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岳瑞芳 發自北京
北京市銀行業協會11月11日表示,部分房地產開發商未嚴格履行合同而引發糾紛后,一些業主動輒以不還銀行貸款的方式向開發商施壓,此舉于維權無益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
11日,北京銀行業協會首次公布了京城房貸客戶的失信情況,以此遏止不良房貸的逐
步攀升。
據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共有2876名房貸客戶因欠款被納入由16家中資銀行共享的不良信用信息系統,其中涉及的“不良”住房貸款高達3024筆。
北京銀行業協會對其中欠款額最大的10個項目進行了解后發現,客戶的欠款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發商與借款人勾結形成“假個貸”,二是開發商未嚴格履行合同或兌現承諾,引發業主與開發商之間的糾紛,業主以不還銀行貸款的方式向開發商施壓。
北京銀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就北京目前的情況來看,房貸客戶之所以“失信”欠款,原因以第二種情況居多,這也是銀行最“頭疼”的地方。這位負責人說,雖然目前已有部分業主就此問題向銀行尋求幫助,但不少業主仍然以開發商違約為由拖欠銀行貸款。
對此,北京銀行業協會11日表示,協會支持業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業主維權所采取的各種行動應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不還銀行貸款的方式向開發商施壓既違反了《借款合同》的約定,對于維權沒有任何益處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最終的后果是給業主帶來長期的信用損失。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1月12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