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支農
汽車工業一直是德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業如果咳嗽,整個德國經濟就要患重感冒
2003年的經濟低迷及歐元持續堅挺同樣給德國汽車工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由于競爭日益激烈,汽車生產企業與汽配企業合作更加緊密,在研發、生產、物流等領域加強和深化協作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眾所周知,汽車工業一直是德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德國七分之一的就業崗位、四分之一的稅收收入來源于汽車及相關產業。汽車工業的對外出口額達800億歐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可以說,汽車業如果咳嗽,整個德國經濟就要患重感冒。近年來德國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國內汽車的銷售大幅下滑,自1999年以來,德國國內市場汽車銷量已累計下跌了15%,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了德國經濟的發展。
汽車業“多事之秋”
作為德國國民經濟的一個強大支柱,目前德國汽車工業開始危機四伏,進入了“多事之秋”。汽車公司銷售額和利潤都出現了下降趨勢
作為德國國民經濟的一個強大支柱,目前德國汽車工業開始危機四伏,進入了“多事之秋”。近三年來,德國所屬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老牌汽車企業歐寶公司一直虧損,幾乎成了這一跨國公司的累贅。為此,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準備大幅度縮減經費,并打算在歐洲減少1.2萬個工作崗位,使得歐寶目前每三個員工中就有一個面臨失業的危險。德國該企業工人進行了數天的全面罷工,并得到了歐洲所有歐寶工廠工人的堅決支持,10月19日,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英國、瑞典的5萬多歐寶工人也加入了罷工的行列。
德國大眾汽車也每況愈下,該公司今年的銷售額和利潤都出現了下降趨勢,甚至連為其帶來巨大利潤的重要車型高爾夫也不例外。
大眾公司決定,到2011年必須降低30%的人員開支,否則就要削減3萬個工作崗位。而大眾公司工人工會則提出,必須保證每年2%的增資幅度,保證每個人的工作崗位,并且不能削減工人福利。否則,大眾公司的工人也將舉行全面罷工。
經過長達27小時馬拉松式的談判,11月3日,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終于與其工會達成協議,以不加薪代替裁員。到2011年底,在原西德各州境內的6個生產基地的10.3萬名員工中,將不會有人被辭退。但公司除了在明年給上述員工每人一次性發放1000歐元補貼外,到2007年1月31日以前不會給任何員工以加薪待遇。此外,公司新員工的初始工資也將被調低,而職員與工人間的薪酬差距也將拉大。實施這項協議后,公司從2006年到2011年可節約10億歐元的人事開支。
世界馳名的奔馳汽車公司今年夏天就宣布,從現在起每年節約5000萬歐元的費用。這個數字和通用汽車公司現在準備縮減的經費額相似。這意味著奔馳公司也要進行裁員和削減各種開支。
危機四伏為哪般
被德國人引以為豪的汽車工業之所以陷入困境,德國勞動成本過高、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研究和開發先進技術、汽車市場生產能力過剩等是主因
2003年的經濟低迷及歐元持續堅挺同樣給德國汽車工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造成銷量停滯不前。2003年全年國內共銷售轎車新車324萬輛,比2002年的325萬輛下降了0.5%,未能達到預期。全年德國汽車企業生產的轎車新車注冊量為209萬輛,比2002年減少了2.7%,占整個新車市場的64.5%。二手車市場有677萬輛轎車更換了車主,比2002年減少了0.9%。
今年8月份德國汽車銷量下降,共賣出新汽車22.2萬輛,銷量比去年8月份下降3%。今年1月份到8月份在德國共銷售德國生產的汽車215萬輛,比去年同期減少2%。外國汽車在德國市場上的比例由去年的35%增長到現在的39%。
被德國人引以為豪的汽車工業之所以陷入困境,其一是德國勞動成本過高,德國汽車業職工的平均小時工資為33歐元,高出日本和美國20%,高出法國、意大利等競爭者50%,而如果與東歐國家或中國和韓國相比,則更要高出數倍。如果大眾的10多萬員工按照法國的工資標準領工資,大眾公司每年可以節約15億歐元。
其二是在世界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德國各大汽車公司為贏得用戶和市場,不惜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研究和開發先進技術,這進一步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利潤水平下降。
其三是世界汽車市場生產能力過剩,汽車供應趨于飽和。目前全球汽車生產能力約7500萬輛左右,而市場需求則在5000多萬輛,生產過剩達23%。
其四是近年來全球經濟形勢一直不景氣,歐元持強及日韓的強力競爭也將對德汽車工業的增長產生不利影響。鋼鐵和能源的價格越來越貴,以及德國汽車公司的管理等問題也對德國汽車工業的衰退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五是由于消費者仍存不安全感、德國稅改政策縮水以及車輛使用年限不斷延長等因素的影響,在經濟形勢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德汽車工業難以實現大的突破。
中國應吸取什么教訓
面對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及汽車生產廠家一再提出降價要求,德國汽配企業成本壓力加大
由于汽車業在德國經濟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更加引人關注。人們普遍關心的是:德國的汽車業未來何處是正道?中國的汽車工業又該從中學到點什么呢?
由于競爭日益激烈,汽車生產企業與汽配企業合作更加緊密,在研發、生產、物流等領域加強和深化協作成為一種新的趨勢。由于汽車工業價值鏈的結構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汽配企業在汽車工業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業內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研發和配套生產,汽配業創值在汽車價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
面對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及汽車生產廠家一再提出降價要求,德國汽配企業成本壓力加大,迫使許多中小型企業將生產轉移到海外,特別是中東歐地區及中國。目前四分之三的德國汽配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到中東歐地區和中國投資,只有10%的企業仍然堅持在德國進行新的投資。目前已有超過26%的德國汽配企業在東歐國家開設新廠。選擇東歐主要是考慮當地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而選擇中國投資生產則是更加看重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據估計,目前德國汽配行業已在全球設立了1400多家獨資或合資企業。
汽車行業重新分工布局,研發和部分生產要素由生產企業向汽配企業轉移,導致汽配企業資金需求增加,而金融機構貸款條件的改變,使許多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面臨資金瓶頸、同業并購增加,汽配行業進一步趨向集中,德國汽配企業數量將趨減少。
汽車生產企業紛紛將主要精力放在發揮自身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方面,如在汽車的質量、安全性能、能耗的研發上多下工夫、多作投入,通過品牌推廣、不斷推出新式車型開發和擠占市場。各大企業均重在突出汽車的個性化和生產的靈活性,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汽車電子技術比例不斷增加,使汽車價格不斷攀升。目前汽車電子技術在整車的比例約為25%,預計2010年將提高至40%。現在的高檔汽車身上,電子和電器部分已占到汽車價值的一半。目前在德國境內運行的汽車中有300多萬輛安裝有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新車中安裝導航系統的比例迅速上升。
德國汽車工業正著力進行新一代發動機技術和替代燃料的研究,旨在提高發動機性能,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排放及噪音污染,適應環保、節能的大趨勢和要求。隨著柴油發動機技術進一步成熟及新型微粒過濾器的使用,柴油汽車的生產和銷售有進一步大幅增加的趨勢,各大汽車生產廠家均提高了柴油汽車的生產比例。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1月18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