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
對于當前的房市“泡沫”之爭論,大致有三種觀點,看漲者多半出身或代表富有人群,看跌者多是尚未置業或者還無力購房的人群,而那些中間人群則期待樓市平穩發展。如何面對這三種利益訴求,實現他們之間的利益均衡,這是房價之爭背后的真正難題。
自央行加息以來,房價爭論愈加激烈。來自主管部門、開發商、中介機構、專家及各層面消費者的聲音,層層疊疊,也挾裹著泡沫洶涌而來。如果有人試圖從這些爭論中解析樓市的未來走向,估計是徒勞的———說來說去,看多與看空的理由林林總總歸結起來,不過是那兩句話:太多人投資,足以支撐房價;太多人消費不起,高房價難以為繼。
不過,越來越非理性的爭論之下,倒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社會各種人群的價值觀訴求。需要說明的是,筆者這里所說的人群,只是根據收入多寡作的簡單粗略的劃分,并沒有嚴密的數據統計分析。
在我看來,最堅定的看多者,多半是房產開發商和投資客。而最能代表此類人群聲音的,應該是著名經濟學家王建。據千龍網新聞,王建在南京做演講時大膽預測:“保守地說,今后10年,中國的大城市,無論是上海、北京還是南京,房價要漲3倍;大膽地說,10年房價要漲5倍以上。”這類人群是富裕的階層,他們最看重的是投資機會、投資效率。
來自機構的聲音總是模棱兩可,也許是不想冒預測不準的風險。他們的分析多半停留在“長期看漲、短期看跌”的層面上,即使說跌,也小心翼翼。這些模糊觀點,又代表了當下一部分社會人群的心理。從收入劃分,這部分人群可算得上現時的“小康人家”,擁有一套或者兩套房屋,有一輛小汽車,銀行里有一定積蓄。對于未來樓市的走向,他們最希望的是平穩。他們追求的是公平的尺度,快速致富和瞬間轉入困頓都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最大聲疾呼消除房地產市場泡沫的,是那些尚未置業,或即將置業,以及難以置業的人群。他們擔心被越漲越高的房價逼到社會更邊緣的地帶,關心社會補償機制的建立,希望社會的中堅力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三種利益訴求?如何實現它們之間的利益均衡?這是房價之爭背后的真正難題。從某種角度看,包括土地拍賣、稅率增減在內的關乎樓市未來的種種政策的制定,除了要考慮經濟長期健康地發展,還要考慮社會的均衡與穩定。
縱觀眼下種種對于樓市走勢的分析和評論,大多局限在就事論事的角度,很少能夠看到真正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角度展開的評析。至于房價之爭的“口水戰”,不聽也罷,因為它們可能讓許多普通人在樓市中迷失方向。無論如何,社會均衡、穩定發展的立場不能搖擺。堅定這一點,就會在樓市發展的指導政策上,做出科學的決策。
(華東新聞)
《市場報》 (2004年11月16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