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信息家電:家電股的強心劑?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9日 12:33 證券時報

    嘉賓:方正證券研究所 陳遠望

    低價家電股“意外走強”?

    主持人:近期,美菱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小天鵝、青島海爾(資訊 行情 論壇)等低價家電股群起上漲,走出一波反彈行情,你能不能分析一下其反彈的動
因是什么?

    陳遠望:我們認為這是基本面和技術面共同起作用的結果。超跌和絕對價位很低是這幾只個股的共同特點,為其股價反彈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投機因素在此可能是重要的。源于基本面并不十分出色,這些個股相繼走低,尤其是相對行業內一些強勢股其跌幅較深。同時,我們認為其超跌反彈還各有其基本面的理由。行業景氣可能是一個基礎因素。但是我們更傾向于將它們的上漲判斷為個股行情。因為白色家電今年高漲的行業景氣對這幾只白電股票卻影響甚小;而其他家電股的“意外走強”就更加缺乏基本面的支撐。

    這種個股行情的背后動因之一是并購重組。拿青島海爾來看,近期市場表現活躍,強于大盤,可能就有并購消息的因素。海爾集團正式注資海爾中建一事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即將在2周以內發布正式注資的通函。再如小天鵝,其控股股東擬轉讓股權給南京斯威特而介入通信產業,且業績方面從去年開始實現扭虧為盈。而美菱電器于今年年初完成部分國有股權轉讓(受讓方格林柯爾),之后的重組也初見成效,今年一季度實現扭虧為盈。

    主持人:有人認為,低價家電股已有轉強的信號,其反彈將喚醒了2-5元低價股做多熱情,并將推動大盤中陽反彈,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陳遠望:我們對這個觀點持保留意見。首先,低價家電股是否真的出現持續的轉強還有待觀察。現在雖然有跡象表明一些投機資金包括一些機構開始介入,但我們認為從基本面看,家電板塊要形成行情動力不足。其次,無論是從行業市值所占比重來看,還是從行業綜合比較來看,家電股對大盤的影響比較有限。最后,從另外一個角度,即使在短線操作上低價、超跌的確能夠引起局部反彈,但是沒有基本面支撐將難以持久,我們更加注重長期效應。

    不見得就是超跌狀態

    主持人:長虹、春蘭、海爾等老牌家電股近幾年可以說是一些中、老股民的噩夢,長虹在1997年見頂以來,已經單邊調整了7年之多;春蘭、海爾、美菱電器也都分別調整了6至7年,長虹、春蘭還都分別跌穿了凈資產。今年以來一些分析師鼓吹的消費升級概念并未改變其向下的趨勢,原因何在?有人認為,家電股已處于超跌的狀態,你如何看呢?

    陳遠望:從二級市場表現看,家電指數的確已經連續多年落后大盤(出現過階段性的行情);一些具備績優藍籌素質的家電龍頭或者一線企業,股價也長期受到市場冷落,甚至多年處在下降通道中。(圖1)

    這一定程度上是符合行業基本面狀況的。消費升級雖然是趨勢,但是更是一個非短期的過程。家電行業近年的收入增長比較穩健,但也長期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供大于求;行業競爭依然非常激烈,盈利水平很低,尤其是黑電企業,全年凈資產收益率大多在5%以下。就今年的情況看,除了空調行業受益于內外兩個市場的大幅提升(尤其是出口市場迅猛增長帶來的“海洋經濟”概念)而處于景氣周期以外,其他家電子行業業績較不理想。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除了優勢的白電個股以外,大多數家電企業前期并沒有被市場認可。

    行業依然缺乏核心技術:雖然我國家電制造企業在成熟技術上已具備一定優勢,但產品結構偏于中下端,綜合技術水平偏低。白電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先進國家,且是全球制冷核心部件壓縮機市場的重要買家;在代表著未來的黑電高端領域,我們不掌握任何一種核心技術和關鍵上游材料。我們在制造成本優勢和價格推廣模式以外,就是依賴渠道以及服務;但是產品品質才是長期占領市場的真正源泉,也是取得較高回報的重要因素———僅靠后端制造和低附加值產品將使利潤空間愈發壓縮。

    另一個擔憂是,目前來看行業的成長性較為有限。國內的家電市場容量在過去近10年中一直在快速增長;但是總體看,市場擴張差不多已在高位了,再出現市場容量的連續高速增長的可能性較為有限。雖然近年在海外市場上出現了較大突破,但在不斷增高的貿易和技術壁壘的影響下,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當然我們對行業未來幾年實現相對穩定增長較有信心,而且一些領域(如下面談到的信息家電領域)也存在二次創業的機會,從而具有潛在高成長的可能。

    我們認為近年來家電股的走勢基本體現了市場的理性認識,現在也不見得就是超跌狀態———是否超跌更重要的是看個股,看其基本面。如果公司不具有投資價值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則即使價格不斷走低也不構成買入的充分理由。當然投資價值確被低估的個股可能會重新被挖掘。

    信息家電前景如何?

    主持人:在目前家電領域,融合家電(Consumer Electronic)、計算機(Computer)和通訊(Communication)“3C”技術的部分家電和電子消費產品被稱為信息家電。信息家電被稱為是消費升級類產品的典型代表。那么,請問信息家電有什么特點?其現實發展如何?前景又如何呢?

    陳遠望:“3C”技術始于IT行業的迅猛發展,單從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擴展來看,其最大的特點是引入了數字信息技術。不僅將電子產品、電器機械這些孤立的傳統家電產品互聯互通,還讓其與計算機、通訊產品之間建立緊密聯系,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融合應用,更加方便的控制任務或者服務的實現。一個具體而非完備的闡述是,以統一的標準涵蓋PC、電視、DV、游戲機、PDA、手機、DVD等各種數字終端,并將之連接起來進行信息的跨平臺操作;進而讓其融為一體(如在一個產品或者數字終端上具有多種功能)。這會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甚至質的改變。

    從市場現狀來看,3C融合的技術和產品正處于初創或者成長期,國內的市場認知度還不高,產品的市場滲透程度十分有限。不過在低層面上,我們接觸的很多產品實際上已體現了“3C融合”的特點,比如接入寬帶網的數字電視、可拍照手機、可打電話的PDA等。

    在家電領域已有所進展的是近年來逐步走熱的數字電視(DTV),再進一步則是“網絡家電”和“數字家庭”(前者范疇略小,但基本內涵相近)。數字電視作為基本的終端平臺發展迅速,2003年DTV占全球電視機出貨量的7.1%;而IDC預測到今年年底將提高到12%以上,到2008年將達到60%。信息家電的發展還有賴于(1)在硬件平臺和軟件系統等各個領域進一步的技術突破,(2)各種平臺和文件格式需要建立統一的協議/標準,(3)市場推廣。技術上寬帶網絡和無線通訊技術給信息家電的興起提供了基礎的技術儲備,但是還遠遠不夠。在標準上,目前很多有先見的IT和消費電子廠商已經在提前行動。如由英特爾、IBM、索尼、微軟、飛利浦等160個成員組成的數字生活網絡聯盟(DLNA),已初步建立數字家庭領域的DHWG標準,未來將不斷完善、建立認證制度、推出符合標準的產品。國內也建立了類似的標準聯盟,即“閃聯”。

    從未來發展來看,“3C融合”既是產品發展的大勢所趨,又具有很多種可能的模式———甚至將超出人們現在的想象。而“3C融合”背景下的信息家電是消費電子領域的新寵,隨著計算機及數字化技術向傳統家電的技術滲透,會進一步促進后者的功能提升與產品升級換代。可見這一領域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蘊藏了較大商機。

    不到最佳時機

    主持人:有分析報告認為,家電類上市公司中涉足并在信息家電領域占有領先優勢的公司可能將會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形成低價家電股中持續性亮點。對此你怎么看?應該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資機會呢?

    陳遠望:從現在來看,信息家電尚處在“初級階段”,且局限在黑色家電領域。我們認為目前家電行業投資價值并沒有完整顯現,較難超出大盤。故對家電行業的短期評級依然維持中性。雖然對信息家電的某些領域進行產業投資恰逢其時,但現在介入其股票投資可能尚早。即使是一些低價股由于增長潛力有限、當前狀況不佳,依然不到投資的最佳時機。

    但是投資者可積極關注高端彩電市場的發展動向。高端彩電一方面涉及3C融合技術背景下的信息家電;另一方面涉及平板顯示技術,后者現已成為企業和消費者的現實選擇,將成長為市場主流(如圖2)。雖然現在拓展速度還較慢,但是遠期看好,預計2006年出現景氣大幅提升,可以關注一些具備成長為大型跨國企業潛質的公司,如海信、TCL。

    另外,在今天這樣的市場,投資機會的把握已從單一的自上而下,發展到與自下而上結合起來,甚至后者更加重要。所以從淡化行業、著重個股的角度,家電行業也存在一定的投資機會:(1)并購重組。家電行業歷來競爭激烈,而發展到現在市場結構面臨整合,集中度在不斷提高,因此已經并將繼續涌現重大的并購重組。這將給涉及重組的家電股以價值重估的機會;(2)挖掘龍頭和優勢企業的投資價值,這已經在前期市場體現得淋漓盡致(如美的、格力、佛山照明(資訊 行情 論壇)等)。雖然到現在它們已經漲得比較到位,但其出色的基本面和一些外在因素的催化(如并購重組),在回調時還存在機會。重點關注美的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家電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阿拉法特病重
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2004珠海國際航空展
第六屆孫子兵法研討會
有影響力企業領袖評選
2004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高峰親子鑒定風波
加息后如何買房還貸
樓蟲幫您買樓支招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