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武漢市居民誠信情況及打造“誠信武漢”建議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0日 1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誠信就是誠實、誠懇、信用、信任。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傳統美德。但近年來在我國,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都出現了許多不盡如人意的誠信問題。社會信用缺失,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完善的嚴重障礙。誠信作為精神文明領域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最近武漢市城調隊對武漢市600戶居民家庭進行了關于誠信的抽樣調查,根據調查資料,我們對武漢市居民關于信用的認識,以及消費信用缺失、社會交往信用缺失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并對如
何打造“誠信武漢”提出建議。

    一、逾九成被訪者認為完善誠信體系是必要的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將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作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了專門的論述,提出“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在當今社會倡導誠信的氛圍中,誠信已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社會風尚,正成為世人的期盼和追求。人無信不立,誠實守信既是為人準則,更是企業經營、政府行政必須堅守的“至上原則”。600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98.5%的被訪者認為完善誠信體系,加快誠信建設對武漢市的發展十分重要,96.2%的被訪者認為構建誠信體系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可見,誠信作為立身之本、興業之道、安邦之基愈來愈被市民所認同和推崇,為全社會推進誠信建設打下了較好的思想基礎。

    二、逾九成被訪者遭遇信用缺失現象

    市場經濟,是交換經濟、競爭經濟,又是一種契約經濟。因此,如何保證契約雙方履行自己的義務,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關鍵。目前我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尚處于起始階段,個人信用機制滯后,企業信用制度未完全建立,信用缺失現象的存在,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必然結果。信用缺失不僅嚴重影響市場經濟基礎的穩定,同時也給居民個人直接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已經成為社會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大“公害”。具體表現如下:

    1、消費方面。在消費、與人交往及社會公德三方面,武漢市居民在消費方面遇到信用缺失現象最為嚴重,調查資料顯示,有72.3%的被訪者認為誠信缺失最為突出的是假冒偽劣商品盛行;排第二位是農貿市場短斤少兩、以次充好,比例為56.3%;第三位是虛假廣告,比例為44.5%。從1999年-2004年9月以來,被調查的600戶居民家庭因消費誠信缺失而受到損失累計為47.6萬元。在經濟交往中,假冒偽劣、欺詐欺騙、坑蒙拐騙、偷稅漏稅、短斤少兩、虛假廣告的歪風,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嚴重影響了居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用法律的手段來建立社會和經濟秩序,另一方面還必須用道德的力量來護維,用“誠實守信”的教育來引導和克服。

    2、與人交往方面。《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誠實守信確定為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之一,作為思想道德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誠信是為人之本,是人與人交往的核心原則。對一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人格力量”。調查資料顯示,在居民的個人生活領域中,與人交往方面誠信缺失的現象具體表現為:88.1%的被訪者認為在社會上,沒有誠實守信的觀念,不講職業道德,不信守自己的承諾的人普遍存在;83.3%的被訪者認為在社會上,同事(或同學)之間存在缺乏信任和誠實,當面說好話,背后講壞話的現象;61.0%的被訪者認為社會上存在上下級之間存在缺乏溝通,互不信任,不能以誠相待的現象;53.2%的被訪者認為社會上存在親戚、鄰里、朋友之間借錢不還,不講信用的現象。從1999年-2004年9月以來,被調查的600戶居民家庭因與人交往誠信缺失而受到損失累計為25.8萬元,其中欠款金額占36.1%。由此可見,種種的失信行為對當前的社會信用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3、社會公德方面。調查資料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表現出的不誠信和不遵守公德的信用缺失行為表現為:77.0%的被訪者認為是對公共設施任意損壞,缺乏公共意識;73.1%的被訪者認為是隨意制造城市垃圾和城市“牛皮癬”;70.7%的被訪者認為在公共場合仍然有亂扔果皮廢紙臟物,隨地吐痰的不文明現象;52.1%的被訪者認為被偷盜現象較為嚴重;不按時繳納水電費、不按時繳納電話費比例分別為13.2%和10.3%。從1999年-2004年9月以來,被調查的600戶居民家庭因社會公德方面誠信缺失而受到損失累計為45.5萬元。其中有50%被訪者有被偷盜遭遇,累計金額高達44.8萬元,占600戶社會公德方面累計損失98.5%。在全社會大力宣傳明禮誠信的自覺意識、公德意識,培養和完善公民的道德人格是非常必要的。

    三、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誠信缺失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究其產生原因,調查資料顯示,73.3%的被訪者認為是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時有發生;有71.0%的被訪者認為是法制不建全,對不講信用者的處罰起不到作用;有68.7%的被訪者認為是部分社會成員道德低下。以上種種現象的存在,滋生了不講誠信和公德的環境。而市民在自身遭遇無誠信情況時所采取的態度各異,79.0%的被訪者選擇今后注意小心防范,67.7%的被訪者選擇到相關部門投訴、協商處理的辦法,36.3%的被訪者采取借助輿論媒體譴責的方式,27.5%的被訪者會付諸法律。由此可見,由于市場、社會信用體系的不完善,相應措施短缺,處理措施繁瑣,致使市民在遇到無誠信情況時,多采取自身小心防范的妥協辦法。

    誠信缺失行為的后果是嚴重的,將給社會和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誠信體系包括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和個人誠信,其中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的核心,政府的失信會導致社會生活中不講信用的行為泛濫;企業的誠信水平低下,會造成經濟運行的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社會資源浪費;而居民誠信水平的低下,會造成管理成本的高昂,居民的誠信水平與社會管理成本成反比。誠信缺失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調查資料顯示,70.5%的被訪者認為第一直接受損的是政府形象;69.0%的被訪者認為阻礙地區經濟發展,排列第二;62.2%的被訪者認為不利于社會道德建設,排列第三;53.3%的被訪者認為增加相互隔膜,降低彼此信任度,排列第四;20.2%的被訪者認為導致正常信息受阻,排列第五;15.5%的被訪者認為加大了成本,降低了辦事效率,排列第六。

    四、打造“誠信武漢”的建議

    完善的誠信體系包括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和個人誠信,健全的誠信體系具有兩大支撐和一大約束:即法律保障和道德自律支撐,以及市場約束。如何進一步完善武漢市誠信體系,加快誠信建設,打造“誠信武漢”呢?建議如下:

    1、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建立嚴格的市場約束機制。有82.8%的被訪者認為構建誠信體系,首先要加強武漢市社會輿論監督,對失信者充分曝光,對有不良記錄的企業和個人,加大制裁力度,使其聲譽掃地;建立嚴格的市場約束機制,形成對失信企業和機構的市場約束,使其失去擴大、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和交易的機會,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

    2、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強化誠信的法律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誠信法律體系,可以為社會誠信體系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目前我國的法律建設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仍不足以對社會的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力的法律規范和更為嚴厲的懲處。有81.5%的被訪者認為在相關法律中,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懲罰機制,建立專門的誠信法律體系,使誠實信用受益、失信者受損、違法者受懲的機制在法律法規上得到確認和保障。

    3、增強政府公信力,規范政府行為。政府誠信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心和基石,建設社會信用前提是政府公正、守信,這是建立企業、個人誠信的前提條件。在構建誠信社會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之際,作為管理行政事務的各級政府,政務活動要遵循國家的憲法和法律,自身決策要有嚴肅性、科學性、持續性,要自覺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國家公務員要遵守紀律和職業道德,誠信廉明,公道正派,甘于奉獻。有80.8%的被訪者認為構建武漢市誠信大廈,政府要率先垂范,樹立良好的誠信政府形象,提高自身信用度和政府公信力,勝任社會、市場監管職責,為市場經濟鑄一座誠信平臺。

    4、加強誠信社會意識的培養,打造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社會氛圍。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由于建國后長期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真正的社會信用關系十分薄弱,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個人,都普遍缺乏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觀念的培養。有76.3%的被訪者認為必需加強全社會教育,營造“有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社會環境,引導人們確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價值觀念,自覺履行誠信道德責任。

    5、加強學校教育,使從小教育與大環境培養配套。有72.8%的被訪者認為加強對孩子的誠信教育是全民素質整體提升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誠信教育是系統工程,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學校抓起,與大環境培養相結合,營造誠信氛圍,提高誠信意識,用典型、榜樣來激勵人,用社會公德、商業道德來約束人,用反面例證來警示人。鍥而不舍,必將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形成整個社會“講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武漢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迷你小熊
強烈推薦火線下載
動畫梁祝
中國神話愛情故事
孫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見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