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在2004年超市食品安全論壇上發布了首份《中國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報告》。報告指出,連鎖超市是食品零售環節最安全的渠道,消費者去超市購買食品,主要原因是安全衛生。
據市場運行調節司副司長徐加愛指出介紹,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會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委托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對中國市場上銷售規模、門店數量、市場占有率等方面極具
影響力的25家連鎖超市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調查,同時對900多位消費者進行了食品安全狀況認知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連鎖超市與其他食品銷售渠道尤其是與農貿市場相比,是食品零售環節最安全的渠道。
徐加愛指出,連鎖超市的這一優勢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絕大多數連鎖超市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在被調查的超市中,82%的超市進行食品安全風險分析,91%的超市注重食品安全基礎建設,91%的超市健全了食品衛生安全崗位責任制,86%的超市把量化指標作為考核依據。據了解,絕大部分超市設置了食品安全管理部門,73%的超市配備了食品安全專職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21%的超市還向門店派出質量專員巡查。
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理念和技術手段上好于其他渠道。大多數連鎖超市在總部建立了食品檢測室,部分連鎖超市還在門店里設立了食品檢測站(點)。一些超市計劃不斷加大對檢測設備的投入,加快食品安全自檢體系建設。
消費者對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明顯領先于其他渠道。問卷調查顯示,消費者目前購買包裝食品的主要渠道是超市。
徐加愛同時表示,目前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一,組織結構需進一步優化。92%的超市將質量管理部門設在采購或營運部門。出于利益考慮,這些部門必然會限制質量管理部門職權的行使。據上海市有關資料顯示,投訴和曝光多的超市主要是在質量管理部門從屬于其他管理部門的連鎖超市。
其二,加盟店及聯營、招商部分的管理亟待加強。調查發現,一些連鎖超市對加盟店自行采購的食品安全完全處于失控狀態,聯營和招商部分已成為超市中投訴最多和安全問題最集中的部門。
其三,供應商向門店直送食品的質量監控存在缺陷。連鎖超市的門店檢測力量薄弱,供應商向門店送貨的質量標準相對降低,而直送商品恰恰是衛生要求比較高的日配食品。
其四,現場加工的食品原料質量控制存在隱患。調查發現,一些連鎖超市為了降低損耗往往將一些新鮮度不佳,但還在保質期內能使用或食用的生鮮食品作為原材料來現場加工制作食品,給現場制作食品留下了安全隱患。
此外,超市過分壓低進價導致食品質量下降。調查中發現,有的超市為了保持競爭中的價格優勢,一味壓低供貨商的報價,忽視了對供貨商所提供食品的質量控制。
(編發:裴月、范嵬 信息來源:國際商報 記者:范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