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當前內蒙古區服務業形勢分析及應對策略研究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5日 11: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4年,內蒙古區各地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提高認識,立足全局,努力調整經濟結構,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牢固樹立統籌協調的科學發展觀,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特別是全區加快服務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出臺,服務業發展形勢也比較好,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當然,我們必須注意到服務業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需要各地進一步貫徹自治區黨委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趨利避害,確保全區服務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展望未來,
內蒙古服務業將在處理好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關系的基礎上,圓滿完成“十五”計劃的各項預期目標,并做好與“十一五”規劃的銜接,力爭使我區服務業能夠保存一個較長的增長期。

    一、當前國民經濟運行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今年前三季度內蒙古服務業發展狀況

    今年以來,內蒙古服務業呈現加快發展勢頭,其中,一季度全區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1.4%,上半年增長11.8%,截至2004年三季度末,內蒙古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74.81億元,增長13.7%,增速快于上年同期4個百分點。預計全年服務業增長13%以上,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4.2個百分點。服務業如果能夠保持目前的發展水平將有可能成為未來我區國民經濟增長的中新的亮點。當前我區服務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對服務業的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2004年前三季度,全區城鎮以上單位用于服務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達363億元,占全區城鎮以上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28%以上,比上年同期增長35%,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投資202.45億元,增長52.2%;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86.28億元,增長40.7%;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74.44億元,增長40.2%。

    2.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2004年前三季度,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22.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2%,增速快于上年同期9.6個百分點。其中,市的零售額增長23.7%,縣的零售額增長18.5%,縣以下零售額增長14.7%。受居民消費需求結構的轉變,餐飲業零售額增長明顯快于批零貿易業,餐飲業零售額增長36.8%,增幅高于批零貿易業零售額17.3個百分點,居住、汽車、家庭裝飾和旅游等消費不斷升溫,消費品市場正呈現出城鄉市場銷售明顯趨旺的發展態勢。人們出行和通信條件更加便利。據自治區交通和郵電部門統計,1-9月份,全區貨物周轉量和旅客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7.4%和30.2%;郵電業務總量同比增長33%。

    3.外向型經濟發展強勁,利用外資規模進一步擴大

    據海關統計,2004年前三季度,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9.0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5%。其中,出口總額11.68億美元,增長13.9%;進口總額17.4億美元,增長39.5%。2004年前三季度,全區新簽外商直接投資合同152項,比上年同期增加55項。合同外商直接投資額17.58億美元,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2.9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5.87倍和1.26倍。

    4.用于服務業的財政支出有所增加,金融信貸投放基本正常

    2004年前三季度,全區地方財政支出322.7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4%。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用于教育支出增長16.6%,用于社會保障和撫恤救濟支出增長29.2%,用于科技三項費支出增長27.9%。

    2004年9月末,全區金融機構城鄉儲蓄存款余額達1545.01億元,比年初增加189.34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6.8%。全區金融機構用于個人消費貸款余額148.67億元,比年初增加11.9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0%。

    (二)“十五”以來內蒙古服務業發展的回顧

    進入“十五”時期以來,我區經濟與全國一樣,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一方面,大多數物質產品供大于求,出現了買方市場;而人們對服務產品的需求卻不斷增加,發展服務業對促進消費的作用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產業結構升級,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增加,農村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速度加快,鄉鎮企業吸納勞動力能力下降,城鄉就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發展服務業已經成為解決就業的有效途徑。目前,在服務業內部,傳統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下降,房地產業、金融業和新興社會服務業發展逐步加快,但教育、文化、衛生和科研等知識含量高的產業比重仍然偏小,目前我區服務業的發展仍處于一個規模擴張而能級不高的水平上。“十五”以來內蒙古服務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1.服務業經濟總量規模不斷擴大

    內蒙古服務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493.93億元(現價,下同)增加到2003年的756.38億元,增長40.2%,年均遞增11.9%,快于同期全國服務業8.1%的年平均增長速度。2003年內蒙古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5.2%,與2000年持平。2003年服務業對于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4.5%,在全區GDP增長16.8%中有4.1個百分點是由服務業增長貢獻的。服務業正成為吸納勞動力的主力。2003年與2000年相比,服務業從業人員所占比例由30.7%上升到33.2%,上升了2.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內蒙古服務業吸納的從業人員比2000年多35.8萬人。我區服務業從業人員所占比例高于同期全國29.3%的平均水平。隨著服務業的發展,其在我區居民收入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2003年全區農民生產性純收入中來自第三產業的收入達到210元,比2000年提高了19.3%,占生產性純收入的比重由8.9%提高到9.7%。在城鎮各行業中,服務業行業的工資水平大多高于其他行業。2003年服務業平均工資達到11812元,比社會平均工資高4.7%。

    2.服務業內部結構出現積極變化

    (1)傳統服務業通過運用現代科技和經營方式得到鞏固和發展。

    ——運輸郵電業發展迅速。2003年內蒙古運輸郵電業增加值達216.76億元,比2000年增長51%,年均增長14.7%,占服務業的比重達28.7%。2003年全區貨運量50046萬噸,比2000年增長12.1%。2003年全區郵電業務總量108.55億元,比2000年增長93%。全區每萬人口中電話機數由2000年的872.11部,增加到2003年的1807.2部,增長1.07倍,新興的移動電話用戶和互聯網絡用戶分別達到479.05萬戶和54.7萬戶,分別比2000年增長3.15倍和8.67倍。

    ——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穩步發展。2003年全區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增加值180.79億元,比2000年增長34%,年均增長10.2%;其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23.9%。2003年全區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達726.76億元,比2000年增長50%,年均遞增14.5%。對外貿易迅速發展,2003年進出口總額完成31.14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52.9%,年平均遞增15.2%;其中出口總額完成14.41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41%,年平均遞增12.1%。全區實際利用外資額由2000年的54819萬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66529萬美元,增長21.4%。

    (2)新興服務業發展迅速。進入“十五”時期以來,內蒙古金融保險、房地產、科技服務、旅游業、信息咨詢服務等新興現代服務業也有一定的發展。

    ——金融保險業穩步發展。2003年全區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27.84億元,比2000增長10%,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7%。2003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090.98億元,比2000年增長64.6%,年均遞增18.1%;各項貸款余額1924.13億元,比2000年增長43.5%,年均遞增12.8%。保險事業不斷壯大,服務領域逐步擴大。2003年全區中資保險公司業務保險金額達6244.53億元,比2000年增長2.84倍,年均遞增56.7%。

    ——房地產業迅速發展壯大。2003年,全區房地產業完成增加值24.92億元,比2000年增長33.4%,年均增長10%,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3%。全區施工房屋建筑面積由2000年的704萬平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1179萬平方米,增長67%。人均居住面積城鎮居民由15.54平方米提高到18.34平方米;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17平方米提高到18.3平方米。

    ——教育、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業等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2003年全區教育、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業完成增加值75.83億元,比2000年增長40%,年均遞增11.9%,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0%。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9.4%和95.3%;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15.76萬人,比2000年增長1.2倍,年均遞增29.8%,民族教育得到優先發展。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0%和87.5%,比2000年分別提高4.4個和6.1個百分點。

    ——社會服務業增長較快。2003年全區社會服務業完成增加值64.33億元,比2000年增長33.8%,年均增長10.2%,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5%,已成我區服務業內部各行業中新的增長點。

    ——休閑經濟如約而至,旅游業蒸蒸日上。隨著雙休日的實行和一年之中三個長假,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成為推動內蒙古服務業發展的亮點。2003年全區入境旅游人數41.36萬人次,國內旅游人數994萬人次,分別比2000年增加2.16萬人次和259萬人次;全區旅游總收入94.74億元,比2000年增長1.21倍,年均增長30.4%。其中國內旅游收入增長1.58倍。截至2003年底,全區星級飯店總數達到152個。

    3.服務業所有制結構有所改善

    “十五”時期以來,我區非公有制經濟服務業數量快速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員不斷發展壯大。私營個體經濟從事的服務行業主要集中于交通運輸、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社會服務業等。到2003年,全區私營個體從事服務業的企業戶數達51.2萬戶,占全區私營個體企業總數的87%;私營個體服務業從業人員達119.63萬人,占全區私營個體企業從業人員比重的75%,占全區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比重達33%。

    二、內蒙古服務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制約因素

    盡管我區服務業在“十五”時期以來有了較大的發展,總量不斷增加,結構不斷改善,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服務業發展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服務業發展水平偏低。

    我區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盡管略高于全國水平,但從全國31個省市區中服務業所占比例來看,2003年有25個省市區這一比例超過我區。在西部12個省市區中,我區服務業所占比例也分別低于西藏(52%)、重慶(41.6%)、青海(41%)、陜西(39.4%)、廣西(39.3%)、四川(37.8%)、云南(36.2%)、寧夏(35.8%)、新疆(35.6%)、貴州(35.3%)和甘肅(35.3%)等11個省市區,處于西部的倒數第1位。最近,中國人民大學競爭力與評價研究中心對2001年全國31個省市區服務業競爭力評價結果顯示,內蒙古綜合得分在40以下,服務業競爭力總體排名第25位,在西部排名第7位。其中,內蒙古在新興服務業排名全國最后一名,得分只有第一位北京的7.34%;創新競爭力內蒙古也列最后一位;內蒙古服務業的管理競爭力排名第27位。

    (二)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夠合理。

    這主要表現為一是傳統服務業比重較大,商貿餐飲、交通運輸和倉儲業等兩大行業的增加值占全區服務業的比重達52.6%。二是新興服務業在我區起步較晚,發展較慢,占服務業的份額較小。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12.3個、2.7個、2.2個和3.5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的市場化、社會化和產業化程度低。

    一是服務業的市場化程度低。首先表現為壟斷過度,競爭不足。服務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業準入限制多,抑制了服務業的發展,使一部分潛在的服務業需求不能得到實現。目前除商業、餐飲業、運輸業中的公路運輸等傳統產業市場化程度比較高以外,金融、保險、電訊、運輸中的鐵路和航空運輸、教育、衛生、文化、信息媒體,還基本處于壟斷經營、管制經營、限制經營的狀態,對非國有資本和外資的限制尤其嚴格。其次,服務業投資基本上以國家為主。由于市場限制經營,一些本來可以產業化經營、商業化運作的服務領域,都被當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會事業來辦。此外,服務業經濟成分單一。絕大多數行業國有企業仍占據主體地位,甚至絕對主體地位,其比例大大高于工業。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在服務業領域遠未形成。最后,服務業多數產品的價格由政府指定和管理,市場決定的能力差。二是消費品和服務項目的社會化、商品化程度低。企業辦社會,在生產過程中建立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服務和保障體系;大多數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普遍建立了自我服務的生活保障體系。目前,除食品、衣著、耐用消費品、住房等基本實行商品化外,文化教育、醫療保健等尚未完全走上商品化軌道,從而制約了消費結構的轉變,割裂了巨大的市場消費需求潛力與現有供給能力之間的聯系。

    (四)服務業發展在產業的高度化、規模化、專業化等方面還表現出明顯不足。

    一是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國內銀行業發展亟待進一步加強;金融業產出占全區GDP的比重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12.3個百分點以上。二是現代物流業在社會化、專業化方面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自主品牌的大型跨地區、跨行業龍頭物流企業還很缺乏。三是服務業的基礎設施落后,特別是旅游和會展業在完善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擴大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方面需要進一步體制創新和觀念創新,提升能級。四是在知識服務業發展方面需要進一步促進包括文化教育衛生、律師服務、會計服務、廣告服務等行業與國內先進地區的合作,特別是與國際體系接軌,不斷提高內蒙古服務業的水平。

    (五)是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低。

    截至2003年末有登記外商投資的服務業企業共233戶,占全區外商登記企業的25.2%,投資總額達12.02億美元,占全區全部外商投資總額的31%。目前,我區服務業的44個大行業中,除交通、商貿、住宿和餐飲、房地產、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衛生、文化、科技服務和社會服務等9主要行業外,其它行業均沒有外商投資。

    三、2005年服務業發展趨勢和對策建議

    (一)發展趨勢分析

    2004年前三季度,內蒙古經濟發展在國家宏觀調控各項措施和國民經濟在各方面有利因素綜合作用下,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分析經濟發展的各產業外部環境和中央宏觀調控措施落實情況,全年經濟增長將呈現高開平走的發展態勢,全年經濟增長率可望達到19%左右。從服務業來看,受消費和投資內需雙重強勁拉動作用,再加上去年“非典”疫情造成一定的低基數,其增速將會高于去年,預計全年服務業增長13%左右,拉動GDP增長4.2個百分點。展望2005年內蒙古服務業發展形勢,通過對服務業增長的各種條件和環境分析,我們預測服務業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主要經濟指標預測如下:服務業增加值預計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0%左右。主要原因:從需求角度看,投資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增速有所減緩,但由于國家產業政策對包括交通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支持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同時,2005年“十五”計劃內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進入收尾階段,因此,投資需求仍是拉動服務增長的主要動力;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住房、汽車、家庭裝飾和旅游等的消費需求不斷升溫;進出口需求的前景不容樂觀,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對世貿組織的承諾,進口關稅將進一步下調,入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會逐步顯現,同時,受降低出口退稅率以及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等因素影響,2005年出口預期增長幅度將不會高于上年。上述判斷主要基于:

    1.有利因素依然不少

    一是從產業發展看,服務業加快發展的因素較多。2004年自治區出臺了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和發展規劃,國家將安排服務業引導資金支持建設一批服務業重點項目,服務業的發展環境會得到不斷優化;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陸續建成投入使用,交通運輸能力、郵電通信能力、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小城鎮帶動作用將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明顯增加,消費需求將進一步擴大。還有去年“非典”疫情造成的服務業低基數一定程度上有利于2004年同期服務業的加快增長。

    二是經濟增長的體制環境進一步改善。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在一些重大理論問題上的創新,摒棄某些限制經濟發展的理念、打破落后體制對經濟發展的束縛,同時也會有利于改善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的資金供給,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刺激市場力量和民營經濟的加快發展,都將有利于保持內蒙古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是國際經濟環境進一步趨好,為我國和全區出口的較快增長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今年以來,美國經濟持續增長,日本、歐盟經濟有復蘇跡象,同時我國周邊的俄羅斯、印度、東南亞以及中國香港地區經濟增長也在加快。

    2.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內蒙古的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在充分估計2005年服務業發展有利條件的同時,還要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如城鄉就業壓力增大、煤電運緊張狀況依然存在、信貸規模擴大的壓力增大、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等。今年10月29日,央行九年之后首次調息。雖然國家目的在于改善宏觀調控,限制部分投資相對過熱的行業,但是,調息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可能國民經濟發展保持平穩健康的軌道,另一方面,對于剛剛持續升溫的消費需求,也會有定負面影響,有可能對個人貸款消費增加成本負擔,預期消費有可能延緩。

    (二)服務業發展的重點及對策建議

    1.服務業發展應該把握的重點

    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要求工業增長不僅僅是總量的增長,更重要的是適應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城市化發展的要求和服務業支持的穩定增長。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區經濟保持一個較長的快速增長期不會中斷。工業化的過程往往也是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逐步提高的過程。工業部門的發展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而工業本身的發展也離不開服務業特別是現代中介產業的支持。因此,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服務業也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正確選擇。

    ——加強金融保險創新,拓展金融保險市場,進一步提升金融保險業在全區經濟中的地位。一是要積極探索金融衍生產品業務的發展道路,健全內蒙古金融業的市場體系。金融衍生產品包括期貨、期權、互換等多種品種。這些業務與國內國際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活動相比還不夠活躍和成熟。這也是內蒙古金融業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所在。推動區域性地方金融行業的合并重組,達到增強經營實力、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區域內地方金融保險業共榮共強的發展目的。

    ——推進現代物流產業發展。一是要加快“大通關”建設,進一步整合海關、商檢、貨運、代理、財稅、銀行等各個環節,形成高效、暢通的通關鏈。二是要加快重點物流園區建設,完善園區與港口、機場、內陸重要交通樞紐相連的綜合運輸體系,有效減少綜合運輸成本。三是要通過強化資本運作和體制創新,打破行業分割,積極打造具有自主品牌的大型跨地區、跨行業龍頭物流企業,把握物流市場的主動權。

    ——抓住舉辦“昭君文化節”、“內蒙古那達慕節”等活動,促進文化、旅游、經貿共同發展,特別是發展大旅游和大會展,打造知名品牌的旅游和會展業。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旅游和會展的設施。要結合城市化建設,著力新建和改建一批具有國內較高水準和鮮明民族風格的旅游、會展的精品設施。二是積極借助民族文化、民族體育發展,積極發展富有內蒙古文化特色的旅游項目以及賽馬、射箭、博克等草原風情旅游項目。三是要加強與國際會展集團的合作水平,抓緊建設呼市、包頭兩地大型會展中心,不斷吸引國際重大會展落戶內蒙古,以促進全區會展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

    ——創新體制,轉變觀念,大力發展知識型服務業。知識型服務業通常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大力發展知識型服務業,一是要吸收高級優秀專業人才,加強創新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養一批業務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優秀創新服務人才隊伍。二是要加強專業服務中心的建設,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創辦技術創新急需的各類專業服務中心,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專業化服務隊伍。

    2.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2005年是全區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爭取全年經濟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特別是實現服務業保持較快的增長,總量有明顯增加,為在“十一五”時期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奠定基礎,成為支撐全區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因此抓好當前服務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既要充分肯定服務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堅定信心,又要看到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積極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保持服務業持續快速增長。針對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切實貫徹落實好國家和自治區加快服務業各項政策措施,提出以下調控建議:

    (1)正確處理好宏觀調控與適度經濟增長的關系,力爭保持內蒙古服務業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年以來內蒙古緊緊抓住國家宏觀調控和自治區推出的加快服務業的各項政策措施較多的難得機遇,特別是全區上下迸發出前所未有加快服務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004年全區服務業增長率將成為自1992年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盡管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黨中央、國務院針對部分行業過熱、投資需求過旺、信貸投放過快等問題,及時果斷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有利于促進全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運行質量的提高,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當前,由于全區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大背景沒有改變,特別是國際資本和產業仍在加速向內地轉移,這對內蒙古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重大機遇,極為難得,不容錯失,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珍惜進一步發展的大好形勢,及時消除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服務業發展的積極性,防止大起大落。

    (2)保持合理的投資增長,拉動全區服務業快速發展。內蒙古服務業總量還不夠大,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投入不足是內蒙古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的重要因素。合理加大服務業投資力度,符合全區整體經濟發展戰略要求。一是要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用足國家信貸政策,保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市場準入條件、有競爭力、經濟效益看好的服務業項目建設資金需求。二是要依靠大開放來引進大企業,加快自治區重點服務業項目建設和重點行業的建設,使其盡快建成投產發揮效益。要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行政性審批事項,切實降低市場準入門坎和市場主體的創業成本;努力改善發展的軟、硬條件,依靠資源和環境從國內外市場上吸引更多的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

    (3)加快非公有制經濟服務業發展,增強服務業增長的活力。要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重點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列入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政府工作目標管理,并在以下幾方面抓好落實:一要簡化審批手續,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的準入領域和準入條件,為非公有制經濟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二要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人才向非公有制經濟領域流動,積極支持非公有制服務業做大做強;三要制定優惠政策,充分發揮非公有制服務業在國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積極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服務企業以收購、兼并、控股、參股、租賃、承包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四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財稅政策,拓寬融資渠道,為非公有制服務業發展提供強力的金融、財稅支持;五要摒棄不合理的制度規定,嚴格依法行政,切實保護非公有制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為非公有制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4)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步伐。積極貫徹落實內蒙古出臺的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的60條優惠政策,切實放寬市場準入、真正落實稅費減免政策;要加快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把加快第三產業發展與增加就業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改善消費環境,進一步取消各種限制消費的不合理規定,積極引導居民擴大服務性消費。

    (5)進一步抓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重視解決城鎮就業問題。要進一步處理好發展、改革和穩定的關系,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各項社會保險費的按時足額收繳和發放。全面落實“兩個確保”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網絡體系,建設好基層勞動和社會保障平臺,落實好國家和自治區的各項優惠政策。要進一步深化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依法規范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內蒙古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阿拉法特逝世
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2004珠海國際航空展
第六屆孫子兵法研討會
有影響力企業領袖評選
2004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高峰親子鑒定風波
加息后如何買房還貸
樓蟲幫您買樓支招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