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邱懷友)記者昨天從有關部門獲悉,上海公交系統第三輪改革已悄然啟動。目前,有關前期醞釀、各類情況摸底調查、改革方案和目標、措施等制定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就將全面展開。
上海公交于1996年和2001年先后進行了兩輪改革。首輪改革中,撤消了原公交總公司,各公交企業政企分開,分灶吃飯,引入競爭,經營者和廣大職工“鐵飯碗”被打破,開始
走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化之路。歷經五年多,全市公交企業普遍搞活,全行業原來高達8億元的年虧損額減虧一半以上。第二輪改革,整個公交行業徹底改體制改機制,轉觀念轉思路,客運市場全面搞活,車輛倍增、線網擴容,市民乘車越來越方便。
兩輪公交改革,實效有目共睹。目前,全市公交線路已擴容至591條,運營車輛增至18300多輛,其中空調車6000多輛,廣大市民的出行和乘車條件大為改善。但是,由于上海城區面積不斷擴大,大量標志性建筑和重點工程項目相繼竣工,新建住宅小區如雨后春筍,加上有些建設規劃的滯后,個別房地產開發商公共設施配套意識不足,造成不少新建小區居民出行不便。隨著市民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公交設施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如何消化公交企業面臨的負擔,又不犧牲公交職工的利益,公交新一輪改革勢在必行。
權威人士透露,第三輪公交改革的目標主要有三個:
堅持市場化和公益性相結合。有關部門和專家建議:在原來政府財政補貼取消的基礎上,今后應在政策上大力推行公交優先,對公益性強的公交發展項目還是應當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其補貼依據,有專家認為應根據高技術設備測定的車輛運營數和運客量為基數,確保有限的補貼用在“刀口”上。
花錢“購買”優質服務。為確保在2010年世博會召開前公交行業面貌一新,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推出扶優、扶新、扶環保的措施,對低檔次、有污染的車輛設備,不但不補貼,還要限時讓其退出運營市場;對高技術含量的車輛購置、換乘樞紐建設等,要有強制性要求,并予以一定的公益性補貼。在此基礎上,花大力氣建立多檔次的服務體系,實行優質優價。
確保實現三個目標,即前兩輪改革時提出的讓政府滿意、市民滿意、公交職工滿意。如今,前兩個滿意已基本實現,第三個滿意還需努力。調查表明,目前6萬公交職工平均收入低于全市職工平均收入水平。第三輪改革之始,有關部門和企業除加強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外,在分配上還應采取措施,不但要提高公交職工的社會地位,在經濟上也要讓他們得到實惠。圖片攝影:本報記者沈家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