增收措施:
1、希臘議會已通過3259/2004法令,允許政府通過給予欠稅公司及個人適當減免和分期付款等方式催繳1999-2002年欠稅,預計這部分收入將為2005年財政帶來12億歐元的收入,約為GDP的0.7%。
2、國有資產私有化收入:約為GDP的1%。
(二)減支措施:
1、與舉辦2004年雅典奧運會相關的支出將下降1.01個百分點(占GDP比重,下同);
2、公共投資支出減少0.43個百分點;
3、政府基礎支出減少0.29個百分點;
4、公共債務利息支出下降0.24個百分點;
5、社保支出減少0.4個百分點;
目前,這一方案能否贏得歐盟方面的認可,尚要等待12月召開的歐盟財長理事會討論后才能見分曉。(據路透社布魯塞爾11月9日電,歐盟有可能在11月24日召開會議向各成員國建議以效力不足為由否決希臘2005預算赤字削減方案。)
七、新經濟政策:減稅還是減債?
無論歐盟對希臘2005年預算方案如何判決,希臘新民主黨政府都面臨著既要減債又要減稅的兩難困境。從上述希臘2005年財政預算方案和總理卡拉曼里斯9月13日發表的有關新經濟政策的談話來看,新政府把經濟增長擺在首位,優先選擇了減稅,通過減稅刺激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與之相配的是溫和的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而不是大范圍的緊縮措施,這為經濟增長營造了一個較為寬松的財政環境。中期來看,這樣一種組合會增加財政收入,改善財政收支狀況,從而削減赤字,但從短期(6-12個月)來看,很有可能導致財政收入下降,使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新民主黨的經濟政策以穩定為前提,通過放手發展經濟緩解財政狀況,為將來推進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條件,這與其競選時提出的經濟政策相比,有明顯的過渡的性質。在明年3月希臘有可能進行總統換屆選舉的政治背景下,新民主黨這種先易后難,先穩定再發展的選擇在政治上非常務實,有助于其鞏固執政地位、平穩度過明年總統大選。一旦新民主黨政府在明年總統換屆后贏得四年任期,相信其經濟政策上會有新的變化。
(本調研數據來源:希臘KATHIMERINI報、ATHENS NEWS、希臘投資促進中心網站、希臘統計局等)
(信息來源:駐希臘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