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業:不要妄自菲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7日 08:00 上海證券報 | |||||||||
    證券業從一個高盈利行業轉化為一個高虧損行業,其"角色轉換"速度之快,大概令常人難以想象。     確實,從"證券公司比米店多"到"證券公司改換門庭"已給人一種目不暇接之感。把此種現象以"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來形容,可能夸張了一點,但總體似不為過。至于前些時期暴露出來的個別券商違規國債回購,挪用保證金等問題,更導致了整個券業的
    出現此種嚴峻的局面,個中緣由,頗為復雜。有識之士曾潛心研究,尋找其"病因",一是資本規模偏小,總體競爭能力弱;二是經營方式趨同,缺乏有效盈利模式;三是金融創新工具缺乏,創新空間逼仄;四是資金來源渠道狹窄,擴張沖動難以滿足,如此等等。時下的問題是,找到了"病因"之后,如何走出"病態"為業內人士更為關注。     于是乎,形形色色的方案與設計紛至沓來。但看了2004年全國證券業協會工作交流會的報道,我以為,當務之急似乎應是客觀評價證券行業,如莊心一會長所說,恢復證券業正常的應有的社會形象市場商譽。這些話是否為"吊人胃口"的大道理?非也。     莊心一會長是如此解釋的:證券業目前雖然面臨困難和挑戰,但是也有了新的發展機遇?梢哉f,證券業進入了一個表面上看起來最困難、但也最有希望、外部發展環境改善最快的階段。依我之見,這段話至少傳遞了這樣一些信息:由制度設計缺陷以及證券公司多重層面集中爆發出來的問題,使我們對這些問題的實質有了充分的認識。從高層的重視以及敢于正視并著手解決這些問題,著眼于制度層面上的標本兼治,意味著"最有希望的階段"已經開啟。這不是大話、空話,而是實話,真話。     如此觀之,不要妄自菲薄,是證券業走出危局的必要的精神條件。提升未來向好的預期,一方面,需要對業內積極的、向上的做法及時總結和推廣,恢復良好的社會形象和市場商譽;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標準,讓最好的和比較好的券商脫穎而出。雙管齊下,券業的重振雄風,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