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從消費結構變化看安徽合肥市全面建設小康之路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6日 11: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近年來,合肥市經濟一直保持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居民收入穩步上升,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消費環境逐步改善,人們的消費能力也不斷增強,消費水平逐級上升。2003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4億元,人均購貨額比1978年增長近32倍。以下通過對我市消費結構升級變化的分析,探討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道路。

    一、居民消費結構與恩格爾系數

    按目前相關統計方法制度,將居民消費性支出分為食品、衣著、家庭設備、醫療保健、交通與通訊、娛樂教育、居住、雜項商品八大類,其間的相互關系及比例就構成了消費結構。消費結構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消費者收入的變化、消費習慣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對消費結構發展變遷的研究,能夠看出不同歷史時期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高低。理論上我們將食品類消費所占的比重稱為恩格爾系數。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依據恩格爾系數的數值,將居民生活水平分為五個等級:60%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49%為小康,30%-39%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對一個國家或地區消費結構是否合理、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界定,通常需要對恩格爾系數進行系統、深入地分析。

    二、改革開放后我市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和消費結構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居民消費隨著時代進步,走過了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單到齊全、由溫飽到富裕逐步升級的過程。

    (一)從總體看,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共跨越四個階段:

    1、以滿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必需型消費階段。基本特征:吃、穿、用為主要消費內容。改革開放初期,城市居民告別了物資短缺的時代,長期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得到初步地釋放,人們迫切地需要補足“吃、穿”等生存型消費的缺口,全面地追求數量上的提高。消費結構中吃、穿的比重較大,消費水平也呈現出補償型消費需求猛增特點,因此同期的恩格爾系數相對較高,平均在50%以上。在農村,自行車、手表、縫紉機算是數得上的三大件,在城市,黑白電視機、收錄機成為消費主流,1981年我市百戶擁有量只有58.8臺和11.3臺。百元級的消費品是這一消費階段的主要特征。

    2、較好地解決基本生活后的起步型消費階段。基本特征:簡單家用電器為重要消費內容。經過改革開放數年努力,已經能初步感受到人們生活富足的氣息,有些家庭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進入起步型消費階段。當吃、穿數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時,增長的消費才有可能流向吃、穿以外的其它商品。這主要體現在1988年前后的一段時期,城市居民的消費選擇發生了變化,以彩電、冰箱等家電為主的消費異常強勁,拉動著消費性支出大幅提高,導致消費結構的第一次調整,消費水平得到進一步地改善。同期的食品消費仍在穩步增長,但由于家用電器消費形成的沖擊,同期的恩格爾系數波動在50%左右。生活消費品逐漸豐富,衣著消費明顯攀升,1978年我市城市居民百戶擁有耐用消費品彩電47臺、冰箱69.5臺、洗衣機79臺,“新三件”已成為城市的消費時尚,電視機、收錄機也開始進入農民家庭。千元級的消費品已經進入平常百姓家庭。

    3、以體現個性特點的發展型消費階段。基本特征:講究品牌消費。上世紀90年代后,短缺經濟日漸消除,交通、通訊設施的不斷完善及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辦學力量投入的不斷加大及教育產業化的深入發展,帶來了以電子信息產品及服務和教育為主的新一輪發展型消費,消費結構出現了新的調整,消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尤其是1997年以來,教育、交通與通訊、醫療等項消費增幅較大,同期的食品消費穩步提高,家電消費繼續增長,但同期消費水平的多元化增長趨勢顯現,增長的消費不僅分布在吃、穿、家電類消費領域里,在教育、交通與通訊等領域也快速增長,消費水平呈較快提高的態勢,我市的恩格爾系數從1995年的50.2%下降2000年的43.0%。在這個階段,萬元級消費群體迅速擴大。

    4、以追求生活質量的享受型消費階段。基本特征:以要求舒適、追求時尚、講究情調為消費宗旨。從上個世紀末開始,以數碼電子產品、住房、汽車為特征新的一輪消費浪潮掀起,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巨大變化,住、行消費日漸凸顯,帶動消費水平質的飛躍。最近幾年,我市恩格爾系數已有加速下降的趨勢。邁步在全面建設小康路上,居民家庭在食品、家電等消費穩定增長,但增長幅度相對有限時,更多消費增量將分布于食品、家電以外的消費領域,因此目前的恩格爾系數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間。2003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6.8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達到28.7平方米,住房消費成為家庭消費重點,同時一些家庭教育消費支出明顯上升,為了小孩能上滿意的學校,不惜花費數萬元的擇校費。2003年,城鎮居民每百戶彩色電視機達到135臺、電冰箱和洗衣機也已達到98臺,漸趨飽和;另一方面移動電話、家用電腦、家用轎車正大幅度進入居民家庭。幾十萬到上百萬的消費品成為消費熱點,是這個時期主要特征;另一個最重要的變化是超前消費現象大量出現,居民個人貸款消費量猛增。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居民消費能力增長很快,消費能級迅速提升,從百元級到千元級,再從萬元到十萬、百萬元級,中間間隔越來越短,升級幅度越來越大。總體上看,我市居民消費方式正處于由小康型向現代化型的過渡階段,消費方式、消費環境、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各種新的消費熱點正在形成之中。

    (二)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消費結構升級、水平提高的原因

    1、收入提高,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水平提高

    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居民實現消費欲望的先決條件,在消費擴張期,只有當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后,居民潛在的消費欲望才能變為現實的有效需求,消費結構才能不斷得到提升。改革開放以來,每一輪新的消費熱潮的掀起和形成,都有同期不斷增長的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做后盾。80年代末,以家電消費為主的第一次消費結構升級;90年代后期,以通訊、教育等消費引起的又一輪消費結構的重組都印證了收入增長是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水平提高的最重要影響因素。

    2、相關政策的實施對居民消費結構和水平的影響

    與城市居民生活與消費息息相關的各種政策的變動,對居民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產生著較大的影響,80年代影視文化、娛樂生活的不斷豐富,打破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充實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促進了城市居民對錄音機、電視機等娛樂性家用電器消費的需求,為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礎。90年代中期,在住房、醫療以及教育制度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增加了城市居民在這些方面的支出,引起了消費結構的重新布局,促進消費結構的重新整合、消費水平的全面提高。

    3、各個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水平提高

    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為消費結構升級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每一次消費結構的變動都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農村土地改革,帶動第一產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農民勞動積極性的提高,極大地豐富了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的供給,充實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和“菜籃子”,補足了城市居民吃、穿消費的缺口;80年代中期我國工業投資力度加大,帶動第二產業的迅猛發展,改變了城市居民以吃、穿為主的消費結構,家電消費從無到有,并不斷邁上新臺階,促進了消費結構的升級;90年代的房地產業和交通、通訊業的快速發展,極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和交通、通訊狀況,拉動了城市居民家庭的居住和交通、通訊支出的快速增加;教育的產業化發展,擴大了高校對人才的吸納能力,帶來了居民家庭教育消費的高幅增長。

    三、全面小康社會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的構想

    消費結構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共同發展,必將帶動著城市居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共同提高。人的各種需求大致分為生存需要、發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由“溫飽”轉而基本達到小康生活后,人們更注重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消費領域將不斷拓寬,消費結構將會更加合理,消費水平將呈現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度。

    1、食品消費比重將繼續走低。在小康社會,伴隨著消費總量的全面擴張,食品消費必將同步增長。膳食的營養搭配將發生質的改變。以奶、蛋、魚等優質蛋白質為主的食品和天然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消費將增加。以加工食品,在外用餐等服務方面的支出的比例將繼續增大。小康社會的市民將吃得更加科學合理、營養健康。食品消費雖然增加,但增幅將大大低于消費性支出的增幅,和其它消費品比較,比重將降低。

    2、衣著消費仍將增長,但比重會降低。小康社會,衣著消費更注重質量、品味與時尚兼收并蓄,消費額也將進一步提高。但衣著消費的增幅仍有限,畢竟多年來輕工業的發展,已在一定程度地滿足了人們對于衣著消費的欲望,人們的消費期望值相對不高。

    3、醫療消費增幅趨于平緩,比重可能不會加大。小康社會,人們文化程度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更注重科學合理地工作、生活和養生。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完善,人口患病比例減少,人均預期壽命延長。人們將改變有病再治的觀念而熱衷無病預防,保健消費將多于治病消費。并且隨著醫療保障制度的健全,更多的人被納入醫療統籌范圍內,這種擠占家庭其它方面消費的比例可能將有減小趨勢。

    4、居住比重大幅提高。目前我市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多集中于單居室和二居室,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20平方米左右,小康社會解決城市居民“有所居”,達到至少戶均一套住房的問題,而且功能分割更加合理,品味更高。隨著住房消費時代的到來,將有更多的人會實現擁有第二套乃至第三套住房的愿望。據分析在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達到30-35平方米和人均擁有一間房之前,城市居民都將保持較為旺盛的住房需求,因此我市城市居民的購房熱情將不斷高漲,住房消費將不斷上升,進一步影響和改變消費結構布局。

    5、文化娛樂、教育消費比重加大。每年是否旅游度假,目前成為時下市民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通常消費結構的發展也遵循著一個普遍的發展規律,盡管有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但是旅游、度假也將是各國人民共同追求和向往的。小康社會人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加上教育產業化的繼續發展,教育消費必將只增不減。因此在小康社會,我市城市居民文化娛樂、教育消費將大幅度提高,向與食品消費并重的方向發展,有可能成為消費結構里的重頭戲。

    6、交通、通訊消費快速發展。在小康社會里,人們生活質量的標志之一就是家用轎車的擁有比例將大幅度提高,我市城市居民為此需要填補的空間很大。小康時代即進入真正的網絡、信息時代,交通、通訊服務消費將是一個剛性支出領域,因此交通、通訊消費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在消費性支出中比重將加大。

    依據以上分析,食品、衣著增長相對有限,增幅將低于總消費的增幅,構成比重將降低。醫療消費比重減小趨勢可能性較大。家庭耐用消費品消費保持平穩增長,比重略有加大。住房、文化教育和娛樂、交通與通訊的消費比重和增幅都將大幅提高。結合我市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我市居民的消費習慣預計,我市城市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在目前的基礎上,將繼續平穩走低,到小康社會,預計在2020年降為30%以下。

    近年來,人均消費性支出與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幅度相近,步入小康社會后,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成倍增長,消費支出的總量也將成倍增長,消費結構將打破主次分配的格局,大致向平均分配方向發展,消費水平也將呈現一個新的發展平臺。

    四、我市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與全面小康社會的差距

    目前我市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現狀與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多因素影響理論與現實的偏離。民以食為天,居民通常是優先考慮食品消費,然后才會考慮其它消費,但是當居民解決了溫飽問題,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后,有一定能力提高食品消費質量的時候,如果非食品消費增長的需要勝過對食品消費增長的需要,那么非食品消費會一定程度地擠壓食品消費增長的空間,這時居民消費并未完全是一種由食品消費向非食品消費增加的自然轉移。而那些源于勞動就業、子女就學、醫療養老等方面帶來的壓力,使食品消費更多的是表現在量的滿足上,而在質的提高上卻顯得沖力不足,因此恩格爾系數發展到某一階段才會表現出有一點兒數值偏離,也正說明了我們現在的消費結構還僅僅是一種“內斂型”的消費結構,并未完全地自然擴張。只有在消費能力得到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消費結構布局才能逐步合理,才能與理論上恩格爾系數界定的小康更接近,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小康。

    2、收入總水平與小康社會存在著較大差距。盡管我市城市居民消費結構正在逐步升級,消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距離小康社會還有很大的差距。消費結構的優化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取決于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2003年度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785元,距離全面小康社會還有一定的差距。

    3、不可小視的社會不同階層的內部差距。對于一個城市而言,一部分人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總體平均數值上的小康也不是完全意義的小康,真正意義上的小康應該是總體達到指標要求,還要考慮到社會內部不同收入層次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目前最低收入戶家庭與高收入戶家庭的差距與小康發展目標的差距就很大。

    4、心理預期影響消費結構布局。我國現階段處于經濟體制轉型期,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居民個人未來的預期收入不理想,加之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有些政策措施還不完善,這些難以量化的因素綜合影響著城市居民的消費心理,左右著消費需求的擴大和消費結構的升級。而現實中每一次消費結構調整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既有時代背景的被動因素影響,也有來自于消費者自身的心理因素影響。

    五、措施和建議

    全民進入小康社會并不是遙不可及。對于我市而言,時間很緊迫,任務很艱巨,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1、發展經濟、擴大就業。經濟發展是國家發展的命脈,是全民進入小康社會的根基。經濟健康有序、穩定繁榮地發展,將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將會為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成為可能,為改善人文居住環境提供保障,才能按照我國的發展戰略,實現全民奔小康的愿望。

    2、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增加收入是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最根本的出發點。對于百姓來說,不開源就只能節流,節流與消費結構升級和擴大消費水平逆向。持續穩定地增加城市居民收入,不僅要提高中等收入階層的收入,更要關注低收入水平階層,如下崗、失業人員,尤其是一些無一技之長的體制外人員。因此要逐步理順收入分配關系,調整國內生產總值支出的比重,適當降低投資率,提高消費率,為增加城市居民收入提供保障。

    3、調整產業結構滿足消費結構升級。消費結構決定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也反作用于經濟增長的動力。產業結構需要不斷適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居民消費領域的拓寬以及消費結構的升級,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引導人們的消費走向更高層次,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良性循環,為全面小康社會打下一個堅實的物質基礎。

    4、提高素質、適應發展。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中提到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因此需要大力加強教育,提高總體水平,優化人才結構布局。文化素質是影響消費文化的最基本因素,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接受消費、推動消費的動力,達到提升消費的層次、質量和理念,適應小康社會消費結構的生活需要。

    5、加強保障、減輕顧慮。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擴大保障范圍,提倡“即要享受今天,也要保障明天”的理念,應加強保障機制,做到應保盡保,取消人們對未來養老、醫療等方面的憂慮,刺激人們對即期消費的欲望,加快消費結構升級的速度。

    6、改善環境、促進升級。商品房價格居高,服務欠規范。這都影響了消費結構升級,應對市場加強監管。教育的不合理收費擠占了居民家庭的大筆資金,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費欲望,制約了居民的消費結構升級。旅游行業的欠規范管理及旅游黃金周期間出游人數的過分集中,雖然烘托了一種火爆的氣氛,但是還有更多的人“望游興嘆”,限制了部分人的消費,應考慮建立職工的旅游休假制度并合理設置不同行業的休假時間,強化透明旅游行業管理,建立長效發展機制。轎車進入家庭,也有很多現實的制約因素,道路、車位、維修、運行、環保、安全等系列問題也亟待解決。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安徽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阿拉法特逝世
駐伊美軍圍攻費盧杰
胡錦濤出席APEC峰會
有影響力企業領袖評選
世界杯預賽國足VS香港
歌手江濤涉嫌攜帶毒品
車市“小鬼”當家?
今冬采暖季節實用攻略
新北京規劃為宜居城市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