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良中
在中國的銀行信息技術市場上,核心業務軟件正在升溫。這個市場動向非常值得關注,事實上也已經受到了業內的高度關注。
多數人關注的熱點是外國軟件廠商的核心業務軟件進入了中國銀行業。國內銀行的軟
件素來偏重自行開發模式,特別是核心業務系統的開發,歷來是由本行技術人員開發,或由本行人員主導,國內IT廠商的技術人員合作開發。近來采購國外成熟的軟件包作為核心系統的銀行客戶增多,自然提高了市場的期待,使核心業務軟件廠商蜂擁到中國來尋找機會。
不過,我的認知是,銀行核心業務軟件升溫的市場贏家當不只是核心業務軟件廠商。
由于中國與國外的國情差異,金融監管、銀行架構、信用發展、會計制度諸多不通,引進成熟的國外核心業務軟件包,不亞于一場革命。即使很多引進前已經認同這一觀點的人,也未必意識到的差異之深,革命之烈。
譬如中國的銀行業務歷來被歸為對公對私兩大類,而國外的銀行業務的基本分類是零售銀行和批發銀行,相應的,核心業務軟件包也劃分為零售銀行軟件包和批發銀行軟件包,前者面向的是柜臺和各類電子銀行渠道發起的交易,單筆金額小但交易總量巨大,運行側重是柜員按定制的規范執行業務,盡量不容許有特殊處理。后者更多是面向“后臺”交易(如匯款、外匯買賣、資金、信用證等),交易量低,單筆金額大,更主要是流程復雜,因此非常重視流程控管,出現特殊處理需要時系統自動排隊,讓客戶經理或者業務主管審批。兩者的差別在安全機制、系統處理能力、清算系統接口等諸多方面都迥然不同。
再如,中國目前銀行中已經習慣使用的中間業務平臺功能、事后監督功能、總賬與內部賬的劃分,都是國外核心系統軟件包不具備的功能,因為國外銀行的操作中沒有這樣的需求。
這樣說當然不意味著國內銀行不宜選用國外的核心系統軟件包。世界銀行百強中的70%都在尋找“核心銀行提供商的解決方案”,即購買軟件包。
因為國外銀行的核心系統經過多年的運行后,現狀是維護成本高,系統架構封閉,不易于加入新的功能且容易引起宕機。國內銀行加入這個尋找的行列,除了上述原因,還加上實現銀行轉型、應對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迫切需要,銀行要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和以風險控制、盈利分析為核心的管理體系,相應的,銀行信息系統也必須實現轉型,從以賬戶為中心轉變到以產品、管理和客戶為中心。盡管客戶非常清楚,要更換核心系統之路對于銀行來說絕不輕松,從國外銀行的實踐來看,有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失敗的例子。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曾有不少國外銀行試圖更換原有系統,但最終仍未成功。但是銀行還在思考,還在繼續努力,因為更換系統的好處大于它的風險。
商機就在這里。誰能幫助銀行控制系統更換中的風險,誰就將是銀行核心業務軟件升溫的市場贏家。
(作者為Unisys大中華區副總裁兼總經理)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1月09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