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輝
由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辦公室、文化部文化市場司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藝術產業論壇及2004中國畫廊推介展暨國際畫廊邀請展”近日在北京隆重舉辦。展會由“論壇”、“展覽”和”專場拍賣會”三個部分組成,“藝術與誠信”的論壇主題,成為此次會展的一個亮點。
偽鑒定遭質疑
時下,傳播媒介已經在公眾的眼前大張旗鼓的宣傳“誠信”二字,可見我國經濟市場呼喚誠信之風的急迫。市場經濟沖擊下的“制假賣假”現象也越來越突出的表現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中。在論壇上,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張新建在談到藝術市場假畫泛濫的狀況時,頗為感慨地說:“現在許多鑒定人員和鑒定機構實際上并不具備專業資格。不久前,一個消費者請某鑒定中心為其藏品鑒定,鑒定結果是真品。此后經多方求證,結果都認為是贗品。他一怒之下將該鑒定機構告上法庭,法院的判決是該機構需賠償消費者損失費9萬元,外加來回機票費1萬元。這個案例說明中國藝術品市場亟待完善。”假畫泛濫不僅損害了作者的著作權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讓藝術品經營單位無所適從,而且嚴重影響了我國當代字畫的信譽,使得它們在國際市場中的價位普遍偏低。應當盡快建立起具有權威性、公正性和專業性的鑒定機構,依法管理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市場立法層次低和立法滯后的問題也嚴重地制約著管理部門的監管。1994年文化部頒布了《美術品經營管理辦法》,2004年重新修訂并頒布了《美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但是直到今日,國家始終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和監督機制,這不能不讓人反思。對誠信的呼喚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越來越急迫的聲音。出臺藝術品市場管理條例,遏制藝術品造假行為,藝術品市場的法制建設迫在眉睫。
誠信必定出效益
近年來,我國藝術市場的迅猛發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海內外的投資者普遍認為,我國的藝術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據統計,目前我國收藏愛好者達700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6%,年交易額100多億元。中國拍賣協會會長張延華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前景看好,中國拍賣業崛起至今不過十一二年,迄今全國已有拍賣機構近300家,其中成規模的近30家。1994年當齊白石的一幅《山水十二冊頁》拍出517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時就有人驚呼:齊白石的作品恐怕再過十幾年也不可能再達到這個拍賣巔峰了,可歲月轉瞬,去年中貿圣佳拍賣會上,齊白石的另一幅作品《山水》八開冊頁卻拍出了1661萬元的高價。
中國的各大中城市都有銷售藝術品的聚集區,每個聚集區平均有業戶近百家。在四川、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藝術品銷售區平均擁有商戶400家以上。但這些經營單位規模較小,產業化程度低,經營秩序比較混亂。在北京、上海等地,按照現代企業模式建立的經紀制畫廊開始出現,它們規模較大,實力較強。各類商業性藝術展覽運作模式也日漸成熟,2003年上海藝術博覽會現場成交額就達數百萬元。每年藝術博覽會和各種形式的藝術展銷會的交易額過億元。據悉,為配合文化體制改革,國家近期將對文化事業單位出臺相應的優惠稅收和經濟政策,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市場報》 (2004年11月12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