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加《世界日報》報道,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但很多國家對中國的認知卻非常有限,一般常見的報道諸如,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大量進口原油、建材和自然資源,造成上述物資價格大幅上漲;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急劇擴大、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等等。而英國一家名為Gavekal的研究機構近日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為“對中國的誤解”(ChinaMisconceptions),闡述了對中國經濟的五個方面的錯誤論點。該報告認為對中國經濟的第一個錯誤論點是:油價高漲是因為中國大量進口原油。但一位對原
油市場非常有研究的分析師指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亞洲國家并不是進口每桶54美元以上的高級原油,而是進口較低級的原油。當美國的油價由每桶34美元漲至54美元的同時,亞太地區進口的油價則是從每桶29美元上升到每桶40美元。亞洲地區油價的漲幅要比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的少得多。該報告認為近來油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國內的煉油廠擔心原油供應中斷,爭相購買,增加庫存量,而不是中國進口的增加。中國并不會不論油價高低都會大量進口原油,其國內的需求也會因油價高而下降。中國政府會繼續投資于大規模的能源計劃,以確保能源獨立,如興建大型水壩及核能發電場。對中國經濟第二個錯誤論點是:中國擁有過剩的勞動力,勞動成本不會上漲。該報告認為,目前中國位于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許多工廠都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工資上漲率接近40%。另外,中國勞動力的結構也不平均。中國廉價勞動力對世界反通貨膨脹的作用將會逐漸消失。第三個錯誤論點是:中國快速的大規模建設是一個泡沫,最后會引發通貨緊縮。經濟泡沫有不同的類型,一類資金的主要來源是銀行,另一類資金主要來自股市和發行債券。該報告認為,中國大規模基礎建設的泡沫不但不會導致通貨緊縮,反而會加速通貨膨脹。中國建設所需資金的來源有兩種,一是外國資金,二是國內銀行。中國的商業銀行與西方的商業銀行結構完全不同。中國基礎建設資金并不是來自私人機構,而是來自政府所屬的銀行。所有沒有投資效益的資產都直接或間接地歸政府所有,因此,中國的建設泡沫不會發生銀行倒閉或政府被迫拍賣資產的情況。第四個錯誤論點是:中國的商業銀行呆帳情況十分嚴重,有可能引起大規模的金融危機。而該報告則持相反的看法,認為在中國,銀行是政府的延伸,銀行的壞帳和意大利政府直接補貼菲亞特汽車公司和意大利航空的情形事實上是一樣的,雖補貼方式稍有不同,同樣都造成資本浪費,降低資本投資效益和結構性貨幣貶值等結果,但不會演變成大問題。人民幣將在未來12月內升值是對中國經濟的第五個錯誤認識。該報告認為中國似乎決定以經常性的通貨膨脹來解決人民幣值低估的問題,因為它的過程是漸進式的,以免造成幣值突然升值帶來的沖擊。如果投資人想利用出售美金及購買人民幣來套利,最后有可能以虧損收場。這篇研究報告的結論是中國的經濟仍在快速增長,但其增長的本質正在改變。新成立的公司,其獲利能力已因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漲而下降;另一方面,國內的消費能力則因人民的收入增加而急速上升。
(信息來源:駐加拿大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