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董祥玉
“視一切患者為自己的親人,為一切患者提供親情服務,讓一切患者感到親情溫暖。”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3醫院對患者作出的“親情服務”承諾。該院踐行“親情服務”一年多來,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贊譽。
“這里讓人感到溫暖、踏實,他們對有錢人和沒錢人都一樣平易近人”,因患腦梗塞住在123醫院8病區的李婉貞老人見到記者就說,在這里有在家里的那種感覺。與她同病房的另外兩位老年病號是從其它醫院轉院來的,陪護病人的家屬直夸123醫院的醫生、護士像親人般體貼周到。
123醫院地處安徽蚌埠市,是周邊地區唯一一所集預防、醫療和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三級醫院。作為部隊醫院,她承擔著當地駐軍的醫療救護任務,此外,該院積極走向社會,利用先進的醫療技術為當地居民提供服務,充分體現“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良品德。
住在醫院有在家里的感覺,這得益于123醫院實施的“親情服務”承諾。為此,記者通過明查暗訪發現,該承諾不只是寫在醫院的宣傳欄里、壓在醫護人員的桌面臺板下,而是融入了醫院的日常工作中。該院四病區護士長、全軍模范護士齊玉寧在談到親情服務時沒有“豪言壯語”,她平淡地告訴記者,親情服務不是體現在微笑上,有時“微笑”會讓病人覺得不舒服,作為護士,親情服務主要體現在對病人的心理把握上,有時關切的批評也會拉近與病人之間的距離,只要把他們當“自家人”看待、對待,病人能不滿意嗎?
“送走一個病人,影響一片居民”,主治醫生葉長青談到親情服務給醫院帶來的變化時說,以前是醫院等病人,現在是病人等床位,這來源于醫院全方位的親情服務,以及由“親情服務”帶來的社會效應。該院開展的親情服務從門診開始,環環緊扣。門診大廳擺放了飲水機,供病人使用;經過正規禮儀培訓的導醫、咨詢護士隨時解答病人的詢問;住院有醫患聯系卡,除了讓病人一目了然誰是床位醫生、護士外,也便于醫院對醫護人員監督考核;出院有親情卡,除了送去真誠祝福,還提醒大家“請把我們當作您的親人”,有事請來電;門診隨訪、病情跟蹤等,更是把親情服務延伸到了醫院之外。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正在康復的病人會給醫院領導寫表揚信,稱醫生、護士像親人;康復者又會從四面八方帶著樂隊給醫院送錦旗,“軍樂聲聲勝不過救命之恩,謝字連連道不完感激之情”。
“通過親情服務,實現‘以醫療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全面提升醫德醫風建設水平,從而推動醫院全面發展”。123醫院院長袁福華簡單明了地說明了推行“親情服務”的初衷。談及如何作好“親情服務”時,他說,一靠思想動員、教育引導;二靠制度保障、獎罰明確。談到開展“親情服務”給醫院帶來的變化時,袁院長自豪地說,病人等床位說明社會認可,軍人滿意說明服務到位,今年醫療收入有望達到4300萬元,較2002年增長近一倍,更說明“親情服務”可以拉動經濟效益。
《市場報》 (2004年11月09日 第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