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發展,不敢懈怠,京基從小到大;十年歷程,風風雨雨,京基由弱到強。十年之旅,榮光與輝煌,一個集團化、多元化快速成長的民營企業在南中國的大地上抒寫著自己的恢弘巨章。
風雨載錄策馬兼程
如果“三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那么十年的時間未必足夠。更何況房地產行業還在日新月異的成長中。但十年,卻足以見證一個企業發展的軌跡,留下一些認識上的思考。
京基十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風風雨雨,波瀾壯闊。房地產行業是如此豐富美麗,京基十年更是蔚為壯觀。
京基一直在策馬揚鞭,風雨兼程,潮流在催促前進,市場在鞭達競爭。京基不敢作絲毫的停留與駐足。但十年之景,卻實在不容錯過;十年之美,由不得我們不作片刻的回眸與凝望……
東方風來滿眼春
1994年12月,一個28歲青年創業立旗,他的名字叫———陳華,他積蓄做了十年建筑與裝飾的資本正式注冊成立公司———深圳市京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陳華看上了位于羅湖區中心地帶的中建大廈,在11層租下兩間房,進行了相應的裝修,買了最簡單的辦公設備,公司就這樣成立了。陳華要自己找職員,找伙伴介紹,找朋友推薦,五六個人聚集在一起,公司就開始運作了。
企業初創時期面臨的最大困難往往集中在三方面:資金、人才、市場。而對京基而言,做了十年建筑裝飾行業的陳華,本身就是建筑領域的技術精英,因此人才并不吃緊,最緊缺的就是公司開始實際運作的項目,以及啟動項目所需的資金。做房地產不同于做小商品買賣,一個項目的啟動少則幾千萬,多則數億。
如山的困難堆積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青年肩頭,但東方風來滿眼春的蓬勃發展的市場形勢,鼓舞著熱血青年奮起前進的腳步。
碧氏精品奠根基
1994年,創業伊始的京基地產首先在梅林起步,以最優惠的價格與付款方式拿到了第一個開發項目———金梅花園。95、96兩年的開發與銷售,讓剛起步的京基地產迅速回籠并積累了資金,也豐富了產品開發的經驗。
高起點定位為京基地產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先機。1996年12月碧荔花園推出628套單位,在短短的時間里全部清空,資金迅速回籠。1998年10月,碧云天464套小高層住宅也在短期內售罄,成為當時深圳樓盤銷售的奇跡。1999年,碧華庭居的開發建設再創輝煌,銷售位居深圳市樓盤前列。2000年,京基被市政府授予深圳市房地產項目開發第一名以及“守法納稅大戶”稱號。三大“碧氏”系列樓盤的連續推出,奠定了京基騰飛的厚重基石,無論在資金積累、建筑設計、還是營銷手法上,京基厚積薄發。
2001年,京基地產被評為“深圳300家最具成長性企業”,2002年碧海云天的率先推出,領唱了整個深圳灣區物業,率先打響了深圳灣15公里海岸線上濱海大決戰的第一聲禮炮。碧海云天銷售業績在當年國土局二、三季度銷售排行榜中連續兩屆榮膺龍虎榜榜首。它大手筆策劃克林頓代言樓盤,大氣勢推廣總統府豪宅,成為當年中國營銷事件的經典案例,極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京基地產一夜之間傳遍鵬城。2003年持續推出的碧海云天二期———紅樹東方,一改一期豪宅的西化風格,園林精致,非常中化。2003年碧海云天成為深圳樓盤銷售龍虎榜第一名,被評為“全國創新示范樓盤”、“中國名盤50強”、“國家建設部優秀戶型設計獎”,京基地產也因此被評為“中國房地產開發百強企業”,連續被評為“深圳行業十強企業”、“深圳房地產開發十強企業”、“深圳房地產銷售十強企業”、“深圳市政府住宅產業化先進單位”、“中國質量承諾、誠信經營企業”。
四方布局圖鴻志
在龍虎榜的銷售排名中,2002年京基在項目成交金額中排第六,在項目成交面積中排第十,在開發企業銷售金額中排第八;2003年在項目銷售金額中排第一名,在項目銷售面積中排第二名,在開發企業銷售金額中排第五名。對比近兩年的龍虎榜排名,京基的成長顯而易見,并且以超常速度完成公司發展壯大、規模擴張的原始積累。
2004年,京基十年,公司正式實現集團化運作,成立京基集團。京基集團下轄京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京基會所管理有限公司、京基置業有限公司、京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京基五星級酒店等,各子公司進行獨立運作,集團統一管理。
今明兩年,京基集團將同時運作四大項目。布局深圳,南山、福田、羅湖、鹽田,由西至東,京基四大項目一字排開,其中三個項目建筑面積在20萬平方米以上,均居城區核心地段。
今年10月盛大開盤的御景華城項目,地處福田華強南、雙口岸,商業繁榮交通便捷,總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以中小戶型為主打,首創拿波里風情三層立體親水園林,打造尊貴皇家酒店式社區,成為深圳的小戶型航母。御景東方位于南山華僑城紅樹灣片區,是繼碧海云天后又一大型生態景區高檔住宅,以中大戶型為主,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坑基工程。四個項目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位于地王大廈旁的金融中心廣場項目,總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年底動工,這也是京基首次進入寫字樓開發市場。位于鹽田大梅沙的五星級酒店項目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現已完成設計的招標工作,12月12日將進行正式的奠基儀式。
作者:特約撰稿張立海熊家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