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國際商報訊最新一期美國《商業周刊》發表文章指出,在全球會展業近年來一直走下坡路的背景下,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會展業的興起給全球會展組織者帶來了希望。
據總部設在巴黎的全球會展業聯盟的最新數據顯示,國際會展產業尤其是歐美國家的會展產業,近些年出現了蕭條跡象,參展商和參觀人員的數量都急劇下降。許多行業的參展商都開始質疑會展投資的收益率,而參觀者也開始考慮是否有必要抽出工作日的寶貴時間去
參加會展。
今年4月的德國漢諾威信息通信博覽會上,組織者反映,受通信信息行業不景氣的影響,漢諾威博覽會吸引到的專業參觀者越來越少,而看熱鬧的游客越來越多。新加坡環球聯系公司董事長楊美湘也指出,盡管歐洲在數據上依然占據世界會展業的領導地位,但歐洲的展覽業已達到巔峰,處于停歇不前的狀態,因而轉向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目前這些地區的會展在專業程度和國際化程度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2003年受“非典”影響,亞洲會展業遭到很大沖擊。但全球會展業聯盟的最新調查表明,現在中國和新加坡的參展人數已回升到非典前的水平。該組織預計,在亞洲經濟蓬勃發展和亞洲人口在2050年達到53億的情況下,亞洲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會展市場。亞洲會展業比較成熟的經濟體是新加坡和中國香港。資料顯示,新加坡會展業的起步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由于政府對會展業的重視,加上國內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準和國際開放度,新加坡多年來一直被視為亞洲首選會展舉辦地城市,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多達3200個。
《商業周刊》的文章認為,中國會展業是剛剛起動的火車頭。全球會展業聯盟的人士稱:“中國會展場館的不斷竣工和會展舉辦次數的日益增加表明中國會展的發展空間比亞洲其他地區的總和都要大。最新的數據表明,中國擁有60個總面積達220萬平方米的會展空間,完全可以舉辦國際貿易會展。”在談到中國會展業的迅猛發展對新加坡等更成熟市場的影響時,文章認為中國會展業的發展將使亞洲會展業整體受益。
一位德國會展專家不久前曾說:“目前,中國正處于會展業高速發展時期,但會展服務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值得高興的是,會展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已經引起了中國政府部門、學術界和行業人士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也積極開展和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專業展覽公司的合作。荷蘭皇家國際展覽公司副總裁殷納美說:“會展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基于中國在亞洲的經濟地位,這個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很可觀。我們有理由相信,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都將成為高水平、高質量并充分體現中國經濟地位和實力的大型會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