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羽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于傷殘藝術品的態度是藝術價值大于收藏價值,“要收就要完整的”成了藝術品投資者的主要思維定式。但是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傷殘藝術品的投資開始逐漸顯現,特別是在2003年9月16日紐約朵爾拍賣行推出的元青花四系少經水云龍紋扁壺,不僅瓶口后補,兩面也都有顯而易見的長條裂痕,但最終還是以583.15萬美元被香港買家買
去,此后,人們對于傷殘藝術品的投資價值更加關注。
在近日落幕的一些小拍賣會上,傷殘藝術品成了投資者的新寵。如在中國嘉德第82期周末拍賣會上推出的明崇禎青花花鳥筒瓶,瓶口微傷,估價1.5萬元至2.5萬元,成交價為6.82萬元;在太平洋第7期拍賣會上,清乾隆青花蓮托八寶紋壺,有沖,起拍價3.5萬元,成交價為12.1萬元;在北京翰海第42期拍賣會上,一只清康熙青花花觚,口爆釉,起拍價2.8萬元,成交價也達到了8.14萬元。
在國外舉辦的幾場重要拍賣會上,傷殘藝術品受歡迎程度更是有增無減。在2003年11月10日的伯罕斯拍賣會上,一位上海收藏者以3824英鎊購得一只白底飾以小朵紅色靈芝碗,這只碗的邊上有一條發絲粗細的裂紋。之后,這個買家又以1016英鎊買入一只精致的外有黃色釉彩的雍正碗,拍賣行的說明文字是“已經修復”。這種不同于傳統的要求完美無瑕的收藏風格,顯示出新型收藏家的出現。
傷殘藝術品之所以能夠引起市場的關注,并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投資價值,拍賣行的有關專家認為,這主要是買家對用樹脂類物質修補的殘瓷望而生畏的結果。因為這種“新”方法雖然粗看能整舊如新,但幾年后便多會變色變質,并失去陶瓷的原初質感。而保存器物殘缺破損的本真,既避免了過于“扎眼”、“傷心”的視覺刺激,又滲透出一種古樸的美。而從買家的角度來看,投資傷殘藝術品有著另外一層含義。一位曾經參與青花四系海水龍紋扁壺拍賣的上海買家表示,像這種類型的扁壺,大多數都保存在博物館中,市面上幾乎沒有流通,即使傷殘的,也是非常罕見的,因此也具有很強的投資價值。筆者認為,這種投資理念也應該視為一種全新的方式。
從目前傷殘藝術品市場來看,也存在著贗品,特別是由于其價格只有完整藝術品的1/3至1/2左右,因而在一些古玩市場中,一些所謂的瓷片,以及帶有底款的殘瓷往往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因此投資傷殘藝術品也應該防偽。
《市場報》 (2004年11月05日 第二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