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誰擁有中央空調業的三張王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4日 15:45 人民網 | |||||||||
    關于傳統空調的“洗牌”聲音一直伴隨著它的整個發展歷程,“洗牌”歷程幾乎演繹了一場“三國演義”,諸侯紛爭的局面構成了其精彩紛呈的內容。所不同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局面卻一直未有出現,所以“洗牌”的聲音一直處于“叫囂”的尷尬局面。     但2004年的制冷年度不同,“洗牌”真的等到了那一天:原來的16
    中央空調業千里原野綠映紅     始于品牌紛戰,終于惡性競爭,是傳統空調業悲劇的真實寫照。中央空調業是否會步其后塵?這幾乎是所有業內人士擔心的問題,但是這種憂慮于2004年中央空調行業的空前繁榮景象相比略顯蒼白。     已有權威的統計數字表明:2004年制冷年度,中央空調業增長率高達48%,國內市場容量高達250億,其中商用中央空調(商務環境使用的中央空調)達到了190多億。隨著建筑行業的市場活躍性不斷加強,中央空調的增長速度和市場容量還在迅速攀升。與傳統空調業相比,中央空調業正在呈現“千里原野綠映紅”的繁榮景象。     既然是“綠映紅”,那誰是“綠葉”,誰又是“紅花”呢?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讓中央空調業凸現“三張王牌”——“仲伯之分”確定了“紅綠之分”。     第一張王牌:入行門檻——品牌與產品     據統計,在中國大概有中央空調品牌近60家,年營業額超過億元的只有近20家。這20家品牌的銷售收入占據了行業86.48%的市場份額,它們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它們擁有了行業的入行門檻——知名品牌與成熟的產品。在工程招標中,幾乎所有的招標單位都要提出 “知名品牌”的要求,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央空調輕而易舉地被“拒之門外”。產品是除了品牌之外的另外一個重要砝碼,因為中央空調是“一次選擇,二十年不變的產品”,質量和性能不成熟的產品對于一個大型工程來說猶如一顆“定時炸彈”,一時錯選將釀成“千古恨”,有經驗的工程師對于產品的苛刻要求讓產品不過關的企業知難而退,優劣之分自然浮出水面。     按照品牌和產品之分,海爾、大金、約克、開利、麥克維爾、美的、格力、清華同方(資訊 行情 論壇)等近20家品牌是擁有第一張王牌的企業,大型中央空調的市場之爭,其實是它們的競爭。     第二張王牌:行業突破——渠道與通路     即使擁有了第一張王牌的企業也難以擁有第二張王牌——渠道和通路。盡管一般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央空調誕生于傳統的普通空調,但是中央空調的銷售渠道與通路完全有悖于傳統空調。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中央空調應該屬于工程設備而絕不是家電,招標和大連鎖是中央空調的主要通路。     于是,兩種尷尬的局面產生。由家電業轉型而來的品牌按照傳統的銷路進入市場,信息來源明顯不暢,市場受到很大影響;而國外品牌如約克、開利等主要是代理制,由經銷商負責銷售,但是由于銷售商的忠誠度不一,用戶的信息很難真實地反映到廠家,市場與廠家之間的裂隙越來越大,品牌美譽度受到了負面影響。近兩年來,“國外品牌不如國產品牌”的呼聲越來越高,進口品牌的銷量直線下降,與之相對應的是諸如海爾等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不斷上升。     “渠道暢,銷量上”,海爾、清華同方和大金在通路方面贏得了第二張王牌,這些品牌的特點是:跟隨市場的要求,迅速調整了戰略,獨辟蹊徑,建立縱橫交錯的新渠道:“縱”是工程信息,“橫”是從廠家到市場的配送通路。這種渠道模式讓他們充分與市場接觸、交流,信息直達終端,對市場反應速度明顯提高。     第三張王牌:物競天擇——設計與服務     設計與服務一直是中央空調業的“軟肋”。它之所以成為行業的瓶頸一方面在于中央空調行業對設計和服務的要求高于一般的行業;另一方面,企業難以控制由經銷商代理的設計和服務標準。     對于國外品牌而言,它們毫無例外地“水土不服”,因為代理商更注重給他們帶來利潤的銷售,而對于服務則視而不見。一旦遇到困難,他們會一股腦地把責任推到廠家。國外品牌由于渠道的特殊性,信息傳遞不暢,當用戶已經忍無可忍時,他們還蒙在鼓里。     對于國內品牌來說,傳統家電業的服務優勢只能讓他們得以喘息的機會,專業化、復雜化的維護最終使他們招架不住。而這里能面能招架得住的,恐怕只剩下了海爾一家。     海爾兩年前成立內部的“專業化設計師”隊伍,專門與設計院對接;而“綠色通道”服務與168服務模式讓工程方免去了一切后顧之憂。物競天擇,市場選擇了海爾,在中小型中央空調領域,它已占據了49%的市場份額。     這一次或許是海爾憑借服務優勢賺了個“便宜”,好在“三張王牌”是流動的王牌,“風水輪流轉,明年到誰家?”答案就只有市場知道了。
|