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周小川有關利率和貨幣政策問題的最新表態,與其說解答了市場關于加息的諸多疑問,不如說更強化了管理層決策的復雜性和神秘性:即希望依據公開的名義數據和信息披露判斷政策趨勢還有很大難度。
周小川在最近接受《財經》雜志采訪時對加息和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的表述可謂“滴水不漏”。在回答此次加息的時機選擇時,他僅表示“這次利率調整在出臺時機上配合了一系
列宏觀調控措施統籌考慮”,而對于中國是否即將走入一個持續、小幅加息通道的問題,他只是蜻蜓點水地說,還“需要觀察PPI(生產者價格指數)走勢是否傳達到消費物價或者勞動力成本上。”
債市交易人士普遍表示,這種表述“毫無新意”,他們從中未能獲得非常有價值的新消息。相反,他的表態令市場對利率的判斷標準變得更為復雜。
促使他們產生這種觀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直被債市主流投資者視為主要加息參考指標的CPI指導意義遭遇挑戰。
周小川在這次采訪時明確表示將關注“整個經濟的運行趨勢”,并稱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勞動力成本等都將是未來貨幣政策的參考依據。
而此前債市投資者大多以CPI為評價加息壓力的主要指標,CPI達到5%即為加息警戒線的說法在債市投資者中也很有市場。
實際上,央行10月28日晚間突然加息的動作本身,已經給過于偏重官方名義CPI數據的投資者上了一 課。
由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月份CPI數據從峰值開始回落,包括央行和發改委官員也紛紛作出四季度物價水平將穩步回落的各種預測,10月中旬以來債券市場人士一直歡欣鼓舞,部分人士甚至樂觀預言,年內中國或與加息“擦肩而過”。而在這種樂觀預期下,上證國債指數也延續9月15日以來反彈行情迭創新高。
某國內大型證券公司資深債券研究員稱:“這一理念在央行突然宣布加息27點后,顯然受到了嚴重打擊。”加息決策出臺后,各期限國債品種紛紛快速上升。上證國債指數單日跌幅達到0.83%。
在經歷了半個月前的“加息突襲”之后,市場對管理層的信任度明顯降低,即使上周五公布的最新CPI數據大幅回落,債券市場投資者也已開始清醒地認識到,“僅僅依據10月CPI增幅回落至4.3%的消息,不能推論央行年內不會再次加息”。
某國內知名證券公司宏觀經濟分析師稱,這意味著未來市場不僅需要密切關注PPI、銀行存款等官方數據,甚至還需關注公開渠道無法獲得的資金體外循環等數據,才可能全方位地評估管理層未來的政策取向。(柴靜)(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