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市公司重組透露新氣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8日 07:48 上海證券報 | |||||||||
    上世紀80年代在全國首推"國資委-資產經營公司-企業"三層次的國有資產管理運營體系后,深圳市較早地邁出了重組本地上市公司的步伐,但多年過去,似乎未見成效。市場對于炒作多年的"深圳股重組"概念,仿佛也早已習慣了其"雷聲大、雨點小"的習性。但近半個月以來,隨著兩家上市公司的實質性重組及16家本地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的劃轉,讓市場感受到了新一輪深圳上市公司"重組"的洶涌之勢,也似乎讓人看到了當年上海重組本地上市公司的一幕。
    深圳市此次對原有的三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進行重組合并,實際上就是剔除原有三層管理體系的中間層次,減少重組工作的中間環節,可以說是對原有監管體系架構進行探索。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原有三家管理公司因管轄公司業務交叉而帶來的問題,同時還將提高政府在重組中的執行效率,促進資源在企業間的合理有效配置。另外,通過下半年國資委的組建及此次新投資控股公司的成立,政府加強了在重組中的主控力度。     顯然,政府主導"國"字號上市公司重組,有利于推動和加快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步伐,對于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促進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調整以及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市場曾有聲音認為,阻礙深圳本地上市公司重組的最大原因是由于深圳公司產權主體多元化進程緩慢,從而導致了企業內缺乏多元利益主體的制衡。這不禁讓人要問,政府在重組上市公司過程中,究竟應該如何定位?     在市場經濟之中,上市公司重組實際上是一種以市場為基礎的純粹企業行為。從我國資本市場較為成功的例子來看,身兼資產所有者和社會管理者雙重身份的地方政府,應該立足于資產所有者的單一角色,以市場化原則來規范約束自身行為;通過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依照公司的整體經濟利益,把提高資產的配置效率作為根本標準,以此來實現股權收益的最大化。     在本輪重組中,深圳市政府表現出的決心、信心及相關實質性的行動,都使市場對之充滿希望,希望政府真正能從經濟戰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高度來主導此次上市公司重組;按照有進有退的原則,使國有資產戰略性退出一般性競爭領域,轉移到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戰略性產業和領域上;通過引入擁有資本實力與產業實業的戰略投資者,真正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向非政府主導型重組方向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