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華
重返1300點以來的“抄底效應”弱化,同時也是一個政策利好效應弱化的過程。僅僅從制度方面找原因,寄望于以制度方面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來重振市場是不夠的。因為制度不是萬能的,市場存在的問題還是要從市場內部、從經濟規律的角度去解釋并解決。
大盤近期的表現證明中國股市進入了這樣一個階段:一是政策與股市運行規律的博弈。當我們議論必須像1996年連發12道金牌那樣最終得依靠一連串的政策累積效應才能扭轉股指的頹勢時,實際上是在承認股市在按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與政策效應頑強地對抗。究竟政策目前只是起到干擾波動的作用還是即將扭轉乾坤,短期而言仍欠明朗。二是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博弈。這種情況并非過去不存在,只是今天(以及將來)由于機構在入市方面的時空差異進一步尖銳化了。不妨斷言:由政策催生的眾多機構(以基金為代表)由于隊伍不斷地擴大曾一度鐵板一塊的階段已一去不復返了,其作為大盤穩定器的理論功能亦隨著股指近日的表現煙消云散。社保基金、保險資金、企業年金獲準入市當然是好消息,但具體到何時何位置入市,對眼前的大市來說則未必就是絕對的好消息。原因在:股市是一個群雄角逐的博弈戰場,這個戰場利益的對手遠遠多于短暫的盟友。這一點,只要看看近三周來老藍籌與二線藍籌的頻頻異動就一清二楚了。
以基金為主體的機構不僅在老藍籌上博弈,在二線藍籌上也進行博弈。內部傳出的消息有些基金自己人之間爭論得非常厲害。然而有一點應該是沒有分歧的,那就是無論后市如何,應該堅決基于年終利益鎖定浮盈套現。從這一角度出發,老藍籌起的是護盤的作用,長江電力擔任指揮信號的角色,而一大批漲幅可觀的二線藍籌乘“9·14”之機拉升后或已筑頂或正進行最后沖刺———前者如中集集團、中興通訊,后者如深赤灣、鹽田港、上港集箱、上海機場、云南白藥……這一群體退潮之日,將是大盤重陷頹勢之時!
走勢方面,自低探1289點以來盤中曾四破(連1289點那次是五破)1300點而最終都能收到1300點之上(最低的一次是上周二收1301.5點),主力護盤的意圖從來未這樣明顯過。與此同時反彈的技術條件亦漸趨成熟。輿論將周三股指拉出“9·14”行情以來的第二大單日漲幅歸于政策利好,其實筆者在周二的文章中已指出只要周三能頂過去,技術上的反彈可至1360點的第一目標。而再早幾周,更指出11月上中旬的反彈目標應觸及1400點。上述預測,都是依據大盤運行的規律推演出來的。故此我們可以將本周起步的行情定為反彈而不是新升浪的開端,也就是說并不認為近期出臺的利好已改變了,大盤的運行規律并導致趨勢逆轉。這一點,從周四兩市日成交放出近幾周盤底期間最高的280億元,而且是以長上影高位收陰,可以初步得到證實。正是由于這種放量,使我們懷疑主力繼續向上做多的意愿是否堅決,因為它意味著超過周四高點向1400點上攻需要更大的量能,而目前似乎并不具備。因此雖然我們認為下周三之前股指仍有再次上沖的表現,但并不抱太高的期望。也許我們還是必須作出機構借利好將反彈一步做到位的判斷。而假如價量表明在再次上攻期間仍不理想的話(放量滯漲或縮量上漲,或成交急劇減縮)則最遲下周四我們會看清楚1300點依然不得不接受新的考驗。認為大底已成的人顯然高興過早了。
拉鋸長達三周的1300點保衛戰,堆積了2000億元以上的巨額成交,其間接近一周的兩市日成交竟有200—300億元之多,而主要的多空換手又集中在1305點至1340點的狹窄區域,這在滬深股市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不僅在這個狹窄價箱的底部放量,而且在頂部也放量,顯然是有一股力量拼力在保,而另一股力量又拼力地壓。如果這兩股力量本是一股,撲朔迷離的局面倒也不難澄清。但若真是兩股,則依筆者的經驗,這個建筑在多年底部的密集交易平臺———突上去便是福,跌下來便是禍!本周的漲升是多頭多次守穩平臺下端后發動反擊的一次嘗試,如無功而退,當然順理成章還要退回1300點一帶了。(子琦/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