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6日,“東亞經濟交流推進機構”成立會議在日本北九州市舉行。來自中國、韓國、日本的環黃海地區的10個城市的市長出席了此次會議。這十個城市分別是中國的天津市、大連市、青島市、煙臺市,日本的福岡市、下關市,韓國的釜山市、仁川市、蔚山廣域市。中國駐福岡總領事館經濟商務室參加了此次會議。
1991年,國際東亞研究中心提出了環黃海經濟圈的設想,以此為依據在北九州市和下
關市的倡導下,成立了“東亞(環黃海)城市會議”來具體推動環黃海經濟圈的形成。10個會員城市再加上日本的九州、韓國、中國遼寧省和山東省,環黃海地區分別占世界人口的比率為4.7%,GDP比率為3.8%,世界貿易比率為4.0%。為了應對經濟全球化,加強地區經濟的自立,地區需要自行制定本地區的發展方案,制定有特色的地區建設和城市建設的發展戰略。同時,要明確地區之間、城市之間的合作體制,明確強化聯合的方向,加強國際合作,帶動地區的全面發展。為了順應世界的潮流,成立了“東亞經濟交流促進機構”,它的目的是通過城市和地區的合作與發展,加強相互的網絡建設,促成新的大經濟圈的形成。
為了達成以上目的,“東亞經濟交流促進機構”成立了制造部會、環境部會、物流部會、旅游部會。以上機構將為解決以下課題作出努力:
1、創設“次區域性東亞FTA”;
克服關稅障礙,簡化通關手續,降低貿易成本,推進貿易的順利進行,改善投資環境等,為實現“次區域性東亞FTA”,積極地參與推動該項工作。
2、創立“環黃海環境示范區”;
發展產業的同時兼顧環境,通過創造新的循環形社會,達到將環黃海建設成為“世界環境示范地區”的目的。
3、構筑“新商務創新系統”;
培養跨國境的產業集群的同時,還需要盡早地建立一個支援機制。同時,還有必要在環黃海10個城市放寬限制,在投資等相關法律建設和商務環境建設方面加大力度。
4、打造環黃海旅游觀光品牌;
為了吸引環黃海內外的游客來觀光,面向世界發送信息,打造環黃海旅游品牌。
5、構筑技術交流。人材培養的平臺;
在會員城市現有的工科類主要大學之間推進開展共同研究和可以互換學分的技術交流,將建立產學聯合機構之間的網絡,推進國際性的產學聯合。同時各個部會還有一些獨立的職能:
一、制造部會
1、建設商務基礎設施
2、形成中小企業網絡
3、推進產學聯合
4、形成產業集群
二、環境部會
1、環境合作的網絡化
2、創建環境示范區
3、再利用的國際合作
三、物流部會
1、推進物流領域的合作
2、構筑物流信息系統
3、充實物流網絡
四、觀光部會
1、觀光信息的網絡化
2、打造旅游品牌戰略
3、開發旅游觀光的軟件
經過一天的會議,與會的10個城市的市長簽署了《“東亞經濟交流推進機構”共同宣言》,宣告了“東亞經濟交流推進機構”的成立。10城市市長承諾將共同努力,使我們的機構能對東亞環黃海經濟圈的整體發展作出貢獻。一幅“環黃海經濟圈”的美好畫卷正逐漸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信息來源:駐福岡總領館經商室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