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雨
一個為著不明朗的前景,一個為著可預期的將來。聯想在年末火花四濺,與“金發碧眼”的“洋女郎”———IBM,正上演著一出整個業界都為之矚目與興奮的冬日戀歌。
聯想:國際化的煩惱
剛剛宣布戰略收縮不久的聯想,又走上了規模擴張的道路。坊間風傳聯想從一開始的收購IBM深圳工廠,轉入將與IBM組建合資公司。據稱新公司的PC業務將超過500萬臺,遙遙領先惠普和戴爾。僅是IBM的OEM訂單的增加,就將使聯想的銷售業績多出200億元人民幣。
聯想和IBM的這次合作并不是空穴來風,雙方在PC業務上的多次談判已經為這次震撼事件做了充分的醞釀,加上近年來IBM的PC業績不理想,而聯想由于多元化戰略的步履維艱,也需要靠它的支柱產業———PC業務來重振昔日的雄風。因此近期聯想在PC市場動作頻頻,而且不惜大打價格戰也是出于此因;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今非昔比的IBM在PC這一塊即使盈利微薄,但還是有著龐大的根基,聯想想一口吃下還是比較困難,于是合資是一條折衷的道路。
今年恰逢聯想成立20周年。20年足以稱得上長大成人了,聯想也開始兩條腿走路,一是國際化,一是PC主業回歸,加大力度打壓競爭對手。但聯想的“國際化”,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戴爾高層今年初曾明確表示將加強在中國內地投資,這對聯想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聯想在上海有組裝工廠,但距離自主生產還有一定距離。此次聯想一意攀IBM這個高枝,就是想彌補這個短板,借助IBM現有的渠道與制造能力,迅速進入戴爾、惠普在歐美市場的競爭行列。
自今年年初宣布新的戰略規劃以來,在中國IT產業界舉足輕重的聯想就處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的“水深火熱”之中———從一擲幾千萬美元的奧運TOP贊助計劃、戰略調整后的第一份業績報告,到第一臺打著奧運標識的產品鋪進賣場……聯想確實需要制造一個重磅的“定心丸”,來安撫對國際化承諾翹首以盼的一眾股東。合資IBM,盡管只是“在家門口把自己的肚子搞大”,但也算是一個不錯的交代了。
IBM:真“愛”賭局
與聯想困惑于國際化相反,IBM卻每每困惑于本土化。2003年IBM營收800多億美元,其中軟件與服務的營收已經超過400億美元,而在硬件收入中,PC業務所占份額較少,并且利潤率在所有業務中最低。PC對于IBM來說可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所以,IBM確實想將工廠一賣了之,好抽身去掘金IT服務。但一個想賣卻買主不多,一個想買卻囊中羞澀,結果撮合成了這個“聯想+IBM”的合資公司。
促成合資的另一個背景,是奧運TOP計劃。亞特蘭大奧運會曾成為IBM的滑鐵盧,使得IBM的聲譽受到嚴重損毀。直到悉尼奧運會電腦與技術支持,IBM花費了數倍的精力才重新贏回聲譽。如果在北京奧運會上,聯想也出現類似的“小錯誤”,那么對年輕的聯想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聯想的“奧運營銷”將為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電腦與技術支持,但并不排除“死心不息”的IBM有意借合資聯想,而再戰奧運的可能。事實上,在聯想入駐TOP之前,IBM一直是TOP,現在IBM退出了,但心有不甘,而聯想接過了IBM的“槍”,但心里沒底,于是二者的合作幾近于順理成章。
同時,隨著聯想的鄉鎮電腦普及計劃的推進,一旦合資,IBM便有機會水到渠成地揮師所謂的PC市場凍土層———農村市場,這是礙于品牌面子不愿自貶身價的IBM,心里癢著,嘴里卻從來不說的一塊“肥肉”。(子琦/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