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券商信用基礎和參與者信心--券商突圍信任危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1日 11:09 證券時報 | |||||||||
    沒有一家券商可以從目前的行業信譽缺失中獨善其身。券商行業信用缺失導致券商難以擺脫經營性困境,而被放大的信用危機開始引發整個行業資金正常性流動的閉合風險,整個券商行業面臨股本金的無效損耗乃至枯竭。     “券商需要社會的信任。”這是近期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一再聽到的券商發自肺腑的呼聲。
    近期,“國九條”落實效率頻頻加快,尤其是改善券商融資環境利好政策不斷,比如降低發債、股票抵押融資條件,準許發行短期融資券,試點券商進行集合資產管理產品創新等。但在叫好這些輸血性政策的同時,許多證券公司發現融資渠道雖然開了閘門,但券商的集體信譽缺失已造成整個行業陷入無人問津、無錢可融的境地。     在尷尬之中,許多券商強烈呼吁改變輿論妖魔化券商行業的偏激傾向,給予券商更高的行業定性,站在全局角度系統地審視券商未來的發展定位,恢復券商行業的信用基礎和參與者信心,改變社會資源對券商行業從蜂擁而至到一轟而散的非理性逐利狀態。只有如此券商行業的自我強身之舉才有現實意義。     改變輿論妖魔化傾向     曾廣為流傳的風險券商“黑名單”讓很多券商傷了心。雖然監管部門已鄭重對此作出聲明,公開駁斥風險分級及“黑名單”的存在。但整個社會對券商的信任危機并沒有根本性改觀。     有券商向記者坦言:目前證券公司有被妖魔化的傾向。輿論對券商行業報憂不報喜,只盯住問題不放,不管是近一年多以來的多家券商被托管,還是近期所謂券商風險分級名單的披露,都表現出一種墻倒眾人推的狀態。甚至有不少未經調查研究的不實傳言風起云涌,券商有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些道聽途說的說法進一步激化了市場對券商風險問題的偏頗認識。因此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改變券商現狀的重要因素。     國都證券總裁馬玉華認為,社會對于證券公司的信任有一個變化過程,從最初的趨之若鶩,到現在的唯恐避之不及。究其原因,是券商整體管理不規范和行業管理制度不健全,因而往往會出現一兩個人毀了一個公司(或營業部)的事件發生。而這類事件的頻頻曝光,更是深化了社會和投資者對券商的不信任。改善券商治理結構,完善券商風險控制制度,提高券商管理水平,將直接改變社會對證券行業的認識。但輿論的正確指引也很關鍵。     有券商建議,為了大多數券商的生存發展,除了應公開駁斥風險分級及“黑名單”的存在之外,還應澄清已處置券商和所謂風險券商的本質區別,以正視聽。這對處在信任危機中的券商是一種直接的援助。另外,還有券商希望澄清“沒有禁止國有企業進入證券市場”,緩解大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進入證券市場和參股證券公司的輿論壓力。     扭轉行業信譽缺失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券商并不想回避自身存在的問題,但他們普遍強調在經歷三年單邊熊市的洗禮和磨礪,在股權二元結構與唯融資是舉的功能定位存在制度缺陷的證券市場上,在行業收入無法覆蓋成本、資金成本高企的經營條件下,券商能夠維持正常的運轉已實屬不易。但市場混淆了違法、違規與全行業經營困難的本質區別,使證券行業賴以維系的信用基礎已有瓦解之勢,一批券商漸漸喪失業務資格和維系各類客戶的信用環境,各類社會資金和資源對券商避而遠之,尤其是國有企業參股證券公司阻力重重。長此以往,受損的不僅是證券行業,也將禍及整個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     沒有一家券商可以從目前的行業信譽缺失中獨善其身。馬玉華稱:“目前券商的服務差異化較小,容易被一視同仁。國內券商目前的創新方式依舊是一種政策導向型的創新,即管理層先明確政策,其后券商再依據政策設計產品。結果就是大家設計的產品大同小異,無法體現券商的水平,無法實現券商的差異化,也就給人一種‘你有的他也有,他的問題也是你的問題’的錯覺。”     這種集體行業信用缺失導致券商難以擺脫經營性困境,被放大的信用危機開始引發整個行業面臨資金正常性流動的閉合風險,以及整個券商行業股本金的無效損耗乃至枯竭。     為了解除融資渠道開閘而信用缺失的窘境,為券商短期融資券、公司債券融資提供良好的配套環境。有不少券商建議應設立由國家控股,券商自己出資的經營性的融資擔保公司,解決券商發債過程中存在的操作性障礙。     讓政策雨露惠及更多券商     與救命稻草相比,券商更強調獲取更多的謀生手段和機會。深圳一新興券商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證券公司作為市場投資主體和唯一的專業資本市場中介,只有被整體激活才能從根本上激活市場。要關注行業主流的全面,管理層應該為整個證券行業提供一個連續性、科學性、全局性的政策環境,給大多數券商自我清理、整頓、恢復的時間和空間,給大多數券商通過新政策改善融資和經營狀況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幫助券商生產自救、恢復盈利能力,提高資產質量和資金流動性。給守法經營又經營困難的券商提供實質性的補償,實質性的救贖措施。     有不少券商建議,在政策方面,管理層應該給仍然維持正常經營的證券公司提供業務機會。妥善處理券商整頓與金融安全之間的關系;嚴格區分違規券商處置和一般券商。準確把握試點券商業務創新與券商正常的本源業務權利之間的關系。首先,在嚴格、有效監管的同時,在業務資格和業務機會方面盡量提供一個公平、公開的政策環境,除明確處置以及獲取試點券商外,對所有的券商一視同仁,提供其應該享受到的業務資格和權利,將本源業務資格交還于廣大券商,而創新試點券商應將重點集中到具有真正意義的創新如創新產品的銀證合作、保證合作,資產證券化試點等新業務上。     另外,有券商提出,分步驟妥善推動資產清查工作,可嘗試好人舉手的辦法,由券商發布誠信公告,鼓勵幫助券商妥善處理債權人關系,由董事會保證財務的真實性,按照最新的政策要求,給不占用客戶保證金又沒有國債欠庫的合規券商以優惠,盡量讓他們更多地享受到應有的政策雨露,也能夠享受到業務創新資格試點的機會。     行業發展期待高定性     太平洋證券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有市場人士對券商存在的意義產生了懷疑。當各種金融機構紛紛蠶食券商業務之時,甚至有觀點認為,在“混業經營”大趨勢下,券商歸并入商業銀行方屬正道。這種觀點顯然有失偏頗。盡管由于各種原因券商行業已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一塊短板。但快速變遷的金融需求、產權改革及其有效地流動,都要求中國的資本市場快速地成長。如果券商行業不能獲得區別于其他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實現自身的專業化發展,資本市場也斷無快速發展的可能。     有江浙券商負責人向記者強調:券商行業的發展已到了需要重新高度定性的緊要關頭。以往市場過于看重證券公司的證券交易和承銷功能,忽視券商的資產管理和其他創新業務,而券商承銷業務的賣方市場和交易營業部過度競爭掩蓋了這一偏差。券商的深層次制度缺陷長期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在牛市期間錯失了有效清理券商違規融資和填補保證金挪用的制度漏洞,也沒有真正下力解決券商合法低成本融資渠道問題。目前必須在改進公司治理和業務創新領域進行政策面的突破。     管理層應進一步明確券商行業的重要性,盡快重建券業的信用基礎,通過公平、公正的行業政策提升證券行業整體競爭力,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全行業生產自救,恢復并提升券商行業的盈利水平和競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