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施建 實習生 郭艷萍
“黃村幫”掌控中國商業700億財富
一個4萬多人口的小鎮中,10000多人從事百貨業,其中1000多人擁有自己的大中型百貨公司、商場或超市;6000多人擁有自己的小型商店或租用他人的商場柜臺,涌現了10多個
億萬富翁、100多個千萬富翁。他們開設的商場遍及廣州、上海、天津、武漢……營業總面積達到700萬平方米,按照珠江三角洲百貨業商鋪平均售價計算,這相當于控制了超過700億人民幣的財富。黃村,一個小鎮創造了中國百貨業的深山傳奇。
一位黃村籍超市老板給同鄉打了個電話,深圳14家“黃村系”商場同時撤貨,跨國飲料廠商嚇傻了。
如果能夠有一種力量把黃村人的1000多家商場整合成一種遍布中國的本土連鎖聯合體,那將是何等龐大的商業巨人。
讓我們先來看一串數字。
一個4萬多人口的小鎮中,80%以上的家庭從事百貨行業;全鎮16000勞動力人口,10000多人從事百貨,占全鎮勞動力人口的62%,其中,1000多人擁有自己的大、中型百貨公司或超市;6000多人擁有自己的小型商店或租用他人的商場柜臺。
他們所經營的百貨商場已經分布到廣州、上海、天津、深圳、武漢等地。據粗略統計,在珠江三角洲經營大中型百貨商場、超市的人中,該鎮人超過60%。
據不完全統計,他們所經營的百貨商場(店)的營業總面積達到700萬平方米,按照珠江三角洲百貨業商鋪平均售價計算,這相當于控制了超過700億人民幣的財富。
由于經營百貨業發跡,該鎮人中有近10個擁有超過億元的資產,近100個人擁有的資產超過千萬。這種比例出現在中國的偏遠山區,也堪稱獨一無二。
深山龍脈:“黃村幫”叱咤中國商業圈
一個偶然的機會,記者有幸近距離接觸這個小鎮———位于廣東東部山區河源市的黃村。據該鎮黨委書記張法榮介紹,全鎮4萬多人,就有1萬多人從事與百貨超市有關的工作。他們都是離開家鄉在外地開設百貨超市家族企業的。據稱,廣州、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百貨商業企業和超市連鎖店,有近70%都是由黃村人開設的。這里,短短20年間,成千上萬客家村民從一無所有奮斗成了中國百貨行業的風云人物。全鎮80%以上的家庭活躍在中國百貨行業,全鎮擁有90多家營業面積上萬平方米的大型綜合商場。如此成行成市,說黃村是中國百貨第一鎮也許并不為過。
“道理很簡單,因為窮,只有外出謀生。因為閉塞,只能跟著鄉親外出。因為擺地攤,學會了進貨,接觸了批發商,了解了消費現象。因為客家人的天性,賺了點錢就一門心思想著發達,只熟悉百貨,就干上了百貨。也因為客家人的勤勞和好勝,百貨就越做越大,”后來創辦了黃村第四大百貨公司的黃先生如是說。
黃村人的百貨事業是從擺地攤開始的。有一天,一個鄰村老鄉告訴黃先生擺地攤賣服裝一天能賺50元錢。后來的事實表明,正是冥冥之中的這條信息讓他走出了開創黃村百貨事業的第一步。第二天,黃先生正好休息,他平生第一次來到大街上閑逛。轉悠了一整天后,黃先生從一個攤主口中得知,擺一天地攤能賺80元。回到租住的地方后,經過簡短地動員妻子,黃先生兩口子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擺地攤賣服裝,一月賺它1000元。地攤擺上了,而且越擺越順、越賺越多。消息傳出,黃村人似乎一咕嚕都跑到了深圳,最多時,黃先生租住的地方一下子來了56個黃村人,他們都是來深圳擺攤賣服裝的。后來,先后跑到龍崗擺攤的黃村人近400人。就這樣,黃村全鎮人民干上了百貨。
據介紹,在這個不到2萬勞動力人口的鄉鎮,有1萬多人活躍在中國百貨行業,他們擁有上千家大、中型百貨公司、商場,已出現了10多個億萬富翁、100多個千萬富翁。這些黃村私人老板開的百貨公司,外表上看起來和北京、上海、廣州的大商場一樣的氣勢非凡富麗堂皇,經營效率上和那些商業巨頭們相比也毫不遜色。
血緣兵團:角斗沃爾瑪的草根力量
黃村的百貨店老板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商業群體,就是在黃村當地人眼里,這些開著豪華轎車回到大山里來祭拜祖先的僅僅是一些在外面發了財的老板。事實上,這些吃苦耐勞的黃村人走出大山,已經創造出了中國商業史上奇特的“黃村現象”。就是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廣東深圳、東莞的零售商業圈里,他們也是一股誰也不敢小看的力量。他們甚至敢于和沃爾瑪這樣的世界商業巨人叫板。
在黃村商圈中,一個商戰故事被廣為流傳。深圳有一塊很好的開百貨店的地頭,世界商業巨頭沃爾瑪看上了,黃村的百貨老板也看上了。憑實力,一個是世界500強的大哥大,一個是從中國小山村里走出來才創辦不久的民營百貨;論品牌,一個是世界知名百貨公司,一個是連在廣東省都沒有幾個人知道的本土新超市。但是黃村的百貨老板就是看上了這塊地方,而且志在必得。趁沃爾瑪正在籌劃的空當,搶先在那個地段開起了黃村人的百貨公司,等到沃爾瑪辦好手續的時候,黃村人的百貨公司已經門庭若市。黃村老板做了充分準備,他打算把自己屬下另外9家商場的利潤拿過來補貼深圳這家商場的虧空,和世界商業巨頭斗到底。
還有一次,一場糾紛讓某知名跨國飲料廠商領教了“黃村幫”在中國商業圈中的勢力。這家跨國廠商與黃村人在深圳開的一家商場因為銷售量和供貨價格發生沖突,廠商揚言撤貨,雙方眼看就要解除合作。當天晚上,商場采購部門把雙方的爭議和對方的態度向黃村百貨老板匯報之后,他沒說什么,只拿起電話,給另外一位黃村籍的百貨老板說明了情況。老板放下電話,交代自己的屬下:“你們通知對方,明天,讓他們從我們兩家旗下的14家商場撤走他們的所有商品,如果還有問題,我將聯絡更多的黃村百貨不再賣他們的東西。”老板的話很快傳到對方耳中,如果14家商場撤貨,那不是失掉市場半壁江山的問題,簡直是全軍覆沒的災難。他們被嚇傻了。于是,經過更高層的研究,立即同意了深圳那家商場的要求。
一位黃村超市老板對記者表示,黃村人身上有著客家人固有的本分和善良,如果把黃村百貨人聯系起來,就有著足夠的力量在市場上與別人抗衡,能夠得到別人難以得到的好處,但他們一般都不這樣要挾別人,即使別人很過分,也只要求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優惠。
連橫之夢:“黃村模式”的未來
與中國絕大多數進城務工的農民不同,黃村農民只做老板。而且跟其他老板不同,只做百貨。黃村勞動力人口1.6萬,在全國各地做百貨一共有10000人左右,但是卻有大大小小8000多個老板,比例之高前所未有。即使是游移在外,每當他們最初的打工小有積蓄的時候,他們一般會自立門戶,成立自己的商店。黃村人更加崇尚的是自己獨立經營,而不是為別人打工。
據介紹,黃村人創業,幾乎都選擇百貨行業。他們經營著百貨商場、超市或者小型的士多店。而最初選擇百貨業的原因是:成本小,進入門檻低;以大量外來人員的需求為基礎的小百貨的廣闊市場;客家傳統文化對小商品交換的天然重視。但最重要的是黃村作為一個鄉鎮,黃村人之間大多是姻親或者朋友,他們之間本來就是天然的合作關系。從事相同的行業有利于后來者方便地掌握行業背景,可以較為容易地了解渠道和供貨商,接近百貨業的上游。而且當黃村百貨成為了一定的規模,又必然會增大抗風險能力,提高跟供貨商的議價能力。所有發展思路跟管理聚合原理一致,容易產生聚合效應,提高了黃村人的競爭優勢。
記者在接觸中發現,黃村的百貨老板們都有傳奇般的發家史,他們或者是白手起家,或者是依靠家族關系繁衍擴張,這浸染著黃村百貨人的光榮,但同時也暗含著黃村百貨人的隱憂。黃村人從擺地攤的街頭叫賣學會了怎么樣去吸引顧客和創造商機,他們贏得起也輸得起,大不了再去擺地攤。但是在商業巨頭滿世界橫沖直撞的今天,指靠小舅子三姨媽那樣的家族關系式的商業運營能夠做大做強嗎?
同樣是一瓶可樂,你一家小店去進貨可能要5元錢,一家大超市去進貨可能只要4.5元錢,但是如果一個個大超市組成的超市集團呢?可能價錢就更加便宜。如果把黃村人辦的百貨公司聯合起來,那將是一種巨大的商業力量。黃村超市之一的富升百貨公司的鐘老板表示,如果能夠有一種力量把黃村人的超市整合成一種緊密的聯合體,可以聯合采購、配送,實現人力、資金、市場等等各方面的資源共享,就可以大大降低這方面的費用,從商業競爭最本質的幾個方面增強黃村百貨的市場實力。
國美一擲數億集中采購的魄力就是明證。但是除了黃村百貨公司的老板們時不時議論這個問題之外,目前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這些從黃村鎮的大山窩里走出來的百貨公司的山大王們整合在一起。據說他們已經組織過類似的聚會,但是沒有任何結果。
現在看起來,黃村百貨業的老板們好像已經功成名就了,但是和那些已經響當當的大型百貨巨鱷們比起來,他們的事業還不大,很多黃村人還是百貨業里頭的小老板。
無論如何,現在看來,“黃村模式”給落后地區的農村發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鑒。農民貧困問題已經成為了中國社會的一大問題。如何破解農民增收難題,加快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是當務之急。目前處于落后地區的廣大農村,大都遠離大中型工業城市和全國性市場中心,運輸成本和信息成本較高;人均耕地不足半畝,而且土壤質量和灌溉條件異常惡劣,因此農業發展水平也較低,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有些地區雖然也有從事家庭手工業的歷史傳統,但在規模上少有突破,所以人們的凝聚力就缺少了條件支持,對此,農村地區必須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
自然條件如黃村這樣的邊緣鄉鎮,人均占有農地資源少,生態環境脆弱,農民就業不充分,光靠農業內部結構調整難以實現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長目標,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實現農村勞動力從農村向城市,從西部向東部,從落后地區向發達地區的“梯度轉移”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的必然選擇。
黃村百貨的老板們都是“洗腳上田”的農民,他們一般教育水平不太高。靠著勤奮、誠信和客家人的優良品格,他們實現了初步成功。但是如何擺脫以往的家族管理模式而建立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如何將分散的黃村百貨統一起來實現規模經濟,如何實現黃村百貨的可持續競爭優勢。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發達起來的黃村百貨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黃村百貨現象雖然獨一無二,但這種傳奇卻長期以來“養在深山無人識”。有業內人士認為,擴大黃村百貨知名度,塑造品牌,有助于整個黃村百貨獲得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獲得持續競爭優勢。對此,黃村需要當地政府部門或者通過成立類似行業協會籌集資金,進行統一推廣。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商業的經營業態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業態之間的競爭使競爭形式更加復雜。而傳統百貨店業態的發展已經趨于飽和,大型百貨商場已經暴露出明顯的成熟期特點:利潤率下降,虧損面增加。加上2004年底中國商業領域的完全對外開放和跨國商業巨頭的沖擊將對黃村百貨帶來挑戰。如何面對這些挑戰,發展自由連鎖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一方面可以統一品牌、統一宣傳、統一采購、統一核算,將分散的黃村百貨聯合起來實現統一管理,降低商品成本和經營管理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努力提高黃村百貨人的管理水平。
(金陵/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