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壓縮機供給仍緊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8日 11:45 消費日報 | |||||||||
    回顧2004制冷年伊始,壓縮機供給的緊張局面,就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雖然各壓縮機廠家滿負荷生產,但依舊無法滿足空調企業的需求。     如今,雖然各壓縮機企業都將開始年度改造計劃,以期突破產能制約,但觀察人士分析認為,增長量相對有限,2005年壓縮機供給緊張局面還將繼續。
    隨著鋼材價格的回落,鋼材已不再是空調廠家的成本“瓶頸”。但從國內外各大空調壓縮機廠家傳來消息,我國空調壓縮機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正愈發嚴重,為此不少壓縮機廠家都在進行擴產。     有數據顯示,2004年壓縮機的表觀消費量(即銷量+進口量-出口量)為4200萬臺,而同期空調的產量高達4746萬臺,兩者之間有近550萬臺的缺口。全年壓縮機的供給緊張局面由此可見一斑。     整機產能擴張的結果空調產量在2004制冷年開局就呈高開高走的態勢,2003年9月產量就達到近200萬臺。隨后,空調產量增長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到今年5月份達到高峰,全月產量接近670萬臺。     而與之相對的是,同期壓縮機的銷量則高開平走。開盤的前5個月,壓縮機的銷量還能與空調產量基本相當,其中前兩個月還略高于空調產量,但到了2004年2月份,壓縮機受產能的制約,銷量一直在400萬—450萬臺之間徘徊,而此時空調產量已經突破了500萬臺的高位并繼續攀升,供給的缺口也從此開始顯現,并不斷擴大。因此下游空調產量的增長是造成壓縮機供給緊張的根本原因,而空調增長的最大動力則來自于出口。     難以彌補的結構性缺口首先,壓縮機的結構性缺口表現在進口的不平衡上。2004制冷年,空調出口可謂一飛沖天,從2003年12月份起出口量就達到150萬臺,而后直線上揚,2004年4月份到達高點,接近380萬臺。而從壓縮機進口看,前5個月基本與去年同期相當,直至到了壓縮機供給緊張局面開始顯現時,壓縮機進口才開始迅速增加,而后的幾個月進口總量都在100萬臺以上。     空調出口的快速增長不僅使壓縮機供給總量上的缺口日益突出,而且出口空調機所需特殊機種壓縮機的供給矛盾更加突出,其中出口用機型的需求缺口更為嚴重,這使得壓縮機產品結構性失衡更勝于總量的失衡。     其次,這種結構性缺口還是壓縮機產品自身出口量增加的結果。從2003冷年初壓縮機供給出現被動局面、價格一降再降時起,以國內合資公司日立為代表的一部分企業開始加大拓展國際市場的力度,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取得了較大的進步。2004制冷年前10個月壓縮機出口達到了429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0%。雖然出口量相對于內銷巨大市場而言顯得微不足道,但在今年供給嚴重緊缺的情況下,這429萬臺的量也不算一個小數,對內銷緊缺的形勢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2005年供給仍將緊張業內專家認為,從2004年度來看,壓縮機依靠新增固定資產獲取產能增加的較少,基本上都來源于隱性產能的顯性化。雖然各壓縮機企業2005年都將開始年度的改造計劃,以期突破產能的制約,但增長量相對有限,所以2005年壓縮機供給緊張局面還將維持。     在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以壓縮機生產與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主要有海立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大冷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廣州冷機(資訊 行情 論壇)、華意壓縮(資訊 行情 論壇)等,兼營壓縮機生產與銷售的公司有格力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春蘭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美的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青島海爾(資訊 行情 論壇)等。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以空調壓縮機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業務的海立股份。     海立股份是我國空調壓縮機行業的龍頭企業,其空調壓縮機主業主要通過下屬的兩家控股子公司進行。一家是控股75%的日立電器有限公司,主要集中于生產中大功率壓縮機產品;另一家是控股69%的森林電器有限公司,主要集中于生產中小功率產品。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統計,2004年上半年該公司空調壓縮機銷售占全國市場份額的21.90%,其中出口42.91萬臺,比去年公司同期出口增長20%,銷售和出口均居全國行業之首。上半年該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720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1.03%;實現凈利潤14775萬元,同比大幅增長346.91%。公司在半年報中同時又預告三季度業績同比有大幅度增長。預計2004年全年其產品銷量將超過900萬臺,每股收益將達到0.50元以上,同比增長35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