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科威特政府而言,2004年以及今后的數年無疑是一個歷史的機遇期,安全形勢的改善和石油收入的增加,極大地拓展了科威特政府經濟調控的空間。縱觀2004年科威特政府的動作,“外聯、內合”無疑將會成為科威特政府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政策方略。一、科威特本財年經濟運行基本情況。2004-2005財年頭5個月科威特實現收入120億美元,提前完成本年度全年的財政收入目標。僅2004年上半年科威特出口總值就超出1998年全年的出口水平,達到115億美元;在非石油出口領域方面,2004年上半年科威特非石油出口達到3.1億科威特第
納爾,已經超過了1997年和1998年全年的水平。科威特的出口產品主要為石油,約占出口總值的91.4%。以本財年科威特原油每桶平均價格34.7-37.2美元計算,2004-2005年度科威特政府財政收入將會達到334億美元,約為科政府本年財政預算收入的3倍,財政盈余將會在30-38億科威特第納爾之間,約為上一財年的2倍。本年度科威特經濟表現良好的主要原因。毫無疑問,在經濟層面上,國際油價上漲和科威特石油出口上升是科威特經濟運轉良好的主因。為滿足世界市場對于石油的需求,歐佩克決定允許科威特在歐佩克的石油出口份額上升,今年6月,科威特由此前在歐佩克的生產份額日產188萬桶,提高到平均日產233萬桶。二、借助有利因素,實現成功轉型(一)科威特政府經濟目標。科威特的現今發展戰略目標為,積極恢復其傳統的區域貿易、金融中心的地位,改變依賴石油的經濟結構,實現收入多元化的目標。科威特首相薩巴赫曾經多次對外表示,要堅定不移地執行和實施科威特的改革和發展戰略計劃。1、“外聯”即加強對外的政治經濟關系,進一步推動科威特經濟的改革步伐和經濟結構調整。2004年科威特突出的外交經濟舉措,無疑是2月與美國簽署貿易投資框架協定,以及科威特首相薩巴赫訪問中國等東亞四國。科威特試圖通過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來達到吸引外資的目的,同時為日后真正成為美伊經濟合作的橋梁打下基礎。2月美國、科威特貿易投資框架協定的簽署,被認為是達成雙邊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第一步,同時為美國進一步在科威特投資、擴大雙邊私營部門的合作鋪平了道路。而加強與亞洲國家在石油、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合作,則成為此次科威特首相東亞之行的主題。科威特政府借鑒中國、韓國、新加坡的發展經驗,改變一業為主的畸形經濟結構,發揮私營經濟的作用,特別是加強與上述國家在私營部門的合作。薩訪華后,科政府多次強調,首相東亞之行意義重大,為落實執行首相訪華后的成果,科政府為此成立專門機構實施。隨著政策的開放和競爭意識的增強,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科威特的對外貿易投資合作將有快速的發展。2、“內合”即對現有的行政機構進行改革,整合行政資源,提高行政效率。為面對新的國家經濟發展形勢,監督大型項目執行,為此,科威特政府已著手建立和完善以下經濟執行和監督機構的職能:證券監督委員會、通訊委員會、港務委員會、自由貿易區管理委員會、投資促進委員會、民航總局等。(二)科威特成功轉型的有利條件。1、倚重伊拉克重建恢復傳統貿易地位。伊拉克戰爭后,伊拉克重建蘊藏著的巨大市場商機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科威特政府已將參與伊拉克重建、恢復科威特轉口地位、擴大科伊貿易作為振興本國經濟的重要手段。戰后幾個月,科政府開放科伊邊境,擴建、新建碼頭,興建倉庫,旨在推動科威特的經濟發展,加強科威特在區域的競爭力,使其成為海灣北部地區以及海灣地區的貿易中心及伊拉克對外貿易的中轉站。2、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伊拉克戰爭后,隨著安全的陰霾驅散,科威特政府力圖重塑昔日經濟地位,積極籌劃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加強硬環境建設,一方面可以消除未來經濟發展的瓶頸,同時可以通過政府性投資加大資金投入,促進經濟發展。實施的主要項目如4億美元鐵路、8.5億美元巴比延島新港口、科伊邊境自由貿易區、現代化大型倉庫和物流中心等以及其他BOT項目、石油天然氣田、石化、電站等項目。3、實施改革開放,積極吸引外資。為促進私營經濟發展,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吸引外國在科威特進行投資,轉移先進技術,科威特政府表示,將重新審視現有的法律法規,出臺新法或者修改現行的法律法規,消除科威特經濟發展的法律障礙。主要為,國家財產法、稅法、公司法、私有化法、投標法、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今年8月15日科威特政府暫停實施多年的反投資法。4、加快私營企業的發展。科威特國有部門工作條件優越,國有部門成為科威特人就業的首要選擇,科威特政府認識到,恢復科威特傳統的地區金融、貿易中心的地位,私營企業的作用無法取代。只有減輕科政府的負擔,鼓勵私有企業的發展,科威特經濟才能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為此,在科威特的私有化法中明確規定了多項鼓勵科威特國民在私營部門就業的措施,制定適合的法律措施,以允許科威特銀行與私營公司合作,直接在境外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進行投資合作,發揮國營以及私營公司特別是私營公司在科威特未來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三、科威特經濟轉型的不利因素(一)謀取區域貿易中心地位短期難以奏效。英國匯豐銀行最近披露的經濟報告顯示,2003年阿聯酋向伊拉克出口和轉口貿易總值達到10.3億美元,為伊拉克戰爭后,伊拉克最大貿易伙伴。此外,伊拉克大規模經濟重建尚需時日,難以在短期展開。上述情況表明,面對區域已有的經貿格局,科威特恢復傳統貿易地位的道路仍然漫長。(二)經濟過于依賴石油業,疾重難返。從科威特對外貿易的出口產品中可以看出石油產品仍然是科威特最主要的出口產品,出口比重在90%以上,除了石油工業以外,科威特的其他工業非常薄弱,國家的財政收入乃至整個經濟體系容易受到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經濟的發展。而在科威特國民經濟結構中,國有企業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十四年間,由于安全問題限制,科威特對經濟并未傾力經營,寄予希望的金融貿易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在短期內難以一蹴而就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三)國際油價能否長期保持高位。2004年,原油和成品油的價格達到了歷史最高點,每桶達到50美元以上,科威特政府大受其益。面對持續攀高的油價和美國等西方大國的壓力,一方面各產油國必然會加大石油勘探開發的力度,提高石油生產能力,增加石油供給,另一方面,各能源消費大國必然會加速研究其他替代能源,由此因供需的變化而導致的未來石油價格的降低,也將會影響到主要依賴石油收入的科威特。科威特使館經商處三秘龐立寅
(信息來源:駐科威特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