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1日電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教授日前在“亞洲新時代背景下中日美三國的作用”國際研討會上作主題報告時表示,中國以占全球GDP4%的份額,為世界經濟增長創造了17.5%的貢獻率。解放日報報道,他還指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對全球不是一種威脅,而是世界經濟增長必不可少的動力。
“亞洲新時代背景下中日美三國的作用”國際研討會由關西經濟同友會、復旦大學、
哈佛大學和京都大學聯合主辦。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對亞洲新時代的影響成為與會中外專家的關注熱點。
針對一些國家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擔憂,華民直言,中國經濟增長已經給全球帶來福利。這種全球福利效應通過7種渠道實現:貿易出口、原材料進口、中間品進口、資本品進口、奢侈品進口、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外匯資產投資。像貿易出口,中國大量出口的是勞動要素密集型產品,這種產品結構促進了貿易伙伴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改善了貿易國的經濟增長條件。像原材料進口,中國作為進口大國,事實上已經成為出口國確保就業的重要支撐,假如中國不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大量的澳洲工人就會失業。再如中國對FDI的巨大引力,同樣也是為全球資本投資提供了良好的投資場所,提高了那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GNP)。
對于中國外匯資產投資的福利效應,華民還以華爾街日報一份研究報告進行佐證———在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備中,有2000多億元是用來購買了美國的國債、機構債券或公司債券,對世界貨幣供應的穩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各國都有好處。
華民認為,中國經濟之所以能保持持續高速增長,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在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采用了漸進式模式,把改革始終控制在一個有秩序的范圍內;另外還因為大規模引進了外資,以及大規模參與國際分工和利用外部市場,于是,中國在沒有真正完成原始積累的前提下得以有效借助了國際資本的力量。從目前來看,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勞動力資源稟賦優勢,有相比于其它國家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勞動力。(鄭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