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國家機關招錄公務員的報考工作已結束。從人事部傳來消息,今年報考中央國家機關的人數再創歷史新高,突破54萬人,其中取得考試資格的人數與計劃錄用人數的比例平均為37.3:1,有的職位高達100:1。報考公務員熱,說明國家公務員的職業吸引力在增強;但是,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這一高比例數字的背后,又折射著隱憂。
今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取消了許多門檻限制,其中允許社會人員報考是最引人注目的一
條,但從報考情況看,雖然社會人員參與有了大幅度增加,但在校大學生仍然是絕對主角。這一方面表明,打破公務員來源結構單一化的任務還很艱巨,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大學生的擇業觀仍顯得單一。據人事部對89個城市的一項就業統計,公務員職位只為大學畢業生提供1%的就業崗位,但卻吸引了30%大學生的目光。千軍萬馬擠這個就業“獨木橋”,反映了在大學生群體中,職業價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
與上級機關“一頭熱”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基層的“一頭冷”。相對國家機關人才濟濟,基層人才匱乏早就是不爭的事實。記者日前在蘇北某縣采訪時了解到,這個縣2003年只有一名本科生來這里工作,而該縣每年考上本科的學生就有150名。造成縣城以下人才虧空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條最為關鍵:“下基層就是吃苦”的認識,使得許多畢業生不愿意到縣城和鄉鎮、廠礦企業工作。日前南京高校的一項調查,也很能說明問題。在有5000名學生參加的問卷調查中,有75%的學生選擇收入穩定、條件較好的機關或事業單位就業。這就是說,在大學生中,“不下去”成為更多人的一種現實選擇。
這幾年,隨著國家擴招政策的不斷實施,大學生就業市場壓力不小,但與我國目前人才規模偏小的現實相比,擴招政策顯然存在積極作用的空間。問題在于,與招生數量的急劇擴大不相適應,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職業評價尺度卻修正得很不夠。
擇業是個人行為,但卻具有鮮明的社會性。一方面,擇業的集中度反映了社會職業的公眾吸引力;另一方面,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可以糾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偏差,引導大批青年學生到國家、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對大學生擇業觀的矯正,還要放在國家人才戰略的大框架中,當務之急是打破使用人才上的“二元”結構,更加注重人才開發與利用的配套政策,著力營造有利于青年人創業的軟環境,徹底化解因“下不去”所引發的就業梗阻問題。郭奔勝?ā監彨?h?具備相應資質的監理單位根據有關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和工程合同,對工程建設進行監理。政府投資項目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初步設計進行建設。在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實施中嚴禁通過施工洽商或補簽其他協議等方式變更設計方案、提高建設標準、增加建設內容。監管注重中介信用評價
為了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監管,市發改委將建立政府投資中介機構信用評價體系,對中介機構弄虛作假或者評估結論意見嚴重失實的,市發改委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批評,三年內禁止該單位從事政府投資項目的咨詢評估工作,造成投資損失的,應當承擔經濟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而在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違反合同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由有關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造成投資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情節嚴重或造成重大損失的,由相關資質認定單位依法降低其資質等級或者取消其相關資質;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辦法規定,任何單位、個人都有權舉報市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建設和運營管理中的違法行為。為此,市發改委設置并公布舉報電話、網站和信箱。商報記者羅喬欣J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