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 黃蕾
10月底,聯想IT服務作價3億元、置換亞信15%股權的交易正式達成,作為此次股權置換聯想一方的代表律師,穩居全美律師事務所排行前五、曾是美國三大破產公司重組律師的威嘉國際律師事務所亞洲區執行合伙人謝威森如釋重負,“這是威嘉將亞洲區大本營移至上海后的第一單,應該說我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11月4日,剛剛到任的謝威森在其位于南京西路中信泰富廣場的辦公室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國際律師事務所在選擇亞洲分所時通常鐘情于香港,但是近年來,我們發現很多客戶亞洲第一站往往是上海,我在上海見的客戶要比香港還多,我的辦公地沒有理由不跟著客戶走。”隨著威嘉亞洲分所的騰挪,謝威森顯然已經適應了上海的辦公環境。
為“走出去”把脈
中國市場正以不可抵擋的魅力吸引著世界資本蜂擁而入,與此同時,國家商務部也于近日陸續發布了關于鼓勵國內企業赴港澳及國外投資的系列文件,簡化了境外投資審批程序,中國資本海外投資隨即迎來春潮。
“中國政府降低了‘走出去’的門檻,大量的中國資本在海外的收購和投資活動將會日益增多,而我們的主要業務之一就是幫助中國公司到海外上市融資和開拓市場。”謝威森對于威嘉未來的發展方向十分明確。
在進入上海之前,威嘉就曾與中國企業在訴訟和反壟斷方面有所往來,并且直接參與了中國政府機構破產法草案的制訂工作。“過去幾年,是中國收購法律體系發展最快的時候,政策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這對中國‘走出去’戰略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謝威森強調,“不可否認的是,由于中外法律體系的不同,不熟悉當地環境的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磕磕碰碰。”
謝威森雖然上任不久,但是與中國企業打交道的時間卻不短,“我特別喜歡與國內私營企業(或者稱為家族制企業)接觸,近幾年在長三角地區涌現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家,他們創業的精神非常令我佩服,但是,我同時發現,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有些短淺,在處理國際化和專業化兼并收購業務時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些恰恰就是阻礙企業發展的瓶頸。”
謝威森為此當起了“軍師”,“當這些企業紛紛進軍海外資本市場時,企業應該首先明確自身的需求與定位,這是至關重要的。其次,要明確律師事務所制定的方案是否適合企業自身的發展,不能隨波逐流,盲目進行收購兼并,要因時制宜、及時改變方案。”
同臺競技
國際律師事務所滲透進入中國法律服務市場后,與國內律師事務所的競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威嘉扎營上海后,難免要與中國本地律師事務所展開一場爭奪中國法律服務市場中含金量較高客戶群之戰。
對于如何應對其他律師事務所帶來的競爭壓力,謝威森表示,與中外同行相比,威嘉打的是“復雜性跨國性并購”這張牌,涉及領域包括稅務、知識產權、財務、人力資源、買賣資產、買賣股票等方面。
謝威森在采訪中還詳細介紹了威嘉為客戶提供的具體業務,“我們將為中國企業從頭到腳地提供法律服務,第一步是對客戶將要并購的公司的詳細情況,包括稅務、知識產權等問題;第二步是直接參與并購談判,包括起草談判文件、商議整個談判的架構、人員組織調換、商標使用規則等等。”
謝威森對于國內律師事務所的發展給予了肯定,“在執業領域方面,國內的律師事務所優勢明顯:按照政策規定,國際律師事務所不能從事涉及中國法律的服務活動,而且國內律師事務所一般收取的費用要低于國外律師事務所。”但是,謝威森同時強調,從規模、實力和服務水準等方面而言,本地律師事務所在獨立承接復雜性跨國并購業務上還欠點“火候”。
“而且有時候國際與國內律師事務所承接的業務并不矛盾,中外律師事務所有很多合作的機會。”謝威森給記者舉例,比如,在為同一家公司做業務時,國際律師事務所基本圍繞外國相關法律,而國內律師事務所的業務范圍就涉及中國法律,雙方承接的業務完全互補。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1月10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