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對外開放對浙江省經濟快速增長的效應分析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5日 15: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9.3%,浙江增長14.4%,經濟運行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在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對外開放成為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的對外開放一直沿用貿易和外資政策的雙向激勵推進。統計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外向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3年浙江外貿依存度達到54.1%,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也達到31.4%。我省地處沿海發達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是今后較長時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新的開放格局對經
濟的影響將越來越突出。為此,分析研究20多年來我省對外開放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效應,對于擴大對外貿易,優化貿易結構,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質量水平,促進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一、對外貿易對浙江經濟的影響

    (一)對外貿易的發展及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1978年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浙江作為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對外貿易取得了長足發展,規模迅速擴大。2003年對外貿易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達到了614.2億美元、416.0億美元和198.2億美元,1979-2003年年均分別增長31.1%、30.6%和32.4%,均大大高于同期全省生產總值年均13.1%的增幅,對外貿易已成為推動浙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我省的對外貿易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趨勢基本一致。通過計算相關系數可知,對外貿易額與地區生產總值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外貿總額、出口額、進口額與地區生產總值的相關系數分別達到了0.95、0.95和0.94(注2)。同時,我省對外貿易與世界貿易之間也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達到了0.92。但我省出口的增長與世界經濟增長特別是幾個主要貿易伙伴經濟增長之間相關程度不高,出口增長率與世界經濟增長率的相關系數為0.51,有一定的相關關系。與美國、日本的經濟增長率相關系數分別為0.14和0.33,相關性較弱,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由于我省對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主要以紡織、服裝、鞋類、日用品等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需求量大,價格低廉,消費水平低,其經濟波動我省出口影響不大。

    (二)浙江外貿依存度的變化

    隨著我省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經濟發展的外向度也逐年提高。2003年浙江的外貿依存度達到54.1%,與1986年相比,提高45.2個百分比,年平均上升2.6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依存度從1986的7.5%上升到2002年36.7%,年均上升1.72百分點,外貿依存度總體呈現出連年上升的趨勢。外貿依存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省經濟建設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賴著國際交換的擴大,國民經濟的增長與對外貿易的發展密不可分。

    表1:主要年份浙江外貿依存度

    年份   外貿依存度%   出口依存度%   進口依存度%           外匯匯率
                                                        (1美元折人民元)
    1986           8.9           7.5           1.4            3.453
    1990          14.8          11.7           3.1            4.783
    1995          27.3          18.2           9.0            8.351
    2000          38.2          26.7          11.5            8.278
    2001          40.2          28.2          12.0            8.277
    2002          44.6          31.2          13.3            8.277
    2003          54.1          36.7          17.5            8.277

    (三)對外貿易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彈性分析

    對外貿易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彈性是指當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每增減1%時進出口總額增長率變化的百分比,可以粗略地驗證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如果彈性大于或等于1,說明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比較明顯;如果彈性小于1,說明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大;如果彈性等于0,說明沒有影響;如果彈性為負數,那說明進出口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1990年以來,我省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除1996年和1998年以外,其余年份對外貿易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彈性系數均大于1,特別是2000年,我省對外貿易超高速發展,對外貿易總額增長52.1%,出口增長51.1%,進口增長54.4%,使當年的進出口總額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彈性達到了4.7。從總體上看,對外貿易在我省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中發揮了較大的推動作用(見表2)。

    表2:浙江對外貿易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彈性(%)

    年份   進出口彈性   出口彈性   進口彈性
    1990         2.62       4.30      -2.26
    1995         1.68       1.58       1.87
    2000         4.73       4.64       4.94
    2001         1.70       1.73       1.63
    2002         2.23       2.24       2.22
    2003         3.22       2.88       4.03

    從歷年對外貿易的增長情況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進出口貿易政策的變化是影響我省對外貿易增長最主要的因素,這與我省以一般貿易為主的進出口貿易結構有關。2003年我省進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比重達到了82.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0.7個百分點。這種以一般貿易為主的進出口貿易結構具有抗市場波動能力強、出口收匯率高等特點,對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對外貿易政策十分敏感。1996年,國家再次下調出口退稅率,再加上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使我省出口增速明顯下滑;而1999年兩次提高出口退稅率,在我省擴大出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當年出口增長18.5%;在進口方面,1996年開始出臺了一系列進口調整政策,如取消進口環節關稅減免稅優惠、降低進口關稅、取消多種商品進口許可證等,使得我省進口貿易顯現起伏跌宕的態勢。

    (四)國民經濟各行業出口率及出口帶動量分析

    出口率為出口總額占總需求(國內中間產品需求、最終需求與出口之和)的比例。根據近年來浙江省投入產出調查資料,我省的外貿出口率從1990年3.9%上升到2002年的7.9%。

    運用浙江省幾次投入產出模型,可以測算出外貿出口的增加對地區生產的影響。據測算,2002年每增加1億元的外貿出口,可以使社會總產出增加3.33億元,外貿出口產品的帶動量(外貿出口產品帶動的各部門直接與間接為生產外貿出口而創造的總產出)達到5821億元,比1997年多帶動3147.6億元,帶動率(帶動量與總需求的比例)達到了18.4%,比1997年提高了3.2個百分點。這說明浙江的外貿出口產品不僅對我省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增強了,而且相關行業對外貿的依賴程度也增強了。

    從分行業來看,我省服裝皮革羽絨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機械工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出口量大,因此這幾個行業的出口率也位居各行業前列;紡織業、服裝皮革羽絨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和化學工業的每億元出口拉動部門總產出的增量分別位居各行業的前三位,并且比1997年均有所提高,說明這三個行業的產品附加值增高,多年來的對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取得明顯成效,高新技術、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出口產品增多;服裝皮革羽絨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機械工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子通信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化學工業等行業與其他行業的關聯程度越來越高,為其他部門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大,因而帶動量大,帶動率提高。

    表3:2002年浙江主要行業外貿出口帶動量分析

          2002年                      外貿出口 帶動量 帶動率 出口率 每增加1
                                      額(億元) (億元)               億元總產
                                                                     出增加
                                                                     (萬元)
                                         2501   5821   18.4%    7.9%  33271
    紡織業                                516   1319    4.2%   19.9%   5170
    服裝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                422   1049    3.3%   25.3%   2337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253    689    2.2%   17.5%   1608
    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                  211    547    1.7%   10.6%   1560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                      204    150    0.5%   11.6%   2077
    化學工業                              199    489    1.5%    5.9%   5153
    金屬制品業                            112    309    1.0%   14.1%   1027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80    225    0.7%    7.1%    854
    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                   70    129    0.4%    5.4%    768
    造紙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業               64    161    0.5%    6.8%   1058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56    153    0.5%    5.8%    641
    交通運輸及倉儲業                       54     65    0.2%    6.4%    947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51    129    0.4%   13.6%    358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                   47    108    0.3%   12.0%    373
    農業                                   45     46    0.1%    3.0%   1231
    其他制造業                             31     74    0.2%    8.6%    264
    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4     69    0.2%    1.4%   2876
    住宿和餐飲業                           16     23    0.1%    2.8%    284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12     30    0.1%    1.7%    286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10     12    0.0%    1.8%    535

    注:本表根據《2002年投入產出表》測算。

    (五)對外貿易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定量分析

    從前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我省對外貿易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國民經濟的發展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對外貿易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采用回歸分析和進口分解法可以對外貿對國民經濟增長拉動進行定量的分析。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對1986-2003年間我省對外貿易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擬合一條回歸線,得出如下結果:

    表4:1986-2003年浙江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被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   常數項系數   回歸系數   相關系數
    地區生產總值   外貿總額       168.73     1.8989     0.9485
    地區生產總值   出口總額       181.04     2.7735     0.9507
    地區生產總值   進口總額       137.98     5.9849     0.9405

    從表4中可以看出,1986-2003年我省進出口總額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具有較密切的關系,其相關系數均在0.95左右。17年來,進出口總額每增加1億元,拉動生產總值平均增加1.90億元。出口額每增長1億元,拉動生產總值平均增加2.77億元;進口每增長1億元,拉動生產總值平均增加5.98億元。由此可見,1986-2003年間,我省進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出口要稍微大一些。

    一直以來,如何分析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程度還缺乏公認的統一的標準,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結論有較大的差異。在此,我們運用進口分解法來進一步定量分析外貿對國民經濟增長率的拉動程度。

    進口分解法是按照廣義經濟分類(BEC),將進口產品分解為資本品、消費品和中間產品。資本品的進口是國內投資的實現,消費品的進口是國內消費的實現,在假定其為國內不可替代產品的前提下,它們對國內經濟的作用分別并入投資和消費部分來計算。而中間產品(半成品),在假定其為國內可替代產品的前提下,作為國內需求的抵消,并入出口來計算。這樣,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可以通過出口與中間產品進口差額的變化反映出來,用這種方法計算出1996-2003年各年的浙江省對外貿易對全省經濟增長的拉動度和拉動率如表5。

    表5:對外貿易增長對浙江經濟的拉動和拉動率

    年份     地區生產總  對外貿易增長速度(%)   對外貿易拉    對外貿易
             值增長速度% 進出口  出口   進口   動度(百分點)  拉動率%
    1996       12.7        8.9    4.5   18.0         0.4        3.2
    2000       11.0       52.1   51.1   54.4         7.1       64.9
    2001       10.5       17.8   18.2   17.1         4.1       39.5
    2002       12.5       27.9   28.0   27.7         5.8       46.7
    2003       14.4       46.4   41.4   58.0         7.1       49.0

    注:拉動度是指對外貿易增長,進而拉動生產增長而引起的GDP增長率的增加額;拉動率是指在GDP增長率中,對外貿易的拉動所占的份額。

    從表中可以看出,自1996年以來,我省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增長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拉動作用,8年間平均拉動度為4.16個百分點,占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增幅的三分之一。特別是最近3年來,其拉動度分別達到4.1、5.8和7.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2001-2003年地區生產總值所增長的份額中平均近一半是由外貿拉動的。

    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國內經濟增長帶動下,1999、2000年我省進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主要由投資品和消費品進口的快速增長所致,而以加工貿易為主的中間產品的進口比重下降(2000年中間產品進口比重由上年的33.1%下降到30.6%),因而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度仍呈現上揚勢頭。

    (六)對外貿易競爭能力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國際貿易的競爭日趨激烈。國際貿易實際上是各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對外貿易發展前景如何,最重要的是取決于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一般把對外競爭力系數在0.5-1作為對外競爭力強,0-0.5之間作為競爭力較強,-0.5-0之間作為競爭力較弱,-0.5--1之間為競爭力很弱。

    從表6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對外貿易競爭力強的商品仍為輕工、紡織服裝,以及蔬菜、茶葉、水產品等特色農副產品,即主要為資源密集和勞動密集型商品。這些商品是浙江出口貿易的優勢所在,出口數量較多,市場也較穩定,是我省外匯收入的基本來源;競爭力較弱和很弱的商品大多是高新技術產品以及若干緊缺的工業原輔料,如紙漿、橡膠、鋼材、木材、石油制品、金屬原料、初級形狀塑料、機械設備等。

    從近幾年我省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動態發展情況來看,醫藥品、金屬制品、電力機械器具及其電氣零件、通用工業機械設備及零件、攝影器材、光學物品及鐘表等高附加值的商品競爭力增強,出口規模明顯擴大,這說明我省出口商品中技術密集型商品落后的狀況已經開始有所改善,工業制成品的對外競爭力有所增強。

    表6:2003年浙江主要商品競爭力系數

    商品名稱                             競爭力系數
    機電產品(包括表中已列名商品)             0.28
    高新技術產品(包括表中已列名商品)        -0.31
    服裝及衣著附件                           0.99
    旅行用品、手提包及類似品                 0.99
    鞋靴                                     0.99
    家具及其零件:褥墊及類似填充制品         0.98
    咖啡、茶、可可、調味料及其制品           0.98
    活動房屋;衛生水道供熱及照明裝置          0.98
    陸路車輛(包括氣墊式)                     0.90
    蔬菜及水果                               0.90
    魚、甲殼及軟體類動物及其制品             0.88
    金屬制品                                 0.88
    軟木及木制品(家具除外)                   0.85
    紡紗、織物、制成品及有關產品             0.74
    橡膠制品                                 0.73
    醫藥品                                   0.71
    皮革、皮革制品及已鞣毛皮                 0.67
    攝影器材、光學物品及鐘表                 0.67
    非金屬礦物制品                           0.50
    通用工業機械設備及零件                   0.50
    染料、鞣料及著色料                       0.35
    電力機械、器具及其電氣零件               0.29
    動力機械及設備                           0.26
    辦公用機械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             0.18
    其他化學原料及產品                       0.17
    專業、科學及控制用儀器和裝置             0.16
    紙及紙板;紙漿、紙及紙板制品             0.00
    電信及聲音的錄制及重放裝置設備          -0.18
    有色金屬                                -0.19
    紡織纖維(羊毛條除外)及其廢料            -0.35
    石油、石油產品及有關原料                -0.38
    有機化學品                              -0.47
    金工機械                                -0.47
    特種工業專用機械                        -0.51
    鋼鐵                                    -0.88
    初級形狀的塑料                          -0.88
    軟木及木材                              -0.91
    生橡膠(包括合成橡膠及再生橡膠)          -0.98
    金屬礦砂及金屬廢料                      -1.00
    天然氣及人造氣                          -1.00
    紙漿及廢紙                              -1.00

    二、利用外資對浙江經濟的影響

    (一)利用外資的發展狀況

    隨著開放初期浙江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中港合資西湖藤器企業有限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外資開始進入浙江。20多年間,浙江利用外資從無到有,迅速發展。1985-2003年,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30.4%,其中外商直接投資增長49.8%,大大高于同期GDP年均12.9%的增幅。截止2003年,全省累計合同外資金額達到616.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53.0億美元,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223.2億美元,占全省累計利用外資的63.2%,FDI成為我省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利用外資有效地彌補了浙江建設資金的不足,帶動了產業升級,緩解了就業壓力,為浙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20多年浙江利用外資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1)1978-1983年的初期階段。這期間,平均每年實際利用外資僅為548萬美元,其主要形式為補償貿易和對外借款,分別占實際利用外資的82.8%和11.7%,而外商對浙投資項目僅為8項,FDI所占比重僅為5.5%。(2)1984-1991年的實質性起步發展階段。期間引進外資明顯增加,盡管對外借款仍然是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占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的69.1%,但外商直接投資的年均增長率達到67.1%,大大高于實際利用外資年均19.7%的增長幅度,使FDI占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由第一階段的5.5%上升為26.6%。尤其在1991年,FDI首次超過了對外借款,所占比重達到53.3%,成為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3)1992-1996年的快速發展階段。進入90年代,隨著浙江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投資環境的逐步改善,外商來華投資迅猛增加,利用外資取得突破性進展。這期間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9億美元,為1978-1991年的6.3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資累計項目12397項,外資實際到位52.5億美元,分別為前兩階段的8倍和18.5倍。尤其是在1992和1993年兩年中,利用外資連年翻番,增幅創歷史之最。(4)1997-2000年的調整提高階段。1997年以來,國際資本市場的劇烈變動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利用外資的發展。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1997年協議利用外資較上年相比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達到61.3%,實際利用外資也下降1.1%。1998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繼續下降21.3%。但從1999年以后,在一系列加大利用外資力度政策的引導下,協議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出現了恢復性增長。1999-2000年,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分別為16.6%和1.5%。(5)2000年以后的穩健增長階段。得益于浙江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投資環境的日益改善,2001-2003年,全省外資合同金額和實際利用外資呈現穩健增長的態勢,期間兩指標年均增長分別為62.5%和44.9%,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的2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年均增長達57%,高于我省GDP年均增幅(12%)45個百分點。

    (二)利用外資對經濟增長的效應評價

    鑒于目前外商直接投資已經成為我省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主要從外商直接投資因素分析利用外資對我省經濟的影響,且為敘述方便,文中外商投資企業統計范圍包括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

    1、外商投資企業對外貿易成為我省外貿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隨著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利用外資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全球各地的一些跨國公司紛紛來浙投資,投資領域涉及機械、電子、化工、交通、醫藥、鋼鐵、食品、金融等眾多領域。跨國公司龐大的全球生產與分散體系為我省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穩定和擁有巨大容量的出口渠道,從而為外向型貿易轉移的實現提供有力的全球市場條件。外商投資企業利用外資對我省進出口貿易的帶動作用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的快速增長加速了我省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張。多年以來,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占全省外貿總額的比重總體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從1995年的17.7%上升到2003年的35.7%。1995-2003年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年均增長率達到34.6%,大大高于同期全省23.3%的增長率,期間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對全省的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其中出口貢獻率為34.7%。外商投資企業對外貿易的增長已成為我省對外貿易增長的重要源泉。二是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對浙江出口產業的正效應作用。據測算,外資企業出口與浙江出口產業結構變動存在正相關關系,外資企業出口每提高1個百分點,浙江出口產業競爭指數提高1.7個百分點,而外資企業出口每降低1個百分點,浙江出口產業競爭指數要下降0.5個百分點。利用外資、引進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是提高我省出口產業結構的一條有效途徑。

    表7: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與全省的比較(億美元)

   年份    全省進出  #出口      外資企業進出口         #出口
            口總額    總額    總額  占全省比重%    總額  占全省比重%
    1990    27.73    21.88                         1.17    5.3
    1995   115.12    76.98     20.4   26.5        15.53   20.2
    1997   142.77   101.11    47.15   33.0        24.66   24.4
    2000   278.33   194.11    93.89   33.7        53.48   27.5
    2002   419.56   294.11   145.83   34.8        92.00   31.3
    2003   614.23   416.03   219.32   35.7       130.50   31.4

    2、外商投資企業的迅速擴張助推我省新型工業化進程。多年來,我省抓住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轉好和國際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積極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經驗,發展出口加工業,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在全省工業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統計顯示,外商對浙江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1980-2002年,直接投資于第二產業累計項目為20167個,協議金額282.8億美元,實際利用金額78.7億美元,分別占總數的85.8%、78%和79.7%。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3675家,總資產23.99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3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均為20%左右,而在90年代初,三項比重均不到2%。從增長速度看,1991年以來,“三資”企業的增長速度遠超過國有和集體等公有制經濟類型。1990-2003年,“三資”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9.3%(現價),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1%,其中國有增長13.9%,集體下降0.4%。統計測算顯示,1990-2003年,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外商企業工業增長對工業增加值的增長貢獻率為22.1%,即該時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21%增幅中,有4.1個百分點來自外商投資工業企業的貢獻。改革開放25年來,我省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38%上升到46.9%,外商投資企業的快速發展是推動我省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

    表8:浙江規模以上外商工業企業發展狀況

   年 份      全省工業            #外資企業       工業增加      #外資企
             增加值(億元) 工業增加值   占全省    值增長%     業增長%
                             (億元)    比重%   (1990=100) (1990=100)
    1990      259.99          14.37        5.5
    1995      778.43         102.56       13.2        2倍        6.1倍
    1997      952.10         133.12       14.0      2.7倍        8.3倍
    2000     1560.11         279.78       17.9        5倍       18.5倍
    2002     2403.85         472.21       19.6      8.2倍       31.9倍
    2003     3097.62         630.09       20.3     10.9倍       42.8倍

    注:1997年及以前統計范圍為獨立核算工業企業,2000年及以后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長數按當年價格計算。

    3、外商投資企業促進了我省技術水平、產業競爭力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目前在浙江投資的外資企業主要生產出口服裝、紡織品、玩具、日用品等輕紡和輕工產品,由此帶來了我省傳統產業內部的競爭性結構,產業升級速度加快;外商企業投資的醫藥、通訊、基礎設施等也使這些原來的壟斷性行業逐步形成競爭態勢,促進了相關國有企業技術的提高,由此帶動了我省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產業結構的提升。海關出口商品報表顯示,2003年,服裝、紡織制品、家具、鞋類、塑料制品、醫藥品、無線電話機、電路裝置、汽車零件等都是我省出口商品比例較大、排位靠前的商品,而在工業行業中,紡織、服裝、鞋、皮革、醫藥、電氣機械設備、通信設備等制造業均是我省的重點行業或是我省近年來發展速度相對較快的行業。2003年,在規模以上工業行業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和毛皮制品、化學原料及制品、塑料制品、文教體育用品制造、醫藥制造、通用設備制造、通信設備制造、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62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外商投資企業投向的這些行業其實現的工業增加值和出口交貨值所占比重均達到1/4左右。外商投資的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更是推動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力軍,2003年其實現增加值965.17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增加值的36.1%,出口交貨值110.2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交貨值的比重達到42.5%,其中在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中,外商投資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占該行業工業增加值的50%,出口交貨值所占的比重更高,達到60%。在勞動效率方面,外商投資企業多數行業的勞動生產率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同行業的平均水平。2003年,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為67044元,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勞動生產率4.4%,尤其在通信設備和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化學制品制造、醫藥制造、通用設備制造等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更是明顯,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在上述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同行業勞動生產率的59.3%、95.5%、76.3%和43.1%,與2000年相比,2003年外商投資工業企業通信設備和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化學制品制造、醫藥制造、通用設備制造的勞動生產率分別增長了81.2%、57.2%、96.1%和91.4%,均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勞動生產率55%的增長速度。外商投資企業在我省工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

    4、外商投資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有效增加了稅收。我省外商投資企業的逐年增多有效地擴大了對勞動力市場的需求。2003年,全省外商投資企業從業人員131.43萬人,與2000年相比,增長69.6%,大大高于全省全社會從業人員7.1%的增長幅度,而同期國有單位和城鎮集體單位則以年均6.5%和19.7%的幅度下降。外商投資企業對全社會就業的貢獻率為28%,即在全社會從業人員7.1%的增幅中,有2個百分點來自外商投資企業的貢獻。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我省吸納就業、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重要渠道。外商投資企業在提高就業能力的同時,也有效增加了稅收。近年來,浙江外商投資企業稅收逐年增長,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斷提高。2003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三資”企業創造利稅264億元,占全部工業的比重從1990年的不到1%提高到18.9%,比1998年提高5個百分點,比2000年提高3個百分點,呈不斷提高態勢。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創造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從1990年的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4%左右,外商投資企業為我省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5、外商投資企業對浙江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逐漸提高。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外商投資企業對浙江經濟的影響不斷加大,對浙江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逐漸提高。綜合各方面因素計算,2003年外商投資經濟在浙江GDP中的份額達到7.4%,比90年代初提高4.6個百分點,對浙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7%,即在1991-2003年全省GDP年均14.4%的增幅中,約有1個百分點來自外商投資經濟的貢獻。

    三、進一步發展浙江開放型經濟的幾點建議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浙江外向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應該看到浙江目前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程度與浙江經濟在全國的地位還不是很相稱。20多年來浙江從一個農業大省轉變為經濟大省,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的位次從1978年的第1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但是浙江的外向型經濟尤其是利用外資盡管起步較早,但是在發展速度和總量上,與廣東和江蘇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梢哉f,浙江經濟的高速增長得益于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而外資經濟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軟肋”。浙江經濟要保持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統籌對外開放和國內發展的關系,全方位多層次地加快開放型經濟,實現浙江經濟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

    1、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從浙江對外貿易的發展歷程來看,以一般貿易為主的貿易方式結構有抗市場風險和波動的能力強、收匯率高等優點,但對國家的優惠政策特別是出口退稅政策過于倚重和敏感。適當地擴大加工貿易規模,有利于浙江擴大出口增長的空間和潛力,使對外貿易整體健康有序地發展。以發展加工貿易擴大出口規模,對于浙江這樣一個資源稀缺,但擁有高素質且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交通便捷,加工工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省份來說,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2、加大引進和利用外資的規模,繼續重點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產業和出口創匯型產業等領域。從浙江實際情況看,目前浙江一批發展較好、產業層次較高的企業,在企業發展的重要轉型時期,很多是依靠利用外資解決了擴大再生產的技術和資本問題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發展,而在競爭中生存下來的企業具有較強核心優勢,有利于企業在今后國際國內競爭中取勝。因此從無論從調整產業結構還是提高產業層次考慮,都需要繼續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利用外資在推進我省經濟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的同時,招商引資要根據浙江實際情況,以浙江經濟長遠發展和優化產業結構為目標,改變以往盲目性大、效率低下的引資方式,引導跨國公司投向浙江的重點產業,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產業和出口創匯型產業等領域。

    3、積極鼓勵外商與國內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的合作,以推動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層次升級的步伐。20多年來我省民營經濟發展迅猛,2003年浙江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已達到70%,但我省民營企業無論在規模還是質量上與國際國內大企業相比差距甚遠。當今競爭是科技的競爭,產業競爭力歸根到底取決于產業的技術水平,入世后3-5年的承諾期過后,我國的大部分產業將面臨外資的更激烈競爭。大部分外資,尤其是發達國家的外資企業技術及管理水平較高,因此積極鼓勵外商與國內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個體經濟和鄉鎮企業的合作,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盡可能在較短時間內縮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實現產業升級,使我省企業在未來國際國內競爭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4、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因地制宜發展開放型經濟。作為現代化發展先行一步的長三角地區,是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當前浙江正處于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大好時機,要借助上海這個國際貿易中心的窗口和平臺,在上海致力于建設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同時,浙江應致力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工制造業基地建設,出口導向政策應更重視產業結構與出口結構之間的互動作用。各地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各自區域優勢和產業優勢,杭州、寧波等沿海發達地區要積極吸引國際信息龍頭企業和科研開發機構落戶,發揮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新能源、環保產業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特色優勢,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麗水、衢州等欠發達地區要抓住長三角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利用資源、區位等優勢,特別是勞動成本低的優勢,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建成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浙西產業加工密集帶,培育外貿經濟新的增長點。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浙江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美國總統大選
2004珠海國際航空展
拉登最新錄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嚴重
央行9年來首次加息
高峰親子鑒定風波
中國足球改革風暴
萬張精彩家裝美圖欣賞
購房裝修答疑集錦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