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會成本看成長理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6日 10:16 上海證券報 | |||||||||
    最近,市場上關于"本土定價權"與"估值國際化"的爭論非常熱鬧,筆者也來湊湊熱鬧說兩句。     事實上,筆者是"本土定價權"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也是"估值國際化"的追隨者,因為在筆者看來"本土定價權"與"估值國際化"實際上并不矛盾。"本土定價權"并不意味著A股市場要推翻估值的國際化標準,"估值國際化"也并不意味著A股就必然要與H股股價
    就價格接軌而言,需要指出的是投資價值本身就是個相對概念。在A股和H股無法實現兩市套利的情況下,A股、H股同股不同價是完全可能的,其關鍵在于兩地投資者面臨的機會成本完全不同。在經濟學上"機會成本"是指由于選擇一種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的收益,又稱擇機代價或替換成本。從本質上講,機會成本想說明的是不選擇最佳方案或機會的"成本",或者說是因選擇某一經營項目所犧牲的另一機會可獲得的利益。舉個簡單的例子:選擇項目A可以獲利500,選擇項目 B可獲利600,那么,選擇項目A或 B的機會成本各為多少?顯然,按照機會成本的初始意義,該問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選擇A的機會成本是100,正是由于選擇了A而未選擇 B,則損失了100(600-500=100);而 B的機會成本是0,因為你已經選擇了最大的獲利,所以沒有損失。     事實很簡單,H股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可選擇的投資品種實在太多,國際市場上好品種一大把,類似可口可樂這樣的藍籌股市盈率也不高,他們憑什么偏要買H股,顯然H股不付出一定代價是不行的,這個代價就是價格要有足夠的吸引力。而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包括中小投資者投資渠道狹窄、投資品種相對單一,尤其是股票市場的可投資品種也相對稀少,看著H股市場的投資者拿著大把廉價籌碼也只能干瞪眼。所以,同樣的上市公司A股投資者愿意付出更高價格是完全合理的投資行為,因為兩者的機會成本有著天壤之別。從這個角度上講,盲目倡導價格接軌顯然是不合適的。     從"機會成本"的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境外機構投資者對A股上市公司產生興趣的重要背景是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不投資A股市場將錯失分享中國經濟高成長的機會,這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面臨的機會成本。去年,H股市場爆發價值發現行情,再一次證明"成長性"是A股上市公司的真正魅力所在,考慮到A股比H股有著更為廣泛的行業分布,A股市場實際上有著先天的優越性,它更能代表中國經濟的整體(當然前提是今后優質公司更多地要在A股市場融資)。這也是筆者認為在A股市場上一些天然壟斷型公司、品牌壟斷型公司以及具有產業整合能力的龍頭公司被大大低估的原因所在,因為通過它們國際大鱷們看到的是中國正在成長起來的廣闊市場。筆者真正擔心的是這種價值發現最終會由國際大鱷們來完成,這才是強調本土定價權的真正意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