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非經常性損益的幾點認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2日 09:30 上海證券報 | |||||||||
    2004年1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問答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2004年修訂)》(以下簡稱《新問答》),該項新的規定發布后,有關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的話題,再次引起了業內相關人士的關注和議論。為此,筆者就非經常性損益談幾點個人的看法,與大家進行探討,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1999年,中國證監會在《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
    毋庸置疑,非經常性損益概念的引入,至少起到了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一是有效地杜絕了利用非經常性損益操縱利潤的傾向,鼓勵上市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主營業務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上,促使上市公司的運作更加規范;二是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經營業績的評價更加客觀、公正。     但是,對于非經常性損益的認識,目前在輿論上仍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     筆者以為,非經常性損益是客觀存在的,它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據對2004年8月30日止已在滬深兩市披露半年報的1373家公司的統計,有821家公司體現為非經常性收益42.83億元,占該類公司凈利潤總和的8.81%,有532家公司體現為非經常性損失46.25億元,占該類公司凈利潤總和的-12.02%,20家公司披露的非經常性損益為0,以上數據不僅說明了非經常性損益存在的客觀性,同時也說明了非經常性損益對上市公司業績的總體影響不大。     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中國證監會出臺有關非經常性損益政策的目的之一也在于此。因此,公司經營者應充分站在股東利益的角度,理直氣壯地認真做好工作,盡可能地組織好非經常性收益,減少非經常性損失。     應該說,《新問答》較之以前的相關規定概念清晰,操作性強。但筆者同時以為,新規定在某些內容上存在處理方法過于簡單化的傾向。比較明顯地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是關于政府性補貼。《新問答》規定,各種形式的政府性補貼一概列為非經常損益。而實際當中,有些政府性補貼,是政府給予企業因生產特定產品或提供特定勞務而給予的價格補償,這部分補貼收入因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存在,因此實質上是對產品生產或勞務提供者的一種價格補償,它具有經常性和持續性的特點,如把該類性質的補貼收入列入非經常性損益,有悖于非經常性損益的定義。     還有些政府補貼是因企業以一定的、可量化的經濟代價而發生的,如2003年度政府給予外貿出口企業的出口退稅質押貸款貼息款。但是,按照《新問答》,企業取得的該項貼息款列入非經常性損益,而向銀行支付的質押貸款利息則作為經常性損益,收入與支出的處理方法缺乏配比性,規定不盡合理。     二是關于資產減值準備。對于以前年度已經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新問答》要求作為非經常性損益處理,這使得計提減值準備是經常性損益,而轉回則成了非經常性損益,前后處理上不一致,自相矛盾,客觀上起到了引導企業少提甚至不提減值準備的作用,不利于企業客觀地運用謹慎性原則,合理地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     三是關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標的計算。《新問答》與相關的制度規定沒有很好銜接,具體體現在對上市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計算上。     按照《新問答》規定:公司在計算"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時,公式分子中的凈利潤應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但對公式分母中凈資產中包含的當年度已實現的非經常性損益沒有要求扣除,導致分子、分母所包含的經濟內含不一致,其結果是當非經常性損益為收益時,凈資產收益率被低估,反之,當非經常損益為損失時,凈資產收益率則被高估。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于非經常性損益的認識還有待于提高,制度建設上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本文所談及的幾點看法,僅是個人在實際工作中所作的一些理性分析,旨在與國內同仁和有關人士共同進行商榷,達成共識,促進有關非經常性損益的制度規定日臻完善,科學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