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8日,第13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在北京國誼賓館召開。以下為會議實錄:
主持人:接下來要為大家做演講的是我國非常非常權威的資深的經濟分析權威,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請到的這位嘉賓是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可以說是我國國民生產總值核算以及發布方面的權威,眾多的國家經濟領域的新聞發言人所獲得的資料發言的一些數據都是來自許司長這里。接下來就請大家用掌聲有請許憲春先生來演講。
許憲春:感謝主持人,感謝會議主辦方給我這樣的機會,很容幸的和大家在這里做一個交流。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關于中國經濟增長數據的分析,近些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提高,所以關心中國經濟增長數據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我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三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中國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的評論,經濟學家們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增長率,這些數據是對還是不對的,是否如實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情況。第二個想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經濟增長及其中國地位的歷史回顧和展望,過去如何,將來又是如何發展。第三個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2004年,今年和明年的經濟增長情況。
關于學者們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評論,我想分為兩個方面,從97年到01年,第二個是關于近期的,為什么要介紹這兩部分呢?一個是在國際上和國內影響非常大的一次評論,另外是近期的大家比較關心的。首先我們看對97年到0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評論,我想對學者的評論,我們可能了解之后有助于我們如何看待官方數據,以及做出評論。
一個影響比較大,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的評論,是美國的一個經濟學家,也是中國分析專家,他曾經在2001年底中國經濟評論上發表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叫《中國GDP的發展》,今天專門對中國GDP的數據進行了分析。這篇文章有兩個結論,一個是98年的以后,中國官方明顯夸大了經濟增長率,這個表是我們從文章當中摘取數據,說98年經濟增長是7.8%,99年官方說是9.1%,2000年官方公布的增長率是8%,還有二到三,2001年是7.3%,他認為是三到四。這個發表之后在國際上引起非常大的反響,美國的主流媒體,華爾街日報都反映了這個,英國的新聞媒體也發表了這個觀點。同時這個觀點,還有其他的有關的文章,和它相配合。比如說美籍華人寫了中國經濟即將崩潰,這篇文章是從學者的角度來提供了一些依據,所以說影響是非常大的。那位學家到底有什么依據,他說能源消耗和GDP相關的,在98年的時候,中國經濟增長是7.8,但是能源消耗是負的1.4%,居民消費架構也是負增長。四年累計的情況,經濟增長是33.8%,但是能源消耗是負的0.5,就業水平是0.8%,消費價格是負的2%,還有很多數據是不匹配的。他同時研究了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過去歷史上的數據,這幾者之間的關系,比如在日本,57年到61年是高速增長期,四年累計增長是21.8%,就業是4.6%,他認為能源就業與價格增長是相匹配的,臺灣到61到67年是四累計是61.7%,就業是17%,消費價格是20.6%,當然也和消費是匹配的。中國在87年到91年累計的四年經濟增長率是41.8%,就業是23.2%,能源消耗價格和就業也是相匹配的。同時認為中國有很多數據也不匹配,所以中國經濟增長率是被高估了。他認為中國畢竟是一個大國,在世界上影響還不斷在增強,對于關心中國的人,想了解中國到底經濟增長是如何的,怎么判斷中國經濟增長呢,中國的經濟速度到底是多少?他給大家一個參考,他說有一個數據,我們可以參考,就是航空客運周轉量的增長,為什么這個數據可以參考呢?用它來判斷經濟增長率呢?他說98年這段時間,中國的收入分配是不公平的,高收入人的增長率高于平均收入的增長率,從而高于GDP的增長率。在98年這段時間,航空公司之間進行競爭,打折,然后鼓勵了高收入人群去坐飛機,所以高收入的人想把收入用到航空里面,這樣他就利用這個邏輯,航空客運周轉率的增長會高于高收入人的收入增長率,從而會高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長率,從而高于GDP的增長率。98年航空客運周轉率增長率只有2.2%,所以他認為經濟增長率不會太高。這是他基本觀點。針對他這個觀點,在西方還引起很大反響,在國內也引起很大反響,學界也對這個進行討論。比較有代表的學者,是北京航天大學的一位教授,因為他在市場上做過顧問,他曾經寫過一本書,關于中國GDP數據核算問題。他的觀點被大家所關注,他是如何評論羅斯基的觀點,他認為第一增長率高,或者更具體的說能源的增長率是負的,經濟增長率率是高的。比如在1989年到92年間,德國連續四年累計的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能源下降了是幾個百分點。89年能源增長率也比應該增長率低,其他的國家,英國、美國和日本都曾經存在過經濟增長率高,能源增長率低,他說存在這樣的情況,就沒有理由針對中國,說經濟等長率高估了。在83到2000,經濟增長率的上線和航空客運周轉率的關系,大家認為經濟增長率低于航空客運周轉率的增長,只有部分年份是經濟增長率高于航空客運周轉率的增長,如果這樣的話,就認為經濟被高估的話,那其他的年份如何解釋呢?所以他認為羅斯基的說法太草率了。針對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是很低,特別是98到2000年這段時間很低。中國的經濟學家和另外一位教授,曾經也寫了一文章叫做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估計,選擇了15個變量,他表示了這樣一些結論,他說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沒有一個單獨的經濟活動能夠解釋現在的經濟這么復雜,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大國。沒有一個單獨的活動能夠解釋像中國這么大規模的經濟。還有一位美國學者,是美國的一個學會的高級研究員,他也寫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國經濟增長的事實增長。他也是針對中國經濟可能是負增長,或者是很低的增長,這種情況來寫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選擇了兩個指標,一個是進口,他發現97到2001年進口增長率是70%,財政收入增長了90%,就進口來說,他說 可能不會被高估,為什么呢?他說進口是由海關統計的,海關在統計進口的同時,要向財政交稅,他沒有理由高出進出口額,但是進出口額在高速增長,還有可以解釋就是中國在不斷降低進口稅的稅率,由于這樣的企業,其余的都是很多增長,他認為只有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來解釋。他說如果沒有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如何吸收這么大量的進口。所以他認為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經濟的高速增長。第二個財政收入,財政收入也不一定被高估。他解釋是三條,第一條是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有巨大的資金需求的壓力。三條資金需求壓力,一條就是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政府必須要拿大量的資金去治理環境,還有國家一大,還要拿資金渠做軍事方面的。改革開放以后,很多的職工下崗,失業也比較多,所以政府必須拿出資金來對他們支持。在有這么高資金的需求壓力下,政府沒有必要高估財政收入,他認為只能以經濟的高速增長來計算財政收入,他說如果沒有經濟的高速增長,企業又拿什么錢去交稅,居民拿什么錢去交稅。如果沒有企業交稅和沒有居民交稅,政府哪有那么多錢去做收入增長。
還有一位學者,他這樣講了,剛才說了拉迪用財政收入和進口額來判斷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他是有些人利用能源的負增長,物價的負增長,和就業的低增長,來判斷經濟高速增長是被高估,這種結論沒有被反對。當他評論結束的時候,他認為中國的經濟的確是高速增長率,他說我們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以后,中國實際上的經濟增長率不會接近有些人所說的,當塵埃落定,當我們把所有的問題解決之后,我們會很清楚的看到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并不符合官方所說的那樣。這就是在國際上爭論的比較大的一次對中國數據的評論。
近期學者如何評論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呢?有一個觀點從93年開始到今年上半年,學界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官方低估了經濟增長率,有很多學者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可能超過10%以上,有些學者的評論從統計的角度來說,可能也有前面的幾個方面,另一方面也有統計局也來發布數據不完善的地方。這里我提三點,第一個對工業增長的判斷不準確。比如今天一季度,工業增長是17.7,一到三季度也是17.7%,那么17.7%的增長率,大家認為工業占GDP的比重非常高,是40%,也一下子把GDP拉動很高。但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的,我們發布的工業數據,是規模以上的工業,但是規模以下可能國家沒有發布數據,增長很低。比如上半年規模以上的是17.7%,規模以下的是四點幾,所以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沒有說增長的,這就容易使大家產生誤解的一方面。
第二方面是居民消費的判斷有時候不準,從支出的角度來計算了這些數據,學者們拿到的數據往往是固定資產投資,但是這些數據和GDP核算的相應指標并符合,所以月一些國際專業指標來看,也有的時候會看得不準。比如說固定資產,我們現在發布的固定資產的投資實際和投資增長是兩個指標,比如比較明顯的是固定資產的投資額,我們說是專業統計的數據,包括土地的購置,在開發區熱,土地購買熱的情況下,土地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其他的投資的增長,當把這個指標固定到GDP的資本形成的時候,拿土地購置,因為土地不是當年生產的,GDP一定反映是當年生產的成果,當把增長速度很快的部分去除以后,資本增長就不會那么快。這一點也是 引起了很多學者的爭論。比如說在國外說投資和說資本形成是一回事,但是中國由于傳統的統計形成的這種慣例,說固定資產投資和資本形成是兩個數據,后者對前面進行調整,才能過渡到GDP的資本組合,這一點也給大家產生誤解。所以一說投資增長30%多,或者28%的時候,就認為GDP增長速度可能很高,其實當把其中一些增長速度快的,不符合的一部分去除以后,有沒有那么高了。所以我們這里有一個官方發布的數據需要明確的方面,還有就是我們和國際統計上不一致的地方,這就要引起學者的關注。因為短期內還很難體現這種差異,這是長期形成的。
中國經濟增長及其中國地位的歷史回顧和未來展望。
首先是歷史回顧,我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著名的經濟學家原來是OECT的高級顧問,后來是荷蘭的一個大學的教授,他出了三本書,在這幾本著作,特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和世界的經濟增長都做出了評論。這張表從1700年到1820年,是主要的國家的反映,1820年的中國的GDP遠遠領先于其他的國家,美國當之只有126億,還不到中國GDP的6%。日本只相當于中國GDP的9%,現在不同了,52年美國的GDP1677億元,比1820年增加132,中國是3057億元,也比1820年增加40%,被美國遠遠拋在后面。這個是說比重,大家看美國占世界的GDP比重是多少,1820年美國的GDP世界GDP的比重1.8,日本只占3%,印度占15.7%,1890年中國GDP占世界的GDP是的13.2%。我們再看增長率,1700年到1820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美國,其次是俄羅斯和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經濟增長率較慢,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從人均水平來看,中國在1700年的時候,中美日大體上是一樣的,到1820年,中國的人均GDP沒有變化,日本增長了12.5%,到1952年美國的人均GDP增長83倍,中國的GDP下降了10%這就是中國為什么會變得越來越窮。這是人均的增長率。1700年到1820年美國的人均增長率高的,中國的人均增長率是零。中國在世界上曾經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不論是絕對量還是什么,但是到后來逐漸衰落。
以后中國將如何變化,這是我們大家關心的一個方面,世界銀行的一個出版物,美國在2000年的GDP是九萬多,中國只有一萬多,中國是美國的10.9%,也就是九分 之一,美國占世界的GDP比重是35.5%,日本是14.9%,德國是6%,英國是4.5%,法國是4.1%,我們要問的是中國有沒有可能在世界經濟的排列中前移,在什么情況下才可能往前移動。很多學者做了這個研究。比如說北京大學做了研究,21世紀中葉之前,中國的經濟將趕上其他國家。我們從統計的角度來看,從數據的角度來看,結果會如何呢?到研究中國的經濟地位的變化,處在我們前面的這些國家,他們未來將如何增長,研究它的未來如何增長,必須得看它的歷史,曾經如何變化。比如美國,我們能拿到70年代的歷史資料,70年代的歷史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大家可以很好的看看,90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長率是3.24%,80年到2000年是3.21%,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年度之間可能會不同,甚至有的時候還比較大。但是從人均水平上來都在3%以上。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美國仍然可能以人均3%,甚至以更高一點速度在增長。我們看看日本,日本60年代70年代曾經是10%以上的速度往上升,之后是往下降了,70到到80年代,只有是1.23%的增長率,在90年代是負的增長率,現在是有了一點氣色,但是總的會維持2%到3%之間,其他的國家都是在2%到3%左右。所以根據歷史上的研究,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的人均增長率是特別低的。有了2000年的基數和數據,就知道中國將來怎么變化,這個要看和中國有類似發展水平這些國家了地區的歷史情況。這張表告訴我們新加坡在65年到84年高速增長,香港68到88年以8.68的增長,寫國家和地區都曾經經歷了高速增長,高速增長的時期一般20年左右,經濟高速增長之后,然后都經濟回落,回落的狀況不太一樣。有的長期處于低迷的狀態,有的處于比較好的狀態。比如日本平均增長率是2.81。但是其他的是以6%和7%在增長的。
中國如何將如何變化,中國是否能夠打破以往的規律,不能下滑,我認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也可能不能違背經濟下滑的規律,現在的概念和80年代初的概念顯然不同,也會下滑,但是下滑之后不會像日本那樣長期處于低迷的狀態。比如中國有廣闊的市場,中國和國外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遠比日本的差距要大,中國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城鄉差別,地區差別,人均GDP水平,消費水平,第三產業的比重,都是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甚至有的低于發展中國家。所以中國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將來可能會是一個逐步緩慢的回落的過程。
在前十年可能是7%到8%,我這里講是7.5%的速度增長,以后每經歷十年增長率會下降一個百分點。比如10到20年以是15%,20到30年是5.5%,31年到40年4.5%,50年之后是3%的速度,我們會處領先的增量,但我們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匯率,往往匯率會產生變化。研究中國將來的匯率會如何變化,我們不妨還要看一看經歷過高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他們的匯率是如何變化的。比如你看新元,一個美元曾經換三個新元,到2000年換1.7個新元,臺元,一個美元換63個臺元,到2003年變成1000多韓元,通過這些我們如何判斷經濟高速增長的地區和國家匯率如何變化。另一個因素可以考慮,本國物價指數變化。我們看一看衡量一個國家的價格水平的變化,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GDP的縮減指數,如果我們扣除價格水平之后,所有經歷高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都是處于上升的水準。從60年代,90年代來看,國家平均水平是增長119。所以我們有理由假定,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之內,中國如何保持繼續高速增長,匯率上升的趨勢可能是必然的。所以我們除了認為做匯率不變的假定之外,又有兩種新的假定,一種就是在前十年匯率可以不變,在后面會逐步增加,會上升百分之百。有了這樣的假定之后,我們就會得出中國的經濟總量是這樣的。如果匯率不變,中國經濟增量會在2005年超過法國,06年超過英國,12年超過德國,56年超過日本,本世紀趕不上美國。在第二種假定下,假定匯率升百分之百的話,中國的經濟在總量在本世紀仍然趕不上美國。我認為這些假定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為我發現在過去若干年內,四五十年內其中兩個國家一個是日本還有瑞士匯率上升了,所以我認為可能是第二種假定比較現實,本世紀內有可能是會高過百分之百,但超不過美國。有的人認為我很悲觀,但美國的經濟實力很高,中國超不過他,超過有要付出很高的代價,也很難保證不會回落。
按照人均來看,這個預測在30年會達到高峰,假設說數據測算的是準確的話,可以中國未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匯率升值百分之百的情況,人均水平是兩萬,匯率是百分之二百,那就是三萬,這是什么水平呢?匯率不變的話,2050年中國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916美元,趕不上葡萄牙2000年的水平,在實際匯率上升百分之百的假定下,人均GDP趕不上意大利、澳大利亞和加拿大2000年的水平。十六大有一個指標,本世紀末,中國會趕上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如果我們把這個定義定義在我們認為意大利和加拿大這個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話,我們的人均GDP會趕上他們的水平,但是只能趕上2000年的水平。還有一種定義,中國趕上中國發達國家,趕上當時的水平,還是趕上之后50年的水平,現在不好說,這是有待考慮的。這是從GDP和官方的數據來看的,完全是個人觀點。
最后一部分,關于04年和05年的經濟增長。首先是04年,我們知道從一到三季度來看,中國的經濟增長處于逐步回落的態勢。比如第一增長9.8%,第二季度增長9.6%,第三季度是9.1%,第四季度將保持這種趨勢。從增長的動力來看,可以從兩個角度看,一個是供給角度,一個是從需求角度。從供給角度,特別是工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7.1%,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64.1%,拉動經濟增長是6.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是28.8%,拉動經濟增長是2.7個百分點。工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在最近這些年來是主要的因素。從前三季度來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率是43.2%,拉動經濟增長是4.1個百分點,我也認為這種格局在短期內不會有變化。從應該增長的結構上來看,從生產上面來看,第二產業是于上升的階段,第三產業比重下降,這個和一個人的看法,對經濟增長的看法沒有什么區別,一般來說經濟增長到一定水平,服務業比重會下降。我們現在不一樣的,第三產業只有31%,一到三季度是31,在很大發達國家是70%以上。即使是發展中國家也是40到45%,我們第三產業的比重相當低。而且現在由于工業仍然是主要的拉動力,工業增長速度會超過其他的增長速度,所以第三產業還是處于下降的。從長期來看,業務服務業會上升。從投資的比重來看,投資比重在上升,消費比重回落。我認為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將來消費比重肯定會往上走的。
2005年的經濟增長,我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我認為經濟增長率不會太低,有一些理由,為什么,中國發展還是最重要的,中國的人均GDP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不要發達國家了,美國、日本,新加坡。總體上來說還是不同步的,況且我們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城鄉差距問題,地區差距問題,收入分配的問題,國有企業職工的下崗,失業問題等等很多問題沒有發展,根本不行,只有在發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我認為經濟增長率也不會太高,太高會有問題,為什么?我們現在的經濟增長仍然是粗放型的增長,很多情況下都是拼能源,拼資源,但是中國的人均資源占有量是遠遠低于平均水平,比如說我們耕地,即使占平均世界水平的43%,我們水資源也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們很多礦產資源不僅是人均水平,即使在絕對量上都是很貧乏的。中國的經濟增長一是靠大量的消費資源來實現的。比如03年,中國的GDP就占世界GDP的3.8%,但是我們鋼材、煤炭、水泥消耗量占世界總水平的30%以上,特別是水泥占世界水泥量的53%,如果靠這樣大的消耗,中國的人均資源就不足,靠這樣的消耗是難以維持的。所以黨中央提出科學的發展觀,我覺得是非常正確。中國需要發展,但是需要什么樣的發展,需要轉變生產方式,需要轉變那種高消耗,高質量,低效率那種方式。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有太高的增長率,因為現在增長方式很難一下改變,你要高速度就得高消耗,我們的資源根本承受不起。現在中國進口石油,他們就把石油價格拉漲。國際上的資源有限,本身的資源有限,你需求量一大,價格就上升,所以中國不可能也不應該保持太高的增長率,承受不起。所以我認為應該一個適當的增長速度,所以明年我想是處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增長水平。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主持人:再次感謝許司長的發言,在座的各位朋友,今天上午的開幕式和論壇到這里全部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