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轉向穩健 明年財政政策基調再考政府智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5日 08:15 《財經時報》 | |||||||||
樓繼偉解釋說,根據明年存在財政赤字并且調減數量的情況,“中性”這種表達不夠準確 ,用“穩健的財政政策”更加準確;經濟學對“中性”的理論解釋,就是政府沒有財政赤字,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實現財政預算收支的平衡,即對社會總需求不產生擴張或收縮的影響 明年的財政政策該如何表述?和6年前一樣,將再一次考驗中國政府的決策智慧。
1998年開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無論官方還是學界,都將其等同于擴張性財政政策。當時用了“積極”這一提法,是因為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和1998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確定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考慮到一下子改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人們可能一時難以接受。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震蕩,便用了所謂“積極財政政策”的模糊說法。原任財政部長項懷誠說,用“積極”二字是體現了“政治智慧”。 6年后,面對的情況相同,客觀經濟環境要求財政政策必須做出調整和轉型,但如何調整和轉型?如何表述?將取決于不同利益決策部門之間的博弈。 財政政策取向各有看法 發改委和財政部官員同時表示,明年財政政策的定調問題,最終將在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事實上,對于財政政策的取向,兩部門已開始表達自己的看法。 今年5月27日,財政部長金人慶在上海“全球扶貧大會”上提出,為確保中國經濟穩步健康發展,財政政策將由“積極”轉向“中性”,從而引發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中性”的討論。 有關人士透露,對金人慶提出財政政策轉向“中性”,國家發改委表示不能接受。 10月底,發改委一位主要負責官員在一次講話中指出:“明年將繼續發行長期建設國債,但具體數額還沒有最終確定!彼f,對于下一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取向,目前存在不同意見,但發改委的主流觀點是,“明年繼續實行‘具有積極性質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繼續實行從緊的土地管理政策”。 11月6日,即國務院常務會結束第二天,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公開表示,中國明年將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在服務于宏觀調控政策的同時,適當削減赤字和公共投資,加大農業稅減免力度,積極增收節支,推進財政改革。 不到半年時間,為何財政部的表述由“中性”轉為“穩健”? 據了解,雖然對于明年的財政政策的如何表述?目前尚無定論,但繼續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同時調減數量、并消減赤字規模的政策取向已成定局。 樓繼偉解釋說,中性財政政策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政府沒有財政赤字;二是財政赤字保持不變,都可以叫做中性財政政策。根據明年存在財政赤字并且調減數量的情況,“中性”這種表達不夠準確,用“穩健”的財政政策更加準確。 專家分析,“具有積極性質”的財政政策與財政部的想法相去甚遠,但發改委也不愿接受“中性財政政策”這一表述。因為經濟學對“中性”的理論解釋,就是政府沒有財政赤字,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實現財政預算收支的平衡,即對社會總需求不產生擴張或收縮的影響。 雙方博弈的結果,是互相妥協,接受“穩健的財政政策”這一取向模糊的說法。 部門博弈 同為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為何會發生如此分歧呢? 專家認為,這是因為不同的政策取向。對發改委而言,意味著分配財政預算資金數量的變動;對財政部而言,以發行建設國債為主要特征的積極財政政策,與財政部推行的公共財政體制相背離,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客觀上要求目前的積極財政政策必須進行轉型。 分析一下今年的中央財政預算,也可看出兩個部門為何發生分歧。 2004年,國債發行總規模為7022億元,其中3674億元用于借新債還舊債,可用于增加支出的增量部分只有3348億元,其中150億元由財政部負責轉貸地方政府使用,950億元“切塊”給國家發改委,作為建設項目資金,由發改委負責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同時,中央財政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354億元,這部分資金也是由財政“切塊”給發改委,功能和長期建設國債相同。 這樣,對3348億元增量國債的支出,地方政府可得到150億元,財政部通過部門預算統籌分配1894億元,國家發改委獲得1304億元資金的分配權。 如果明年財政政策趨向“中性”,假設停止發行長期建設國債,預算內經常性建設資金不變,發改委負責分配的項目資金將降為354億元。 因此,金人慶承諾,在逐步削減長期建設國債數額的同時,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資金,在完全取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后,將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資金增加到1000億元,以保持既得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