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使命”是否將要結束?這個一年多來在財經界引發不少爭議的問題,在加息已成事實的背景下,再次被提出來。圍繞這一熱點問題,上周五,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王雍君教授在廣州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積極財政政策順勢淡出
王雍君表示,在貨幣政策朝著緊縮方向走的情況下,積極的財政政策淡出是合乎邏輯的,但是,考慮到前些年政府所投資的許多建設項目的建設周期,積極財政政策的淡出恐怕要有一個過程。
為了拉動內需、培育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1998年我國開始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以發行長期建設國債為例,至去年,我國6年共發行長期建設國債8000億元,測算拉動形成投資總規模3.5萬多億元。面對去年開始出現的局部投資過熱的問題,已有專家學者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轉型淡出。但是,去年和今年,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主基調仍舊保持不變。然而,隨著新的經濟上漲周期的形成,去年底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包括緊縮銀根、限制重點行業投資、上調銀行存貸款利率等系列政策。在這種情況下,積極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不轉型退出,貨幣政策執行的效率勢必大大削弱。王雍君認為,在經濟高漲周期,為了抑制過熱投資,政府會更加倚重貨幣政策。
王雍君指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長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目前來看,這項當初作為短期措施制定和實施的政策已經明顯地中長期化了。他特別強調,短期政策長期化最可怕的,是看不到長期后果,長期實行這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可能對經濟結構調整造成的影響。
超收不會沖擊貨幣政策
在央行公布上調存貸款利率前,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稅收大幅增收的消息。前三季度,全國稅收收入累計完成192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3%,增收4014億元。一般來看,全國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約占94%。于是,有關政府部門及專家認為,今年全國財政收入總體增收5000億元已無定局。而在今年年初,財政預算的預期增收數為:全國財政收入23570億元,增長8.7%,增收1879億元。
“超收收入”將如何安排?來自財政部的消息是“目前正在研究”。按照《預算法》的規定,超收收入主要用于削減赤字和追加支出。但近年來,超收收入全部用于追加支出,主要用在一些安排預算資金不足的支出項目。比如2003年,社會保障補助支出完成預算的375.9%,達到144.4億元,主要是用超收收入補充全國社保基金。財政部國庫司官員介紹,按慣例,增加財政支出,一般要到11月才作出安排,并主要在12月支付。因此,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突擊花錢”,明顯會沖擊目前緊縮的貨幣政策,這令不少財經界人士擔心。
如何看待這筆“意外之財”?王雍君指出,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財政增收是很正常的。我國大多數年度都是增收的,只不過今年這個數字較往年更大。他認為,問題不在于大幅增收,而在于怎么用這筆“意外之財”。王雍君的觀點是:這筆錢不應該花掉,而應該存放在國庫單一賬戶中儲備起來,由政府根據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來控制使用。
王雍君介紹,我國于2001年開始改革試點建立國庫單一賬戶,即財政部代表政府在央行設立一個賬戶,也就是國庫單一賬戶,所有財政性資金都通過該賬戶核算,同時,國庫單一賬戶還用于記錄和反映財政資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動。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恰恰需要這筆錢儲備起來以應付未來的財政風險,如出口退稅欠款、糧食企業的虧損掛帳、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以及社會保障基金債務等等。將財政超收部分存放在國庫單一賬戶中,既可用于應付未來財政需要,又不會對目前實施的緊縮的貨幣政策造成沖擊。
本報記者 嚴麗梅(子琦/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